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步,消失中的南京

2010-02-26 05:57
市场周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胡家秦淮河城南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吴敬梓笔下的南京“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唯美,无怪乎他携子挈妻迁来秦淮河畔,定居下来,并在这钟毓之地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儒林外史》。

南京,这座城

二十九年前,我来到这个世界。我出生,成长的这个地方叫做“南京”。曾经夜夜笙歌的十里秦淮,缠绵悱恻引无数豪门、权贵,文人骚客流连,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千百年来,蜿蜒舒展的秦淮河哺育了这座古城;还有东郊——陵寝密布的龙盘之地,帝王的气象中充斥着来自地下的潮湿:事实上,当南朝皇帝在当年的鸡笼山前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城市的世世缠绵——南京是座有底蕴,气质的城。

南京有着中国大城市中最好的自然资源,有山,有湖,有河,还有江,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倒是不及了。仅是南京的路名,地名,便让人留恋不已,太平路、文昌街,贡院街,乌衣巷等仿佛编年史一般陈列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走过那些这座城市特有的苍郁梧桐铺就的街巷,很容易遇到民国建筑,名人故居,或者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遗迹。在我们的历史中,这座城建都数次,每每,必经历无数交战和战火的洗礼,兵临城下之后,便是废墟,能留下的一切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多么弥足珍贵啊!

最后的老城南

南京的建筑既不同于徽派建筑的张扬,又不同于苏式建筑的书卷气。明清,南京的民宅是穿堂式的,有天井。夏天,每个进次的门板掀开,过堂风就从前门一路吹到后门。这么一道过堂风叫“路”,吹过了几道门,叫“进”,“进”和“路”多了,彼此互乘,“五路六进”、“三路七进”……明初,朱元璋建都城费尽心力,迁徙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富户充实京师。在靠近聚宝门(现中华门)西面多为市井行口,“铜铁器在铁作坊,弓箭则在弓箭坊: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老宅街区,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城,一段不灭的记忆……很有意思。

今时今日的南京“老城南”,粉墙黛瓦,民风淳厚,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这里的一个门牌、一棵老树或是一口井,都可以唤醒老南京人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这里被称为南京的发源地,亦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旧城区。南捕厅后的千章巷,老宅门口的青石板随处可见,时不时飘来一阵阵清凉的风,夹杂着厕所的酸臭,很市井,很真实。斑驳的马头墙、残缺的拴马石、磨损的砖雕,旧时繁华的碎片映入眼帘,标注着这些老宅始建的年代,许多小二楼,外表已经包上了水泥,这还是明清建筑吗?即使是,也是后来粉饰过了的吧。

老居民却是底气十足的,他们习惯了老房子的“不便之处”,习惯了狭小巷问的局促,异常轻松地穿梭于此。带着记者从不起眼的门进去,看到里面气派非凡的院落,看到浑圆粗壮的梁柱。一座气派的老宅前,一道木板,将路全部封死,这便是“屏门”,挡着过路人的视线,看不到院里的世界。一般访客只能从屏门最左边的小门进去,只有有身份的客人来了这门才能全打开。

多讲规矩的百年老宅啊,历代的修缮即便掩盖了它最初的容颜,但依然真实地留下了几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印记——清代的青砖,民国的小二楼,解放后夹杂着的红砖……建筑就这样随着年代“生长”着。

南市楼,那是朱元璋时代的“红灯区”,居民们还能准确地说出:现在两边的房子不是当年的,只剩个地名——胭脂巷、黑簪巷,那是因为明清时卖胭脂水粉和黑簪子的商铺集中在一条街上,因此得名:百猫坊,那是朱元璋害怕居住于此的大将俞通海和秦淮河一连就“如鱼得水”而建的,用猫来吓退“鱼儿入海”……老城南的巷陌中,有一股神奇的生命力,流动着岁月和真实的生活,那是这座城市里坚硬的高楼大厦所掩盖不了的。

