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暨数字电视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0-03-14 09:04电视技术编辑部
电视技术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三网融合

《电视技术》编辑部

2010年9月7日~12日,第十二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暨数字电视研讨会 (NCCE 2010&China Digital TV Symposium)在山西省太原市黄河京都大酒店成功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和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主办,北京电视电声杂志社承办。本届年会的主题是 “融合创新、和谐发展”。研讨会结合三网融合的系统构建、数字电视技术体系、互动电视的运营管理、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消费电子新终端等方面的新趋势与热点问题,采取以主题演讲和嘉宾对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商讨。年会聚合了近60个中外单位、110名业界精英,涵盖了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技术研发企业、芯片设计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系统集成企业、网络运营商、电视台、高校与科研院所等消费电子与数字电视 “产学研管用”全产业链,为产业链各方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盖志芳秘书长主持,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杨定江所长和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科技委梁如成主任到会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梁峰处长派代表吴昕先生到会作了题为《数字视听产业发展概况及有关政策》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副主任委员白为民以《数字时代,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为题,介绍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此后的学术主题报告由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副主任委员张坚志、白为民、陈科、殷惠清、黄铁军、王匡分别主持,来自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代表针对消费电子特别是数字电视领域的技术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潘长勇副教授代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杨知行教授以 《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为题介绍了新一代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TMB2)的研究进展,并与国外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如 ATSC-M/H,DVB-T2等)进行了技术特点的比较,指出DTMB2将在频谱利用率、实现复杂度、抗多径干扰与移动性能等方面优于DVB-T2。据潘长勇副教授介绍,近期成立的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研究目标包括:1)推进中国DTMB标准成为国际电联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2)团结国内外企业完成新一代标准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3)基于新一代标准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二代标准专利库。4)坚守标准技术制高点,提高中国标准的国外推广力度。5)推动后模数转制期的数字电视/多业务广播传输标准制定。并计划在2011年完成新一代标准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系统测试,形成标准文本,到2015年完成产业化,建立应用示范区,形成产业链。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匡董事长则以《三网融合——机遇和挑战》为题介绍了杭州国芯的发展概况以及国芯开发的几款重点芯片及应用,包括针对实现三网融合国芯所做的解决方案,如标清IPTV/网络电视解决方案 GX3110系列与高清IPTV/网络电视解决方案GX3200系列等。据介绍,杭州国芯已成为国内数字电视领域芯片产品线最齐全、出货量最大的本土企业。当前,杭州国芯正致力于做 “数字音视频集成电路产品及服务的引领者”,其主要理念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贴近式和顾问式的高效技术服务;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越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

天柏宽网(DVN)运营发展中心苏国庆副总以《面向三网融合的NGB技术发展策略》为题首先介绍了 “三网融合的NGB发展思路”,他认为三网融合是NGB的必由之路,三网融合是业务融合而非网络融合,NGB的发展模式是按需求定业务、按应用定技术,而“扬长避短,业务创新”是NGB的成功之路。他指出“双向是融合的基础,互动是增值的源泉”,并总结出:盘活存量、激发潜能、创造价值是NGB的发展方针。之后他重点介绍了天地通产品解决方案与运营支撑功能,并分析了天地通方案为何是最具性价比的双向网改方案。最后介绍了基于BOSS、ICAS与DASS的系统解决方案带来的业务形态创新与晋城的成功案例。

中国普天广电行业事业本部黄浩东副总经理的演讲题目为《三网融合背景下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思考》,他分析了三网融合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介绍了中国普天对推广地面数字电视所做的工作;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与发展态势,指出移动互联网是广电网络融合开放的起点,给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架构;介绍了中国普天的地面数字电视解决方案,特别介绍了基于DTMB+3G的富媒体广告平台及架构,该平台采用DTMB+3G+人工的内容传输方式:通过DTMB广播信道传输直播视频流;通过3G信道发布小数据量的实时资讯(如天气预报、新闻资讯、图文广告等);在DTMB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可切换到3G,提供节目实时传输;对于更新周期较长的大数据量的视频节目,可以采取人工U盘的传统方式。而在网络层面的融合方面,他建议可以考虑与WiFi或3G联合组网,目前中国普天与中国移动设计院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已开展3G/数字电视联合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工具软件开发。最后他表示,中国普天将在广电产业与三网融合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清华同方数字电视产业本部总经理助理、北京同方吉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汪国平先生以 《国际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趋势与地面国标推广》为题,结合完成的发改委课题“全球未来5~10年数字电视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有关内容探讨了数字电视的发展相关技术,重点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他介绍了无线信道中的分集接收、单频网组网技术与传输标准;在信源方面重点关注了高清/超高清、3D、MPEG-7标准的发展;电视接收机相关技术中介绍了无线供电技术和无线高清视频接口WHDI。之后,他分析介绍了各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与运营商的运营得失,并给出了清华同方的数字电视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Gridsum)续扬副总裁以 《传统电视媒体的互联网转型之道》为题介绍了国双的新一代数字媒体运营技术解决方案。其整合型在线业务优化解决方案可以全力协助传统广电媒体向互联网转型。他认为广电媒体互联网转型要经历“三部曲”:内容呈现、精细运营、广告营收。他给出了国双与江苏卫视、上海文广合作案例,分析了如何协助合作伙伴挖掘互联网优势来有效呈现视频流媒体的内容,通过国双的技术对直播、点播、网页浏览进行实时监控,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托这些可完全量化的数据可以实现互联网业务的精细化运营,最终可以实现传统电视广告与互联网广告的融合与广告营收的最大化。

