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0-02-25 06:05徐小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锻炼体育

徐小龙

(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言

高校是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地方,如何使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2006年12月2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该项运动要求: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强调指出“青少年儿童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生健康的获得远不止课堂体育教学与实践这一种途径,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质增强并不是由一种因素决定的.影响学生健康和锻炼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余体育活动.鉴此,作者对陕西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及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有针对性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并配合德育、智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才,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课余体育锻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校的体育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1, 2].由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等条件都已经非常成熟,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课余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他们能够更快乐地融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大学生的青春期特征特别明显,作为高校的体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烦恼,减轻他们的负担,重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使他们能够在各方面均衡发展.

2 高校体育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普遍得到了重视,形成了“自主选择、余暇体育、竞技运动”的比较健全的体育制度,各个高校都拥有了一支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同时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与场地设施等不断完善,相关的学校体育法规、政策日趋健全,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此外,各个高校课内外的体育教育质量及体育科研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校体育正在由单位体育向社会体育进行着转变,体育教育理念也由强身观转变为健身观,形成了我国高校特有的体育教育体系[3, 4].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却在逐年下降.自从以青少年儿童身体发展为重点的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并实施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一直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为什么却会出现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趋势呢?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过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普遍出现了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的状况,成为了当前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5, 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的1 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发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82份,其中男生769份,女生613份,有效回收率为92.13%.

3 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3.1.1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意识

表1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意识统计表

从表1看出,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表示非常需要与需要的占97.8%,对课余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2%,说明高校学生总体上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课余体育锻炼意识和观念已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普遍生根,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课余体育锻炼是自我健身的一个良好途径,是达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这种认识,必然对我国大学生健身运动、高校体育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1.2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2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动机统计表

从表2可见,陕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健身需求、上课要求.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基本正确,在课余体育锻炼过程中除注重健身需求外,还注重运动中所带来的快乐心理体验,同时希望通过课余体育锻炼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并且通过课余体育锻炼建立广泛、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这符合青年学生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大学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得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课余体育锻炼.

3.1.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结构情况

表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结构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陕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主要是以个人或小集体自己组织参与为主,这种参与方式不受形式、内容及时间的限制,是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普遍方式.培训班和健身房锻炼由于受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体育俱乐部是高校新出现的一种带有教师辅导性质的课余锻炼模式,这种方式由于有教师的组织和辅导,并且还要组织一定的比赛,所以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但由于受场地器材及师资的局限,各高校各类体育俱乐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投入,拓展俱乐部的数量和规模,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俱乐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并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组织和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健身的好习惯.

3.2 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4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和课程负担,课程负担重成为制约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忙着“充电”,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准备考研究生,闲暇时间较少,也影响了他们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女生往往把课程负担重和自身条件差作为少参加体育活动、减少课余体育锻炼的理由.场地器材短缺是影响男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各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场地设施建设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生增加的速度,为此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场馆建设的投入, 建立指导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的机构与体系,多渠道提供体育健身信息.

4 结束语

大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学好文化科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陕西高校大学生总体上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课余体育锻炼已普遍被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健身需求、上课要求;目前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意识虽在提高,但活动内容、结构却较为单一;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课程负担,但自身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影响.

[1] 黄淑红,龚良兵.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45-47.

[2] 施宏伟.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意识的调查[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38-39.

[3] 司 琦.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2):76.

[4] 陈 红.成都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姜志明.北京普通高校贯彻实施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 许文鑫.福建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锻炼体育
丰富的课余生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