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2010-02-18 01:44王洪君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溃疡病胃酸消化性

王洪君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鸡西 158100)

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约95%以上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两者发病率约为1∶3;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 20~50 岁者多见,约占 70%。

1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出现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相互失调。攻击因子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等。防护因子包括黏膜屏障、黏膜血流、上皮再生等。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攻击因子较强,胃溃疡多是保护因子较弱、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在劳累、饮食不节、不良情绪等诸多因素刺激下,使消化道内消化液分泌失调,黏膜抵抗力下降,胃酸、胃蛋白酶等侵蚀黏膜引起溃疡发生。一般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坏死物的清除、基底部肉芽组织的生长、瘢痕组织及血管的生长。那么愈合溃疡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抗溃疡促愈合的分子调节因子(EGF)对溃疡病愈合起重要作用,药物中的硫糖铝在一定的pH值内能诱导和激活分子调节因子。②选择具有保护胃黏膜及抗感染作用的药物,通过该药物及其类似物的治疗能改善溃疡面的状况,减少复发。如药物中的胃疡灵、氢氧化铝等。③运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方面的药物,可防止胃黏膜发生严重损伤,经研究发现中药健脾益气、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提高该方面的表达。④提高免疫功能对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免疫功能参与了消化液分泌和黏膜自体平衡的调节。⑤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胃溃疡病学大会上明确指出,PU的药物治疗当前应着眼于消灭Hp和防止复发;大量试验显示Hp阳性溃疡病与Hp感染有极为密切关系。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2 腹痛 腹部疼痛呈局限性、缓慢性、规律性。多局限于上腹部:胃溃疡常在剑突下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多在剑突下偏右。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0.5~2 h发作,经1~2 h胃排空后缓解,规律是:进食→疼痛→缓解。十二脂肠溃疡多空腹时疼痛,餐后3~4 h发作,进食后缓解,规律是:进食→缓解→疼痛疼痛是周期性发作,与季节有关,秋末冬初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少见,与饮食、精神、疲劳等亦有关,疼痛性质常为隐痛、灼痛、钝痛、饥饿痛或剧痛。碱性药可缓解。

2.1.3 其他症状 胃肠道症状: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气,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失眠等,植物神经失衡症状——缓脉、多汗。

2.2 缓解期

多无明显体征。发作时仅上腹部有压痛。胃溃疡的压痛:中上腹或偏左处;十二指肠溃疡压痛:上腹偏右处。后壁穿透性溃疡在背部11~12胸椎两旁常有压痛。

2.3 并发症

2.3.1 大出血 为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5%。患者有黑便、呕血,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为了及早明确诊断,应争取在12~24 h内作急诊纤维镜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

2.3.2 穿孔 分为急性穿孔、亚急性穿孔、慢性穿孔。急性穿孔表现为突然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呈板状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可出现休克,膈下见游离气体。

2.3.3 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球部或幽门溃疡可引起幽门括约肌痉挛,或因病变附近充血水肿,造成暂时性幽门梗阻,如溃疡形成瘢痕狭窄而产生永久性梗阻。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进食后加重,并呕吐隔餐或隔夜食物,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手拍上腹时有水震荡声。

2.3.4 癌变 癌变胃溃疡癌变率1%左右,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中年以上的胃溃疡患者应注意有癌变可能:①严格内科治疗4~6周,症状无好转;②无并发症而疼痛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③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并贫血;④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不能除外胃溃疡恶变。

3 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X线钡剂检查气钡双重造影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直接征象龛影出现,尤以胃溃疡明显;胃镜检查及活检对诊断溃疡及鉴别良恶性病变有很大价值;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约为80%。

4 治疗进展

近年来合成的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在抑制胃酸中占有主要地位,它们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治疗溃疡病中,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胃疡灵的主要成分是枸橼酸铋铵,其在胃酸作用下与溃疡面或炎症部位的蛋白质形成覆盖性食铋保护膜,较牢固地黏附于糜烂面上,抵制胃酸与胃蛋白酶的侵蚀,并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黏液,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加速黏膜上皮修复,清除与之相关的Hp。

5 中医药作用状况

5.1 改善黏膜血流

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增加黏膜组织的循环灌注,促进黏膜能量代谢,保证黏膜上皮及溃疡底部和边缘腺体迅速再生及保持黏膜微循环环境的酸碱平衡,从而提高黏膜愈合速度。中药选用较多的有蜇虫、三七、生大黄、刺猬皮等[9-10]。

5.2 抗Hp感染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对200种不同性味作用的中药实验中,发现38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p作用。其中以黄芩、大黄、黄柏、地丁、土茯苓、乌梅、三七、山楂等药物的作用最大。

5.3 增加黏膜屏障

健脾益气类方药可通过提高PU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减少H+的回渗而加强PU的修复和防止复发。疏肝理气和胃之品能抑制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对黏膜的损害,行气活血药有改善溃疡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增加黏膜屏障的功能。

5.4 针灸疗法

不能忽视的是针灸疗法通过其对局部腧穴的刺激,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抑制胃酸分泌,提高pH值,使pH的生存环境破坏而达到抗溃疡的作用。

[1]张澍田.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某些新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1):35.

[2]盛洪畸.小儿消化性溃疡病38例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19(3):133-134.

[3]朱琼祥.高血压病伴消化性溃疡病13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2):137.

[4]元凤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3年随访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18(9):132-133.

[5]郑华君,吕宾,汪晓庆,等.残胃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53-1354.

[6]于维颖,汤新强.新一代抗溃疡药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3):246-248.

[7]刘晓莉.四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Hp阳性溃疡病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21-22.

[8]李宝江.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58-159.

[9]曾甫东,陈基东.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J].广西医学,2006,28(10):1561-1562.

猜你喜欢
溃疡病胃酸消化性
如何让胃酸“老老实实”?
冬季溃疡病高发 防治须加强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北方杨树枝干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