蓝光光盘协会(Blu-ray Disc Association,BDA)刘毅副主席的报告题目为《蓝光光盘3D规格简介及市场最新通报》。他介绍了BDA最新的2种光盘格式——BDXLTM(大容量刻录及可擦写光盘)与IH-BD(混合光盘)。重点介绍了蓝光光盘3D的主要特性、关键技术与标准架构。据介绍,Blu-ray 3D采用MPEG-4 MVC技术,可以提供左右眼1080p全高清立体3D视频;3D蓝光碟片可以在现在的2D蓝光播放器中播放,具有后向兼容性;可以实现控制景深的3D选单和字幕。他介绍并分析了蓝光光盘在美国、日本、欧洲市场的市场数据与走势,数据显示蓝光光盘产品销售额不断增长。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包括多家中国公司在内的超过9家厂商推出了碟机产品,价格在100~3000元之间,蓝光影碟有300部左右,价格在49~179元之间。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AVS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教授的演讲题目为《破解“三网融合”产业迷局——电视终端开放平台标准与AVS》。他分析了当前数字电视的发展困境,特别是机顶盒策略的战术失利与CA策略的自缚手脚,得出:抓住电视机标准是三网融合的战略核心,也是挽救数字电视产业的关键。他认为,“三网”要融合,必须打破运营商对终端和用户的控制,要有独立的电视机标准;电视机涉及千家万户利益,老百姓买一台电视机,理应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内容和服务,而不是“绑定”某个平台或运营商。他指出,运营商与电视终端厂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将产业链全部覆盖,只有各方合作,开放终端平台,统一终端标准,让电视机“信息化”,才能保证不被互联网边缘化。AVS是"三网融合"的马前卒,去年AVS在原有视频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加强档(高清电影等)、移动档(移动通信等)、伸展档AVS-S(视频监控等)3个档次;AVS2已在支持3D、支持超高清和国际化方面进行努力并取得一些进展,目前支持3D的AVS高清机顶盒已经和TCL、海信、三星、LG的3D电视机联调成功。他认为,数字电视产业多年未能大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未在战略层次上重视 “统一终端标准”,三网融合要想不重蹈覆辙,必须确立终端内容与服务开放标准与平台,AVS在编解码、版权保护方面已经做好准备,希望趁着这个平台建设的机遇,将3D、网络化、智能交互等新技术在这个平台上推广起来。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梁伟强副总的演讲题目为《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他首先和与会者分享了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包括 LTE、B3G、MIMO、 认知无线电、Mesh等新技术)与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新技术(包括美国移动数字电视标准A/153、欧洲下一代数字电视标准DVB-C2/T2以及日本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新进展与下一代地面传输技术设想),并总结了无线通信与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特点。接着指出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方向:空间分集、LDPC、高阶调制/更多的已知信息的插入、扩频技术在数字电视上的应用、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结合以及多点覆盖技术。下一代标准研究目标则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与原有标准兼容以及根据UHDTV、3DTV的发展确定频谱效率目标。通过网络融合最终发展为智能网络,指出未来电视的“四融合”网络构架:有线和无线的融合、广电与电信的融合、室内与室外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他指出,地面、有线、移动和卫星等电视传输手段能够协调发展:1)城市固定接收采用C(付费增值节目)+T(免费开路节目);2)城郊和农村固定接收采用S(全国上星省台节目)+T(本地节目);便携+移动接收采用T(免费开路节目)+3G(数据业务)(+CMMB(增值业务))。而面向地面超高移动的高速铁路电视网络将是:卫星中继+地面覆盖+车厢有线/无线的融合网络典范。