而从1980年开始,南京老城区开始了数次老街区改造,时至今日,还剩下不到1平方公里,尚不及50平方公里老城总面积的2%。颜料坊,安品街、洋珠巷、铜作坊等多处历史街区和各个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归入了消失的行列,为一座叫做“水游城”的大型Shopping Mall让道。同年8月,16位知名人士发出了《关于保留南京旧城区的紧急呼吁》,呼吁停止对南京老城南的最后拆除,呼吁书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当时的拆除工作一度告停。此后,围绕着南京老城区是成片地推倒改造,还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的争议持续了四年,数度因为原住民的强烈要求,专家,学者的呼吁甚至温总理的两次批示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遗憾的是,2009年白下区、秦淮区的南捕厅、门西,门东等现存的几片历史街区,文化保护单位,又一次以“改造”之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拆,预计拆除的历史街区面积是2006年的两倍之多。大多拆迁用地,成了开发商的囊中之物……在城市发展的野心包装下,南京迫不及待的想要换一个身世,它将前世简单而粗暴地摧毁了。若按此模式化的城市发展进程,必然要吞噬掉这个城市所有的个性。

2009年8月17日,南京市召开“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专家座谈会”,在这场被专家们认为是“古都保护转折点”的“八一七会议”上,南京市副市长陆冰明确表示,“今后老城南改造不得大拆大建。此后,历史街区的拆除工作全部停止”: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暨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蒋赞初说,“南京1949年以前的建筑物,都不能再拆了;1949年以后的,只要不是违章的搭建物,也不应随便乱拆”,“南京新世纪以来制定了《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等不少很好的规划,现在的关键是要落实规划。”蒋赞初认为“北京近年来政府投入巨资修复四合院的‘旧房改造的做法值得借鉴”。——老城南保护,终于柳暗花明,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造活动,也告一段落,找到了“新”与“旧”的平衡点:改建后的甘熙故居,还原了最具南京代表性的多进穿堂式古民居“九十九间半”,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熙南里历史风貌区也已完成,正全面对外开放。若干年后,城南特有的街道肌理和有价值的老宅将会得到传承,那些渗透着历史烟尘的街巷,将会继续印入南京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图册上。

“把根留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原住民,如何回迁?

“和南京老城南一样,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宽巷子窄巷子、福建的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项目,都存在原住民回迁问题。”秦淮区有关部门人士说,这些城市对原住民回迁也有规定,如私有产权或三代居住的,可搬可不搬。不搬的居民要掏部分修缮费用,但现在,不搬的人又不愿出钱,所以很难执行。

老城南的原住民搬迁后,根据其居住的年代及其他相关条件,南京市和秦淮区有关部门正在商定相关回购方案,即待地块内的房子改造、修缮,出新后,门东、门西地区一部

分原住民可以回购,回购政策将报市政府审批,按成本价回购,即原住民能接受的合理价格。但具体操作过程希望能得到专家指导。

保留建筑如何保护,要出台细则

“保留下来的老建筑怎么保护,目前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没有成熟的路径和经验,应该出台相对细化的实施细则,有了规范才能执行。”南门老街二期搬迁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地段的保护应该有明确细则,以及明确的保护技术路径、措施,具体办法等。但实际现状是——目前南京老城南保护的方法,手段,技术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规划、建筑专家,都在探索。诸如老建筑的木头梁架被白蚁蛀蚀后如何处理,如果蛀蚀严重影响到建筑安全怎么办等等,目前都没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资金缺口问题

历史文化资源价值重现需要投入,对于具体实施者来说,目前投入是难题。对于单个片区而言,很难做到资金的就地平衡,缺口很大。比如南门老街项目拆迁需6.3亿,土地储备只有7个亿,带方案挂牌,但国家刚性计提的达到1个亿,其中缺口就有3000万。2009年,秦淮区已贷款20多亿元用于改善民生,保护老城历史文化资源项目的实施。因此,资金的平衡问题,需要更多的创新手段和更大范围内的协调。

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专家座谈会”上,围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中有关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如何留住南京老城南的“根”,再次成为专家热议的焦点。规划中,秦淮区老城南划出了4片历史文化街区,1片一般历史地段,6片历史风貌区。如何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片区,留住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根”,秦淮区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

