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10年高考作文题排排座、颁颁奖

2010-03-13 08:09李弗不
中学语文 2010年2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作文题命题

李弗不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作文命题。今年的作文题,命制得如何呢?请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今年和去年一样,总共仍然有18套语文试卷,18道高考作文题。其中,河南、河北、广西、西藏共写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新疆、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共写全国卷Ⅱ的作文题;海南、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共写新课标卷的作文题。

综观全国各地的这18道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变化:

第一,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几乎平分天下。18道作文题中,新材料作文题10道,命题作文题7道,话题作文题只有1道(天津卷)。这足见新材料作文命题和命题作文题的时兴、盛行。

第二,放弃了就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的做法。去年,直接和社会时代热点、焦点问题对接的就有 “兽首拍卖”(江西卷)、“明星代言”(辽宁卷)、“我说90后”(天津卷)、“品味时尚”(江苏卷)4道作文题;间接地对接社会时代热点、焦点问题的作文题,那就更多了,如 “熟悉”(四川卷)、“踮起脚尖”(湖南卷)、“见证”(山东卷)、“我与故事”(重庆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北京卷)等等。而今年,无论是材料、命题、话题形式的作文题,一律地统统都避开了社会热点、焦点的话题,转而更关注人生、人性,关注现实与理想,关注惯常的生活现象,关注生活的道理或哲理。这较好地规避了投机者的猜题押题现象,让作文更加公正、公平。

第三,没有了半命题作文的踪影。去年有两个省作文题是半命题:“站在门口”(湖北卷)、“这也是一种”(福建卷)。当大家都在猜测,今年一定会有半命题的作文,纷纷押题时,命题者却又给了大家一盆冷水。这再次证明,猜题押题没有出路。

第四,越来越要求文体分明。如江西卷和湖南卷,干脆就直接要求,一定得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再如山东卷,也特别地加注说“文体特征鲜明”……不限制文体,决不等于不要文体,可以写成“四不像”。恰恰相反,不限文体,更要文体清晰。

第五,更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中学生作文毕竟有别于作家创作,要尽量避免幻想、虚构,因为我们中学生还不能像作家那样对幻想、虚构驾轻就熟,再加上幻想、虚构容易导致套作、袭作,所以主张写真情实感,才符合我们中学生的实际,才更利于检测,才更具选拔的功能。例如,天津卷就直接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广东卷则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来写,等等。

第六,理趣命题逐渐时兴。作文既是写情的,同时也是写理的,情理结合的文章,更加耐人寻味。今年有多个省的作文题,就直接拿含道理或哲理的名言警句或诗文名句来命制。典型的如安徽卷的作文题:读《吴兴杂诗》,提炼出哲理而作文;山东卷的作文题:就托尔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而作文;北京卷的作文题:就温总理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诗句而作文。思考哲理命题,应该是今后作文的一个方向。

为了便于比较,下面我们用一种“排排座、颁颁奖”的有趣方式来解读一番,以便于我们备战来年的高考作文。

特等奖(2名):早(命题作文)(湖南卷);有鱼吃还捉老鼠(漫画材料)(全国卷Ⅰ)

获奖理由:湖南卷的命题作文“早”,既简洁、一目了然,又没有过多的限制、障碍。广大考生一看就会有写作的信心,甚至还可能生出些许写作的冲动。这是我们判断作文命题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早”没有规定观点,我们可以自行确立观点。“早”的内容是无限广阔的:抢占先机、敢行第一、超越他人、勤勉自立……都是“早”字的内涵。可以记写生活的小事、琐事,也可以阐述恒新的观点、道理。

全国卷Ⅰ的漫画,选材新颖、恰当,寓意的道理更是让人感怀。“有鱼吃还捉老鼠”,的确切中了时代的脉搏,让人感想多多,有话要说。只要能够让人产生这种冲动,就不失为是好作文命题。“有鱼吃还捉老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如从捉老鼠是猫的本职方面,可以写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于职责,忠于职守;从吃鱼的猫方面,可以写不捉老鼠的原因,引申至社会现象上去写;从猫吃鱼与捉老鼠的数量比方面,写被嘲笑、嘲弄,以及从众的心态、现象等等,都可以写出好作文。

一等奖(3名):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命题作文)(北京卷);绿色生活(命题作文)(江苏卷);找回童年(命题作文)(江西卷)

获奖理由: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引自温总理的诗句。其中“与”字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既要写到“仰望星空”,又要写到“脚踏实地”,还要写到两者的关系,不可只写一方,而忘记另一方。这是理想与行动、期望与实际、收获与付出等的辩证关系。

江苏卷的“绿色生活”,可以实打实地理解为无污染的自然生活,也可以引申为环保的社会生活,更可以升华出恬淡、寡欲、平凡、清净的精神生活、心灵境界等。

江西卷的“找回童年”,不单是要写童年、回忆童年的故事,还要考虑到“找回”二字。为什么要“找回”?不就是“失去”了才要重新“找回”来么。为什么会“失去”呢?我们可以说出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过大、学习任务的繁重、学习竞争异常激烈而残酷、人心人情的世故冷漠、人性的自私自利、过早地成长“成熟”等,都可以使童年“丢失”。那么,童年又是如何一种状态呢?正如提示文字里所透露的,天真烂漫、百无禁忌、无忧无虑、健康快乐……找回童年,并非要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年龄阶段去,而是说,我们重拾了自由自在、率真诚实、善良厚道、健康快乐等美好的东西。