承景科技股份有线公司卜令楷副总经理带来的演讲题目为《健康3D——3DTV系统之技术与市场趋势》,详细介绍了国际和承景科技在健康3D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当前,3D主流技术是带眼镜的方式,分为快门式、偏光式和红蓝式3种。在2D转3D系统中,第一步是获取景深,找出景深后,再通过深度图像绘制(DIBR)获得双目的 3D图像源,由于双眼视差让我们获得立体感。但人的眼睛与大脑的逻辑判断有时会不一致,当两种知觉不一致、不协调时就会感到头晕,这就是观看3D节目时头晕的原因。通过演示的几幅画在街道上的立体画说明人的眼睛会产生立体错觉,只要利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原理制造出景深信息,就可以使人获得3D视觉效果,而且不会感到晕眩。另外,在进行景深处理后,有时还要对画质进行处理,这时不能再用二维的观念而要用三维的观念去处理,前后不同的物体要采用不同的强度,这个步骤叫做场景光处理。他认为,中国的3D技术仅与国际相差不到1年,有很大机会赶上或超越。关于技术发展趋势,承景科技目前正在做第一代,已经达到可接受效果并勉强解决了量产问题,第二代目前尚无人攻克,预计明年可以达到第二代水平,解决各类屏与播放系统兼容等问题,而技术成熟则需发展到第5代。关于市场发展趋势,预计2011年3DTV市场渗透率将大于10%,近期LCD市场景气减弱会加速3D面板开发与量产速度,拥有面板生产线的电视品牌会因有3D面板货源而胜出,2011年3DTV价格战开打,消费市场有10%的3DTV后,消费者广泛接触3DTV,会造成2DTV的滞销。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罗小布副总裁在其所作的 《三网融合下运营商的运营模式与竞合策略》报告中,先从文化讲起,由哲学命题延伸出有线的历史文化学命题:有线是谁?能做些什么?能达到何种成就?如何达到这种成就?他认为三网融合的权利机构是地方政府,而三网融合的实质是要“把选择权交给老百姓”,成败的核心是让政府满意、让百姓开心。以歌华发展高清交互业务获得北京市政府支持为例,指出有线运营商要深刻理解所在地方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促进城市建设、实现政府愿景为出发点来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划与技术方案;要利用“三网融合”配齐为大文化服务的手段。他以由穷到富的4个途径分析了广电可以得到发展的方式,指出媒体和媒介生存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是拼命讨好、吸引和留住用户然后“卖用户”。广电与电信都要照管各自的核心利益,同时也要照管对方的核心利益。他以《孙子兵法》的谋攻之法类比了全胜用户的策略,提出将社会心理学运用于广电运营中,得出只有选择“既不损人又利己”的线下经济、“免费”盈利模式才是聪明之举。创新宽带网络的应用要分步实施:1)建立有别于互联网的骨干网;2)建立IDC以方便云计算;3) 建立与互联网的互通;4)主流文化网站镜像;5)双向广电城域网和分配网;6)高清交互机顶盒和网络电视;7)开展物联网业务。他认为,免费商业模式是媒体发展的必然,并给出了4种免费模式,指出零价格通过转换可以变为正价值并最终成为收入。

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敬华女士以《三网融合新业态探讨》为题介绍了华数集团在三网融合新业态产品上的探索以及华数 “联合发展”理念及意义。基于多屏互动、跨网融合的华数三网融合新业态主要包括:1) 全媒体互动电视,作为核心业务的高清互动电视已在杭州实施,机顶盒已由标清向高清转换;2)直播交互融合数字电视;3)互联网与数字电视融合,如华数与淘宝网联合打造了“华数电视淘宝”新平台;4)通信网与数字电视融合;5)新业态数字电视,可实现直播实时互动、多视角镜头切换等;6) 物联网与数字电视融合。华数提出“网台联合、跨网联合、跨屏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的联合发展理念,以实现市场共享、技术协同、互联互通、利益双赢的广电全新发展局面。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终端部孟斐总经理在题为《CMMB终端发展与CMMB商业运营》的演讲中介绍了CMMB终端产业现状及策略并探讨了CMMB商业运营。目前,CMMB终端类型包括:PCTV(如 USB Dongle 与 Bluetooth Dongle)、手机电视 (如TD+CMMB)、 车载电视 (如GPS+CMMB)和手持电视机(如迷你电视机 PDTV与 PMP+CMMB)。 他 认为,CMMB是消费电子产品新时尚。由于电视/广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而彩屏小型终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工具,所以CMMB与消费电子的结合正当时。CMMB开展的新媒体业务类型主要有:1)手机电视互动,是指在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中,利用广电运营商的广播网络提供多媒体和数据内容的广播下行传输,利用移动网络的双向通道实现与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有关的交互式增值功能;2)应急广播,每5分钟自动触发CMMB芯片,判断是否有新的紧急广播;3)公共信息广播;4)电子报纸;5)富媒体广播。