“拆”字陆续不再上墙

从2007年开始,秦淮区在实施老城历史文化资源改造项目时,已不再往老房子外墙刷“拆”字,取而代之的是“搬迁”。

“拆”字不再上墙、老房子不再被拆后,人们发现,能体现老城南历史街巷格局的老街巷肌理得以保留,散落在这些历史街巷中的老树,老井、古地名等也大多被保留下来。在门西的胡家花园复建项目现场,将保留修缮的老建筑共有19处,其中完全保留的建筑有4处,胡家花园1号的胡家花园绣楼和仆人房,胡家花园2号的胡家花园花厅,胡家花园茶馆。保留修缮类建筑有15处:鸣羊街28号的老住宅(原为一寺庙),胡家花园后门,花露北岗48号的老住宅,胡家花园48号的胡家花园祠堂,花露南岗1 8号老住宅、花露南岗20号两幢老住宅等。这些老房子如今都已实施搬迁,并用红砖封堵了门窗,等待保留修缮方案的出台。

与此同时,项目地块内的愚湖,鸣羊街28号的银杏树,花露岗和花露南岗的3口古井,西园、六朝园古地名等,这些能体现项目基地历史文化风貌的古迹,也都被保留下来等待复兴。

如何留住南京老城南的“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考察了全国相关城市和地区,改造历史文化片区的经验基础上,承担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任的秦淮区,初步形成了四个原则,六个步骤:一是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与彰显古都特色相结合;二是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相结合;三是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四是把老城南改造,文化保护与发展都市产业相结合,这几条原则目前已得到政府和专家的认可。

在此原则上,目前秦淮区在实施每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项目时,具体分六个步骤操作一是对准备改造的片区的文化资源点梳理分类,确定改造基本方案;二是搬迁待保护改造地块内的居民和企业:三是根据方案拆除违章建筑及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四是对保留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建,按原地块风貌复兴,原来是木结构就用木结构,是砖结构就用砖结构,尽可能用老材料、老构件,同时完善建筑使用功能,如原来没有厕所,厨房的,要增设;五是重修片区内的道路,管网,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六是修建后的房屋按一定比例,一定价格让原住民回购。

无论怎样,我们只是单纯地希望几十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南京人依旧充满自豪地可以向子孙讲述这个拥有两千年历史,拥有孙权,刘裕,朱元璋,孙中山的中国古都。

链接:南京水系演变史

◎3000多年前的古秦淮河,在今中华门和通济门之间往南流入今天南京的主城区,在北极阁和九华山之间流入今玄武湖所在地,后又折向西在狮子山北注入长江。

◎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广修水利。开漕沟以引江水,又开渎以引后湖(今玄武湖),又凿东渠名青溪,皆入城中。

◎五代杨吴建金陵城,把老秦淮河下游包入城中,成为内秦淮河。落马涧经挖深,复引老秦淮河之水成“城濠”,便是外秦淮河。

⑥公元1 366年,朱元璋将古燕雀湖残留部分隔在城外即今天的前湖和琵琶湖。南京东城墙阻断了青溪,成为今城墙外的月牙湖。城南与城西以外秦淮河作为护城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城区最终形成互相分隔的7河4湖水系,即外秦淮河北护城河、西护城河内,秦淮河(水系)、金川河,河西新城区沟渠体系、南十里长淘以及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南湖等。

◎近10年来,南京消失的河道达20条。连接护城河和三汉河的惠民河被填,内金川河中支线被华江饭店一分为二,埋了暗沟,筑了坝,进香河,成为暗沟,明御河是明故宫的护城河,已经断流。发臭:中山路西侧河道完全被填,中山路东的内秦淮河被占为停车场:玉带河两头被填埋,河水发臭,城郊的和燕路南十里长沟,多处楼房挤占河道:河西,基本被填……

猜你喜欢
胡家秦淮河城南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擅自偷笋者罚5000元”是否有效
清水湾
城南
诗意秦淮
夜航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Jiangnan Style
胡家村:大樱桃敲开农民致富门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