二等奖(3名):捕大鱼放小鱼(材料作文)(上海卷);(托尼3岁、20岁、58岁的不同所为)(材料作文)(辽宁卷);与你为邻 (命题作文)(广东卷)

获奖理由:写作角度略微受到限制,题目的指向变窄,寓意挖掘有限,但还是有其各自的特色的。

上海卷的“捕大鱼放小鱼”,可以概括出一种生活哲理:任何事物都不可灭绝性地攫取,涸泽而鱼的故事永远不可重复。可以引申出源头的重要、合理的取得、理智的收获,以及增加新生力量、补充新的活力等的重要性。

辽宁卷的“托尼3岁、20岁、58岁的不同所为”,揭示的是收获与付出的关系:只有大量地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懂得取舍、量力而行,才能成就事业。

广东卷的“与你为邻”,侧重于理解“你”的含义。“你”,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如“你”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古人,可以是真理、信仰,也可以是善良、真诚等等。与他们为邻,才能成就自己的风雨人生路。

三等奖(4名):点可构成无数线、面和立体 (材料作文)(四川卷);读《吴兴杂诗》(材料作文)(安徽卷);观赏鱼、狼、学生的生存、成长(材料作文)(新课标卷);托尔斯泰的名言(材料作文)(山东卷)

获奖理由:这4道作文题,不仅命题本身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且还使得立意的角度走向趋同化,有单一理解的局限。如安徽卷的题目,除了理解出“因地制宜”,还有其他理解吗?当然,其各自也是有特点的。

四川卷的“点可构成无数线、面和立体”,“点”可以理解为基础,而“线、面、立体”可以理解为成就、收获等,从而着重写基础的重要;也可以从“点”与“线、面、立体”的关系方面,写个人与集体、团结与协作等;还可以更深入一步,去写点代表人生的选择,而线则是走过的道路,道路有直有弯等。

安徽卷的“读《吴兴杂诗》”,要侧重理解后两句诗歌所含的哲理。“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两句诗,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规律。据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文制宜、因国制宜、因楼制宜、因价制宜等方面的内容。

新课标卷的“观赏鱼、狼、学生的生存、成长”,暗示的是环境的重要性。宽松的环境,能够促使人的成长,反之,不然。也可以侧重于期望值、信念等越大,动力则越大,而动力越大,就越能鼓励人、成就人等。

山东卷的“托尔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着重昭示的是“光明”与“阴影”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是更应该从后者即“阴影”方面去写。“阴影”可以理解为不幸、挫折、痛苦、磨难等等,从而去写“光明”的来之不易。

鼓励奖 (5名):角色转换之间 (命题作文)(浙江卷);幻想的魅力(材料作文)(湖北卷);“我生活的世界”(话题作文)(天津卷);《格林童话》的出版过程(材料作文)(福建卷);甲乙丙丁的“浅阅读”大讨论(材料作文)(全国卷Ⅱ)

获奖理由:这5道作文题,理解上有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如福建卷的作文材料,到底该做何种理解呢?难以把握,难以确定。具体而言,理解的方向还是有的。

浙江卷的“角色转换之间”,可以从孩子对父母等长辈的影响、感化方面,如流行文化、网络人生、社会的新生事物等方面去写,但写成单方面影响大人,内容不免显得单薄。如果我们能够上升一步去理解,会更精彩些,如着重双方的影响,角色的互换,从而写出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意义。

湖北卷的“幻想的魅力”,可以理解为想象、幻想往往推动着人类的前进。可写想象的重要,可写幻想的神奇等。

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我生活的世界,或精彩,或丰富;或坎坷,或挫折……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皆寓其中。

福建卷的“《格林童话》的出版过程”,寓意着暂时的挫折不必计较,付出的努力终将大放光彩。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即童话影响着人类精神方面去写,也是可以的。

全国卷Ⅱ的“甲乙丙丁的‘浅阅读’大讨论”,“浅阅读”好与不好,必须观点鲜明。也可以分析造成“浅阅读”的社会原因等等。一般是要持否定“浅阅读”的观点才好行文论述;如持赞同的观点,就比较难以自圆其说。

最差奖(1名):难题(命题作文)(重庆卷)

获奖理由:“难题”写什么呢?拿到这道作文题,很容易使人思维短路。写做作业,遇到了一个“难题”,显然低俗化、浅层化;写人生充满“难题”,似乎也不太妥当;写挑战前进路上的困难——难题,好像仍然有些勉强。“难题”,你还真是个难题!

当然,以上分析、解说绝对是属于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可以之为圭臬,诸君姑妄看之想之吧,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作文题命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