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引擎 沪港争锋

2010-03-02 10:14
新华商 2010年1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长三角

宏 伟

上海世博会大幕的落下,远不是上海和中国淘金梦的终止,而是新一轮商业征程的开始。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将闪亮登场。时隔不到两年,全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东方。

如今的上海,犹如奥运会前夕的北京,俨然就是一个大工地,怀着各式各样淘金梦的人蜂拥而至。而后世博和双中心效应的不断发酵,这样的荣景或许只是个开始。

专家认为,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经验来看,世博会效应远远长于奥运效应,而双中心的提出和落实,以大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以长三角为引擎的中国经济将驱动中国进一步崛起。中央对上海的定位,在区域经济竞争中,长三角又领先了一步。

沪港争锋

从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到为奥运会实现蓝天工程,中国领导人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而闻名。

因此,2009年4月间,当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时这一消息令香港隐隐不安。

中国政府欲把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那么香港,这个中国南海岸的金融都会势必将失色。

香港知名银行家T.C.Chan就同感疑虑。他问道,“香港会成为下一个波士顿吗?”并表示,“如果你可以成为纽约,那么你就不会希望成为波士顿或芝加哥。”

上海的确在努力转型为中国的纽约。新的摩天大楼不断拔地而起,其中包括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还忙于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新建地铁。

金融改革再次提上日程,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称,“2007年底被搁置的大量资本市场创新现在又重新成为热点。”其中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方案及金融和商品期货等。

沪港之争的结果还不明朗,但香港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上海虽然资本市场规模更大,但港交所则拥有更多上市公司。相比上海是1297家对869家。另外,香港今年也成为全球最热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宝地。

香港还有一些先发优势,这里不但聚集了一批像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大银行的大区总部,还具备众多会计所、律师所及咨询公司等附属机构,共同构成健全的金融生态圈。

上海决心不小,但障碍也不少。其一,中国政府严格的资本管制会使它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虽然这些管制也在逐步放松.。其二,虽然金融改革的步伐势将加快,但结果如何无从知晓。三年前,上海就在准备启动新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但该计划出于监管层的忧虑而遭搁置。这个交易所目前毛羽已丰,却连一只产品都没有交易过。.最后,国外的银行人士并没有兴趣转战上海,至少不是现在,原因很简单,香港的个人所得税只有区区15%,而上海的上限高达45%.。虽然,有新规把最高税率降低到25%,还是要比香港高得多。

不过众多银行人士一致认为,假以时日,上海一定会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最近路透调查显示,很多分析师都相信人民币在2020年就基本可以实现完全兑换。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超过他国的增长速度向前迈进,那对于银行的吸引力也是难以抗拒的。

即使人民币还没有达到完全兑换,上海还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型金融中心,“这是因为它的金融服务规模已经大到足以满足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增长需求。”李晶表示。

沪港实力的变化还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出端倪。银行人士透露,瑞士信贷香港分行今年举行的晚会有个新主题:上海新梦。

这又会给香港带来什么?一种可能性是两地共荣:“这是个馅饼越做越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表示,并称香港的优势在于争取更大份额的内地资金流。

“今天你看到的是局限在中国内地的一个市场,不过当这个市场走向开放,你会觉得它很像近10年来与纽约和伦敦展开竞争的香港。”夏佳理说,他并不排除今后港交所与上海或者深圳的交易所联合开展业务的可能。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上海成为大型的、以国内为主的市场,而香港则被当成通往海外资本市场的跳板。

波士顿咨询集团合伙人邓俊豪称,从中期来看,上海可能会掌控中国的人民币交易及投资流,而香港则更关注于区域市场。这种平行关系就像伦敦和法兰克福。

龙洲经讯公司董事Arthur Kroeber则表示,中国政府肯定对做大国内资本市场更有兴趣。“这与创造全球金融中心无关,只是给上海大举进行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行而已。”

当然还会有第三种可能性:让香港成为第二梯队,“如果我们的市场自由化了,那上海超过其他市场就很容易。”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高层官员表示,“我们可以比香港还大,甚至比纽约都大。”

世博引擎

全球金融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上海冲击。但是,世博会的筹备却成为上海及其周边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股强劲的力量。据统计,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

世博会的积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上海,也不仅仅体现在中国。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一个世纪的进步”,探讨如何应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如今,上海世博会和芝加哥世博会举办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了解,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世博园每天的人流量预计会达到30万人次,这将是一个中小型城市的规模。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有机会在数量如此庞大的观众面前,展示自身的形象和实力,并借此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促进经贸活动。

