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中国不能错过21世纪

2010-03-09 02:07任舟
决策与信息 2010年2期
关键词:高能物理李政道暗物质

文/任舟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名声大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李政道屡次访华,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倾注极大热情。

对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贡献

1972年和1974年,李政道两次访问中国,向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力陈科学和技术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恢复大学教育的刻不容缓。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用实验向毛泽东证明,对称性不但存在于静止状态,还更广泛地存在于运动状态。

1979年,李政道推动邓小平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中美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和高能物理合作协定。他奔走于美国几个政府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会谈,创立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模式,使中国的高能物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为解决中国科技人才严重断档的问题,李政道在1980年1月10日给当时主持中国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的设想。从1981年~1988年,每年的头3个月,李政道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上。每年约有100位学生去美国,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十几封推荐信,那些都由李政道和他的夫人秦惠君以及秘书3人亲手书写。10年中,他家的信件总是把整个街区的邮筒塞得满满的,以致邮局写来抗议信说:你家的信件太多,影响到了别人的正常邮递。于是,李政道和夫人、秘书3人,便用手推车推着,走遍10个街区,把信分别投到其他相对较空的邮筒里。10年间近千名中国留学生的上万封推荐信,就是这样发出的。

1996年,李政道夫人秦惠君因患肺癌离开人世,为了纪念夫人,李政道建立了“秦惠君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旨在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与国立清华大学(台湾)5所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入选的学生则被命名为“君政学者”。

李政道说,这个基金会是用他和妻子多年的储蓄设立的,“规模很小”,主要是为了让本科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同时也使两岸的本科生可以互通有无。

中国为何没有现代科学?

李政道在中国多次访问中,人们常常向他提出:为什么中国在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没有突出建树?

李政道首先强调,中国有科学,只是没有现代科学。为了说明中国在古代的科学成就,他举了两个鲜为人知的例子。

在天体物理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新星,一个是超新星,而这两个天体都是最先在中国发现的。中国人早在公元前13世纪,也就是商朝的时候,就发现了新星;超新星则是在宋代被发现的,当时的科学家发现白天有星亮起来了,“大如鸡蛋”,便每天记录它的高度,差不多记录了一年。

这样一种敏锐观察和扎实记录,为什么没有在近代结出丰硕的科学果实?李政道提醒人们注意一个特定的年份——1642年。那一年,伽利略去世,牛顿诞生,而两年之后,崇祯自尽,明朝灭亡。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对东西方作一番横向比较,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史实。伽利略受罗马教会的压迫,结局非常惨,如果说那个时候,罗马教皇的政府力量可以覆盖到全部欧洲,那牛顿生出来也没有什么用,但教皇只是统治了欧洲的中南部地区,其铁腕力量在英国等地无法实施,正因如此,牛顿才得以成长,近代科学才得以发展。相反,那个时候,中国帝王的势力远远超过了罗马教皇,将整个中国都牢牢地掌控在手里。统治力量的保守和强大,造成了中国没有近代科学。其实不仅是中国,回顾古今中外的历史,在一个高度集权且极端保守的社会,科学的发展总是举步维艰。

中国不能错失良机

李政道指出,中国错过了经典力学的17世纪,错过了电磁学的18、19世纪,错过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20世纪,绝不能再错过21世纪。而新世纪的物理学发展,与“暗物质”和“暗能量”息息相关。根据人类目前的研究成果,宇宙的总能量中只有5%是已知物质的能量,这些已知物质由电子、质子、中子和极少量的正电子、反质子等构成;剩下未知的95%,其中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什么叫暗物质,什么叫暗能量,目前的物理学家并不知道,只能通过引力场中知道暗物质的存在,而从宇宙膨胀的加速度中判断暗能量的存在。了解暗物质、暗能量,是当代物理学的最大挑战。

当话题涉及基础物理学的时候,李政道非常投入、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其中,让人很难想象现在他已经是一个84岁的老人。事实是,他尽管年事已高,但始终奋战在研究的第一线。他支持“天外有天”的说法,认为宇宙之外可能有很多的宇宙;最近,他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核天相连”,也就是说核能也许可以和宇宙中的暗能量相变相连。

▲2009年5月27日,李政道在上海交大与师生们展开深入交流。

▲李政道和夫人

他寄语那些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的学子:“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是一个不大的行星,我们的太阳在整个银河系4000亿颗恒星当中也好像不是怎么出奇的星,我们整个银河星云和整个宇宙相比,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为我们有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400年前望远镜的发明,也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黄图蓝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李政道对宇宙奥秘的热切关注,激励着中国年轻一代学子对新世纪物理学研究的不竭热情。

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对爱因斯坦的崇拜不足为奇,相比之下,他对于杜甫的知遇之感就有些出人意料。李政道表示,杜甫的两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是他的人生信条。当年他初读到这两句,就十分的感动,觉得杜甫在1000多年前就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随着年岁渐长,他越来越喜欢这两句诗的旨趣:所谓“细推”,是指要仔细考察,也就是重视学问本身的研究,至于像诺贝尔奖之类的功名,其实都只是一些浮云而已。

猜你喜欢
高能物理李政道暗物质
盛宴已经结束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暗能量VS暗物质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什么是暗物质
扑朔迷离的暗物质
李政道的幸运
记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