流媒体网CEO张彦翔先生在题为《三网融合下的IPTV互联网电视》的演讲中指出,国内三网融合已进入市场与政策双重驱动期,处于高速发展的前期。IPTV的发展应遵循广电和电信双主体运营的模式,电信承担用户发展和网络传输支持,广电负责视频内容运营和监管审核;可充分利用"在确保播出安全的前提下,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与电信企业可探索各种合资、合作经营模式"的政策,通过利益驱动,为IPTV发展寻求多元合作。他认为,广电总局的政策文件试图从监管角度屏蔽电信运营商参与IPTV业务经营的任何可能性,只作为透明传输通道,这一原则还将在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中逐步推广,但在实际操作中涉及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利益博弈,其实效性有待观察;播控平台概念的不断外延和垄断思维不利于产业的竞合发展,会同时伤害到电信与广电运营商。他详细分析了国内互联网电视的牌照准入制度,并认为:国内互联网电视发展处于用户需求旺盛、政策监管严峻的局面,随着监管细化和产业垄断,互联网电视正在丧失市场活力;电信在机顶盒模式上依然有发展空间。最后指出:互动新媒体走到今天,其瓶颈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政策限制;IPTV和互联网电视也都只是产业进程中的阶段,未来也将逐步趋同融合。

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陈宁副总经理的演讲题目为 《三网融合对电视产业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美国电信改革的进程,得出美国三网融合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和较为成熟的融合方面的法律,并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其监管政策。然后分析了国内三网融合的概念、技术与部署情况,并介绍了广电与电信行业与企业的竞争动向。他指出,三网融合是以互联网为终极目标的融合。结合三网融合政策分析,他认为:内容平台是制约互联网电视成败与否的关键,必须加强整机对平台的话语权:1)利用国家牌照的持续下发,打破一家牌照方对产品的独家控制权,及早和第二家牌照方展开合作,打破垄断局面;2)尽早介入中间件系统(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开发推广,利用技术优势提升在平台的话语权。他表示,统一标准、接口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将是电视产业的蓝海,将渗透到互联网电视的整体产业链,并且建议了由电视整机厂家+内容牌照方+系统软件能力较强的企业共同组成合资公司的商业合作模式。

厦华电子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殷惠清老师的演讲题目为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电视终端技术发展》,他的观点有:数字电视终端硬件系统设计中SoC芯片厂家应该不要涉及操作系统以上的部分,专注于芯片性能和稳定性;我国制定标准从减少争议的角度考虑,应从靠近芯片的BIOS开始定义,这样会减少利益集团之间无谓的争斗,如果这一层定义明确了,各个芯片厂家就有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采用开放式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未来三网融合数字电视终端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完全有能力组织国内终端企业联合起来开发我国自己的开放式标准的终端嵌入式系统软件 (详细内容将在本刊近期刊登,请读者留意)。

天津大学李桂苓教授以 《高标清电视同播技术研究》为题,通过分析高标清电视同播中高清、标清格式差异与终端屏幕宽高比不同造成的格式变换问题,总结出同播节目的图像制作原则:1)用于同播的HDTV节目,1个节目或1条新闻内幅型比统一;2)用于同播的SDTV节目,建议不用信箱模式,否则字幕须在画面内,以防切边后丢失;3)HDTV节目中使用SDTV素材,变换幅型比时图像不变形(详细内容将在本刊近期刊出,请读者留意)。

上海交通大学郑世宝教授演讲题目为 《城市公共安全图像监控技术发展研究》,他首先介绍了城市公共安全图像监控系统的概念,指出城市公共安全图像监控业务已经成为继广播电视和电影、互联网多媒体视频之后的第三大视频应用业务:图像监控。城市公共安全图像监控系统正迅速发展,但仍面临许多问题。科学布局与管理、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新技术应用及安全性是城市公共安全图像监控系统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力发展图像监控新技术,智能化和高清晰度是发展的方向。目前仍然需要很多基础工作的支撑,推进法律法规的保障、技术的标准化、新技术的开发和城市监控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本次大会还就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设置了4场嘉宾对话,分别以“地面国标推广与三屏切换播放系统”、“新电视技术与互联网电视运营”、“三网融合设备与互动系统运营”、“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消费电子新终端”为题邀请了业内专家与企业高层开展讨论。

研讨会气氛热烈,业内同行得到了充分的技术交流,场上嘉宾与场下观众进行了良好互动,本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电部门领导对本次会议给予了深切关怀和高度评价。与会代表普遍反映会议议题反映热点,会议组织细致周到,收获丰硕。山西广电部门的与会代表表示,此次会议为基层广电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十分有利于了解广电最新技术动向、提升行业发展认知高度。

此次年会出版了《论文集》,收录文稿48篇,并评选出了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此次会议的网络视频直播指定合作方为慧聪网,专题视频网址为 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zt/dsyth/index.shtml。同时由中国黄河电视台、《电视技术》杂志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会议同期召开了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四届一次会议,到会委员一同讨论了下一届年会的议题,并对学会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三网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第三章 “三网融合”会否成为重组催化剂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