经过测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世博会需要的大量人才,也将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

从历史经验来看,世博会对举办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带来全面调整和升级。世博会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期间,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了3.2%,,全德的三产同期增长率达2.9个百分点。因此,从土地和人口这两大生产要素来讲,上海未来的经济发展仍是在第三产业,而2010年的世博会是继续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良机。

在后危机时代,依靠世博会这个大项目拉动经济复苏,对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来说,意义更是重大。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黄耀诚表示,“长三角的友谊日活动,每次我们带过去的官方规模会在100人左右,我们做过测算,在未来7000万的世博旅游人次之中,有36.5%的人会做延伸旅游,但是官方活动的带动效益会很大。”

有调查显示,至2010年4月底,上海住宿资源可用于世博会的床位约38万个。而世博会7000万人次游客中有住宿需求的大约在4200万,假如每天约有23万游客,平均每位游客在上海停留1.9天。这就意味着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平时的住宿缺口每天在6万张床位左右,极端高峰日缺口则达到40万个床位。而这显然可以借助上海周边的城市住宿资源来加以解决。

有专家认为:“对于长三角来说,一方面世博是服务业为主,各省应当借此机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世博会恰恰能提高区域的凝聚力,对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港口一体化、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相互对接,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从150多年来世界各地举办的历届世博会的历史来看,其效应具有长期性。上海财大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世博会的长期效应是指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展期和展后各个阶段对于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以及国际形象提升方面的长期综合效应。

历届世博会表明,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效应和展期的需求效应,整体效应大于局部效应。这首先是因为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可以长期地发挥作用,二是因为世博会上的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三是世博园区的二次开发,使高科技、旅游、会展、商贸等产业获得持久动力。

这种后续效应的时间周期很长,至少有10-15年,而且此后还将持续发生影响。比如,1992年西班牙赛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投资100亿美元兴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新机场客流接待能力从100万人上升到400万人,旅游业成为世博会以后该地获益最大的行业。之后,该城市又对世博园区进行了二次开发,兴建了赛维利亚科技园区,到2004年,这个园区的产值占了整个城市生产总值的12%。德国汉诺威办过两次世博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展览馆,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业、贸易、金融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对于日本整个国家的经济振兴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上海世博会长期效应的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城镇化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而且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城镇人口就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污染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等等。

财富号令

今年年初,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发出号令,世博筹办已进入临战状态,“必须把基层、全市人民迅速动员行动起来,全力推进世博筹办工作”。到2009年4月的时候,财富号令发出!

号令一出,上海人被要求车内卫生标准更严格和言行举止更文明,上海本地股也扶摇直上。2009年初,大众交通股价上涨超过140%,海博股份的涨幅也超过76%,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65.58%。

2009年5月1日开幕倒计时周年之后,上海世博会的第二时间窗口日益逼近,包括交通运输在内,在世博会举办过程中将可能受益的消费类个股,有逐渐取代前期的工程建设类个股,成为炒作新热点的趋势。

与此同时,股市的世博板块整体也远远超出大市。但奥运炒作的前车之鉴,也让一部分基金经理对世博板块惕起来。在奥运会行情的炒作中,开幕式召开的当天和第二个交易日市场重挫,不少参与行情炒作的资金就此遭遇滑铁卢。

而从市盈率来看,世博板块的整体市盈率从今年年初以来一路走高,最新的市盈率为52.14倍。与目前市场上的热点蓝筹板块相比,这一估值显然并不便宜。

据测算,2009年,世博会所有实体建筑将基本完工,园区建设涉及资金投资180亿,运营费用106亿。而整个上海对世博会配套投资高达3000亿左右,项目涉及地铁、交通、环保等。而且,这些项目基本督是抢在世博前完成。

受益于世博概念和同时交叉进行的上海国资整合,由诸多上海本地股组成的世博概念板块,再次闻到资本炒作的味道。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拥有42只(包括B股)个股组成的这一板块,二季度以来的算术平均涨幅为18.57%,比同期沪深300指数22.35%的涨幅略低。

“到了注重消费类行业的时候。”券商报告认为,世博会的大规模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同时,房地产的升值预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市场对世博会的预期,将转向7000万人次带来的巨大消费增量。“在选择投资机会时,应当以消费受益为主线,同时也应该兼顾上海国资重组和迪士尼主题性机会。”“7000万人的力量”,显然让卖方的分析师们集体兴奋。

