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油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2010-02-25 06:04杨秀芳伍发云马养民傅建熙石芳萍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绿脓杆菌鸵鸟培养皿

杨秀芳, 伍发云, 马养民, 傅建熙, 石芳萍

(1.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全昌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 杨凌 712100;3.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4)

0 引言

鸵鸟(ostrich)原产于非洲北部草原和阿拉伯沙漠地带,是动物界现存鸟类中最大的一种鸟.目前的鸵鸟产品主要包括肉、皮、蛋、羽毛等,是高档食品、名贵皮革、工艺品、高级化妆品、药品和装饰材料的重要原料[1].鸵鸟油(ostrich oil)来源于鸵鸟身体的脂肪,含有一系列长链脂肪酸,其组成因其种属、饲养地点、提取工艺和储存方式及时间等其他多种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2],但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还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含有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其中油酸含量最高.鸵鸟油具有极强的药用功能,关于它的最早报道是澳洲土著人对鸸鹋油(澳洲鸵鸟)的使用,后来人们又发现,如果鸵鸟骨折,只要站立两分钟就自动修复好了,目前认为是鸵鸟脂肪中的特殊因子起了作用,它可在 3~15 秒内修复损伤细胞,正是由于这种神奇功效,鸵鸟油被称为“神油”.研究发现,鸵鸟油有消炎镇痛的作用,用它涂抹身体可治疗多种皮肤病、肌肉疼痛、关节炎、风湿、烧伤烫伤等[3].由于试验鸵鸟油产自中国,其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会发生一定变化,活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笔者在实验中选择几种细菌以验证鸵鸟油的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材料

鸵鸟来自于陕西英考鸵鸟股份公司养殖场,由纳米比亚引进,屠宰成年鸵鸟,取其肌下脂肪,用索氏提取器乙醚做溶剂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鸵鸟油的组成,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及少量萜类化合物.将鸵鸟油保存在4 ℃备用.

1.1.2 供试菌种

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s);青霉菌(Penicilliumglaucum);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1.1.3 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5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20 g,水1 000 mL,pH 7.0~7.2.真菌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000 mL,pH自然.

1.2 实验方法

1.2.1 菌悬液的制备

把各个测试菌菌种用营养琼脂活化后,挑取少许新鲜的菌丝体放入5 mL无菌水中,混合均匀后,用注射器移取一滴于血球计数器载玻片小室内,盖上盖玻片(注意排除气泡),显微镜下进行计数,最后配成浓度为106cfu/mL的各种菌悬液备用.

1.2.2 鸵鸟油抗菌定性实验[4]

用无菌移液管移取0.3~0.5 mL配好的菌悬液于倒好的平板上,用涂布器均匀涂好,备用,每个菌种制2个平板.

在每个营养平板中加入4片滤纸片,并使滤纸片展平.在每个培养平板的3个滤纸片上分别滴加鸵鸟油10 μL,另一滤纸片作对照.其中真菌培养皿放在28 ℃下培养48 h后进行观察记录,细菌培养皿放在37 ℃下培养24 h后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其抑菌圈的大小,根据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活性的强弱,抑菌圈大,则表明其活性强,抑菌圈小则表明其活性弱.

1.2.3 鸵鸟油最佳抗菌浓度的测定

将鸵鸟油分别配成4 mg/mL,8 mg/mL,12 mg/mL,16 mg/mL,20 mg/mL,24 mg/mL,28 mg/mL的丙酮溶液,然后取滤纸片(Φ=0.6 cm,已灭菌)浸没于以上配制的丙酮溶液中,使其充分饱和,略微风干后,接于上述制作好的含菌培养皿中,每个组分对测试菌分别作2个重复,丙酮作为空白对照.将制好后的培养皿在28 ℃恒温培养48 h后观察(真菌),而细菌培养皿在37 ℃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 测量其抑菌圈的大小[5].

表1鸵鸟油对3种有抗性供试菌种抗菌圈的测定

供试菌种抗菌圈直径绿脓杆菌13.5±0.5白色念珠菌10.8±0.7青霉菌9.0±1.0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鸵鸟油抗菌定性实验

鸵鸟油的定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鸵鸟油对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青霉3种供试菌有抗性(见表1),对另外的5种供试菌没有抗性,其中对绿脓杆菌的抗性最强,对青霉的抗性最弱.在对8种菌的空白对照的平皿中没有检测到抗菌圈.

表2 各浓度鸵鸟油对3种有抗性供试菌的抑菌圈的测定(单位:mm)

注:/表示没有抑菌圈.

2.2 鸵鸟油最佳抗菌浓度的测定

各浓度鸵鸟油的抗菌性见表2,从中看出,鸵鸟油对于绿脓杆菌的抗性最强,当浓度为20 mg/mL时最大抑菌圈达到14 mm;其次是白色念珠菌,鸵鸟油对它的抗菌浓度为4,20,28 mg/mL;青霉菌在鸵鸟油浓度为20和28 mg/mL时也有较强的抗菌性.由此说明鸵鸟油对于3种有抗性的供试菌的最佳抗菌浓度为20 mg/mL.

3 结束语

鸵鸟油成分复杂,本实验所用的鸵鸟油主要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少量萜类化合物.有文献报道产自澳大利亚的鸵鸟油在体外实验中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性[6],而本实验结果显示产自陕西西安的鸵鸟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抗性而对白色念珠菌和青霉有较好的抗性,可能是因为鸵鸟油中抗菌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所致,但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在鸵鸟油的定性抗菌试验中,绿脓杆菌对鸵鸟油的敏感性很高,其它供试菌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敏感性相对较低的缘故.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没有对一些特殊致病菌进行实验,今后还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从鸵鸟油的最佳抗菌浓度的实验中可以看出对于鸵鸟油这种特殊的抗菌动物油来说并不是浓度越高抗菌性越好,因为高浓度的油脂反而会为供试菌提供营养成分而使抗菌性降低,因此只有浓度适中才能有较好的抗菌性.

目前国内外对于鸵鸟油的各种活性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刚刚起步,这将成为今后鸵鸟油研究的发展方向.

[1]薛旭初,潘巨忠,黄鸿鸣,等.我国鸵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温州农业科技,2006,(1):5-7.

[2]李 娟,李小瑞.鸸鹋油的综合开发利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24:14-15.

[3]吴晓英,张聚宝,林 影.平胸类鸟油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家禽,2005,27(5):45-47.

[4]杨森艳,姚 雷.柠檬草精油抗菌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4):374-382.

[5]施巧琴,吴松刚.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9-72.

[6]邱学文,王甲汉,方小文,等.鸸鹋油对烫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5,26(2):169-171.

猜你喜欢
绿脓杆菌鸵鸟培养皿
肉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雏鸡大肠杆菌病与绿脓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