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9例临床观察

2010-02-18 04:42李佩武高俊泽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4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食管炎流性

李佩武,高俊泽

(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汕头 515154)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gitis,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内容物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的疾病。男性RE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并且更易发展为Barrett食管。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48%~79%[1],临床上常见,在人群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应对RE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笔者2007年5月~2009年9月,分别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及“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两种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9例,结果治疗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09年9月期间因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剑突下烧灼感就诊且经电子胃镜检查的RE患者99例,年龄18~70岁,平均38.2岁,病程1个月~2年,并除外消化性溃疡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疾病,2周内未服用过制酸剂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将9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6~69岁;B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0~7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具有可比性。

1.2 内镜检查

治疗前5 d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诊断按国内1999年烟台分级分4级[2],0级:正常;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1.3 方法

A组:泮托拉唑20 mg,每日2次,多潘立酮混悬液(西安杨森公司生产)10 ml,每日3次,达喜(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每次1.0 g,每日3次,餐后嚼服。B组: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多潘立酮片10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有烟、酒嗜好者戒除,避免生、辣、辛、冷等刺激性饮食。治疗中每2周复诊1次,询问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做胃镜检查。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8周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内镜检查结果,分别判断疗效[3]。显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原有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原有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以显效+有效计算有效率。胃镜判断标准:食管炎消失者为痊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不明显为无效。以痊愈率+改善率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A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B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内镜复查疗效比较

9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胃镜检查,A组:痊愈23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B组:痊愈15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两组共有5例出现一过性腹泻、恶心,未行任何处理2~4 d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有食管黏膜其他病理性损害者称为RE。RE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我国人群患病率约为1.92%[4],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人群的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在西方发达国家,RE更加常见,据Benedict统计,食管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占9%。RE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其他炎症、糜烂、溃疡所致。严重的RE如不及时治愈,可能会引起食管黏膜和食管壁的纤维化,进一步减弱食管动力功能,从而加重反流[5]。目前其发病过程被认为有多种机制参与[6],包括:①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即是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致成反流及反流量增加。②食管酸廓清能力降低,即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减弱。③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使黏膜抵抗力减弱。④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导致胃排空受阻,使反流的质和量增加。总之,下食管括约肌(LES)的抗反流功能、食管黏膜屏障及食管酸廓清是抗GERD的三大屏障,任何一种或多种因素受损便促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抗反流及抑酸治疗是内科治疗RE的有效手段,并且考虑到在攻击因子中,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胆盐、胰酶对食管黏膜的损害亦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损害因子,故同时应用吸附胆盐、胰酶的药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的3种药物,泮托拉唑为第三代新型质子泵抑制剂[7],它在体内集中分布于胃壁细胞的酸性分泌小管内,在此酸环境中转化为有活性的亚硫磺酰胺,与分泌小管黏膜面的H+-K+-ATP酶半胱氨酸SH结合成二硫化合物而产生不可逆性失活,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由于它对分泌小管有高度组织选择性,可显著降低对胃壁细胞以外的SH基蛋白发生反应。它与奥美拉唑相比较有以下的优点:①对H+-K+-ATP酶具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更强。②耐受性好。③安全性高,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人亦可应用。④药物相互作用小。奥美拉唑是H+-K+-ATP酶抑制剂,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用药后能明显降低胃酸分泌量,使胃内pH值迅速升高,口服20 mg能使胃内pH值在3以上长达18~20 min[8],为治疗RE创造了有利的低酸环境,同时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总之,强力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抑酸效果,缓解症状快,RE愈合率高[9]。多潘立酮为作用较强的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增加LES静息压,改善食管的廓清酸能力并加速胃排空,从而消除或减少胃内容物的食管反流。多潘立酮混悬液与多潘立酮片剂相比可能药物溶出的速度更快,促进吸收,生物利用度更高,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达喜的化学成分为铝碳酸镁,它为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既可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胃内胆汁酸,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又将胆汁酸释放,不影响胆酸的肠-肝循环,同时能吸附胰蛋白酶,保护食管黏膜及胃黏膜,从而阻断了胃蛋白酶、胃酸和胰酶、胆盐反流所致的食管黏膜的损害;且达喜含铝量最低,为大分子结构,几乎无铝的吸收,无传统铝制剂长期服用后引起的便秘、骨质疏松和早老性痴呆等危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RE是有效的,“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RE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张新坡.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5,(9):759-760.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0-211.

[3]曾荔,肖小炜.达克普隆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3,7(4):315-316.

[4]张艳,张永刚,肖小炜.江汉油田矿区上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5-16.

[5]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及有关影像因素的评估[J].胃肠病学,2000,5(4):211-213.

[6]郑芝田,林三仁.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3.

[7]刘新民,伍汉文,齐今吾,等.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7.

[8]王和平,肖小炜.四联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233例[J].医药导报,2002,21(4):219-220.

[9]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09.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食管炎流性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