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不泥 继承创新

2010-03-15 03:35
祖国 2010年4期
关键词:师古笔端书法作品

嘉 航

在武警部队提起部队书画家,从战士到将军首先会想到刘广源。

刘广源,号燕赵后人。1945年生于古城邯郸,1964年参军至今。广源自幼开始习书,遍临颜柳欧照的楷书,行书主攻二王以及黄、米、张,几十年来,受到过舒同、王遐举、郝景晏、李铎等名家指点。

作为武察部队总部干部,刘广源有着出众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善交良友,总以谦逊平和的态度处事交友:好友有以书会友的文友,有共同经历风雨的战友,也有叱咤商海的精英,还有道教、佛学大师,他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贤训,珍惜每一位友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将读书、行路、书法、做人,都融汇在崇善唯美的和谐之中。只要部隊需要或者朋友相求,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有求必应。惠风和畅,友人和武警官兵称赞说:广源书法,让人容易走进,却难以忘记;书如其人的刘广源,正象他的名字那样,胸怀宽广,才气源流。

从古至今,大凡书家的神来之笔,多来自灵感与功力的珠连璧合,而书法家送给周围友人的墨宝也大多是特定的一句话、一幅联或几句诗,而真正像广源那样,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水调歌头》等4尺、6尺、8尺长篇大作的书者,可谓凤毛麟角。广源的书法长篇,字里行间巧妙对称,疏密浓淡非常得体,多种书体天然合成,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那样自然而跌宕起伏,浑厚而气势磅礴。更为特别的是,他凡写每一幅书法作品,都会把浑身的精气神运诸笔端,直到脸上汗珠、笔端的墨力穿纸透背为止。

广源常讲:学书要走师古不泥,承中有创、创而不乱,新而不怪的路子,要在继承古人、汲取今人长处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书中既要有古人的精髓、又要有时代的精神风貌,更要有自己用人格构建的朗朗风骨。现在,广源本人独创了篆隶结合变体书法:他把篆书与隶书骨架巧妙揉合,根据字词、诗句的内涵文意,排列书写,收到了浑厚、清新、古朴的外观效果;同时给人刚劲之中充满柔美、古朴之中蕴含秀雅的精神享受。

刘广源坚守着这一信念:一个人最大的乐趣就是能享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惬意。人如其想,书如其人,广源之儒雅,稳重,大气,平和,无不沁透在他的书画艺术之中,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闪光:每走一地,他都要走遍当地每一处文物景点,留心于悬石摩刻,殿堂楹联和台阁字画,不放过一点点学习的机会。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广源的长篇书法已有1000多副被藏家收藏,其中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的作品,被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炎黄艺术馆、北京饭店、首都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广源还在青岛、烟台、威海、温州、义乌、南宁的地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作品流传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深受书法收藏者青睐。

猜你喜欢
师古笔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选登
唯有“师古” 方得“创新”——记退役军人书画创作者夏雪虹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山游
让人物栩栩如生地闪现在笔端
从晚明文坛“师心”与“师古”的博弈看晚明文学思潮的流变
王铎
我行我秀
象生笔端,形造笔下——论中国画的观照方式
情注笔端颂“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