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测,这两个项目都远超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直接和间接投资预期对GDP的贡献为4300亿元。

世博会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但经济效益可观,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区域特征对一个地区的经济会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期投资一次性拉动,旅游消费产业的持续性等等,它们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有研究报告认为,应该从区域特征和产业相关度两个角度出发去把握该主题下的投资机会。区域特征主要由于这两个项目特定的区位所造成的,而相关产业则是由旅游和当地特色经济所决定的。

总之,世博会将推动上海产业转型,到催生长三角一体化旅游机会,再到直接和间接两部分拉动中国经济,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的提震效应呈现三个圈层的由点到面传递态势。因此,在当前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就不仅仅是上海的世博会了。

“双心”驱动

从频繁的货币互换到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正加速国际化进程。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将为这个进程添上重要的一笔。

上海市市长韩正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上海市的领导已经把目光投向了21世纪的下一个10年。随着明年世博会的落幕,上海国际大都会梦想的最终将在2020年实现。到那时,上海将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城市定位的明确,将助推上海、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再度腾飞。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浦东新区发改委等机构联合发布浦东新区后世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2010年至2020年浦东世博板块十年发展规划。报告披露,迪士尼项目有可能在世博会后落户川沙。

迪士尼是世界级的主题乐园,从香港迪士尼的经验看,未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推出,将把上海打造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坐标,将会极大地提升上海旅游业及相关消费服务产业的发展。 按照一般的逻辑,迪士尼项目对于地产股无疑是利好的,这里面涉及到土地使用的问题。但是香港迪士尼比较特殊,香港迪士尼在协议签订后采用填海的方式进行修建,因此,并没有整体利好香港地产。

上海迪士尼与香港迪士尼有较大的不同点。除了园区规划现在未知外,上海迪士尼项目占地面积更大,未来接纳的游客数量可能更多,由此酒店、交通和百货零售业等行业将明显受益。

上海的另一个梦想是成为世界“创意之都”。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16个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之都”称号。“上海正在努力申报其中的“设计之都”。

“创意之都”并不是严格的学术概念,它是一种推动城市复兴和重生的模式。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发展。1991年以“发现的时代”为主题的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举办,促使原本市容面貌、基础设施和交通都十分落后的塞维利亚成了西班牙现今经济、科技和文化都比较发达的第4大城市;2006年,塞维利亚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创意之都”七大系列之一的“音乐之都”称号。

商人的天下

借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家郭广昌又多了一个身份。这位自称企业界“80后”的郭广昌,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在世博会展示自己梦想和追随梦想的积极分子。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为了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在世博园区建造中国民企联合馆。这位民企掌门人给自己封了一个新职务——“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项目组组长”。

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几个月里充当着世博会推广大使:他曾经提着红酒去周成建家拜访,也曾经赴杭州,五约马云等。如今已有8家知名民企加入团队,另有一些企业正在洽谈中。

在随后的世博会民企联合馆奠基仪式上,马云说,中国经济发展,民企功不可没,而2010年世博会后,民企将再度给中国未来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勃勃生机,走出金融危机后,民营经济会再度展现活力。到那时,民企就不仅仅是追梦人,而且将参加到更盛大的造梦之中。

不只郭广昌,实际上,面对多达100多项的世博会园区建设工程,嗅觉灵敏的浙江企业早就开始行动了。2006年底,上市公司浙江宏润建设就发布公告称,他们在世博会园区中接下了近10亿元的工程。已经结束的中国馆中地区馆的钢结构,是由位于萧山的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

同时,世博会带来的巨大商机,也让身手敏捷的杭州民企尝到了“头口水”。作为国内电扶梯设备大型供应商,西子奥的斯在上海世博会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工程和11号线竞标中,拿下了两线地铁总计193台扶梯的大单。据悉,此次中标是继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工程之后,西子奥的斯与城市地铁项目再度结缘。

而且,关于长三角的概念,也由两省一市转变为泛长三角的概念,安徽省纳入泛长三角的范围,也说明了世博圈影响力的辐射半径非常大。

事实上,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之间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机制,比如长三角的交通卡联网,长三角人员流动、人事代理关卡打通等等,但是形成长效的交流机制仅仅通过政府机构还不够,更多是通过市场的力量,让更多加的企业或是民间组织。

长三角城市一直被称为上海的后花园,海内外参观者看完了上海这个“前花园”,自然会到“后花园”走走看看,周边城市这时候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吸引点。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给“世博”拍张照
品会徽
迎世博:海宝带你游世博(六)荷兰馆和卢森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