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值得探讨的白炽灯灯丝熔断问题

2010-03-21 07:45梅砚君
物理通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白炽灯灯丝熔点

梅砚君

(淄博实验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90)

白炽灯是照明电路中的最重要最常见的电器.灯泡的构造和使用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因而白炽灯也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常举的例子,尤其是白炽灯的灯丝烧断现象更是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好题材.在教材和教学中虽有所涉及,但不够全面和深入.在这里,笔者把此问题作一较全面的分析.

对于灯泡的灯丝易在开灯的一瞬间烧毁,一般的解释很简单:灯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未接入电路时的10多倍,在开灯瞬间电流很大,实际功率高出额定功率的十余倍,故易烧毁.这种解释令人颇费推敲,乍一想似乎就是在开灯的一瞬间,电流很大,使灯丝温度急剧升高,一下子窜到3 000多摄氏度.达到了钨的熔点,将灯丝烧毁了.仔细一想又不妥,因为当灯丝整体温度升至2 000多摄氏度时,灯丝电阻已增大10多倍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灯丝温度不会再继续升高到3 000多摄氏度.那么,灯丝为什么又会烧毁呢?这里面应有更深刻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在正常电压下合格的灯泡,不论是在开灯瞬间烧毁,还是在工作过程中烧毁,其灯丝都是从某一处断开,尤其以烧断灯丝与接线柱的接头处为多,而绝无整体烧熔现象.这说明灯丝整体温度并没升至熔点,灯丝烧毁的现象是由于灯丝某处的升温过高所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在灯丝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做到粗细均匀,细的部位电阻要大一些,再者灯丝与接线柱的接头处存在接触电阻.若因制作工艺不精细或接头处松动等原因造成这两处电阻过大,就埋下了灯丝被烧毁的隐患.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在开灯瞬间,灯丝整体温度尚未升起时,过大的电流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电阻较大的部位温度先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导致该处的电阻变得更大,更大的电阻导致发热更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该处极易升至熔点而被烧毁.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将1 000 W电炉丝的某一处用锉刀锉细一些,并将接头处安装得松一些,保持一个较大的接触电阻,然后接入电路.可以看到电炉丝较细处和接头处先发热变红,接头处有时还被烧得冒火花.电炉丝正常工作后,这两处也要比别处更亮一些,温度更高一些.实际使用中这两处总是比别的地方容易烧断.

作为应急措施,对烧断灯丝的白炽灯,重新搭好灯丝后,白炽灯可以继续使用,而且较以前更亮.如果再次烧断的话,最有可能烧断的地方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种情况.

(1)若搭接处接触紧密,那么可能从接头以外的地方烧断.这是因为接头接触良好,此处电阻的横截面积将会增大,造成此处的电阻在相同长度上小于其他地方.可将接头处的灯丝电阻与其他相同长度的灯丝电阻看成串联,因为流过的电流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接头以外的其他地方产生的热更多,温度升高较快,更容易达到熔点而熔断.一般这种情况较少.

(2)若搭接处接触较松,则可能从该处烧断.这是因为接头处较松,接触电阻大,因而该处电阻在相等长度上大于其他地方,与前述结果相反.由焦耳定律知,在相同时间里,接头处产生的热大于其他地方,这时可能从接头处烧断.实际中以此种情况居多.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若灯丝的制作达到粗细均匀,灯丝接头处很紧密,则开灯时,灯丝将均匀升温至正常发光,灯丝在开灯瞬间被烧毁的现象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此,灯丝制作是否粗细均匀,灯丝接头处是否紧密,是影响灯泡寿命的重要因素,应成为灯泡制造业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

生活中,为了有效防止灯丝烧断,可以把白炽灯的开关改为可调节电流的开关.开灯之初,控制电流较小,让灯丝预热,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后,再调到满亮度,这样就可以避免瞬间高温将灯丝烧断.也可以改变灯泡内的填充气体类型或采用其他办法,使灯丝周围散热加快,不让灯丝的能量聚集、升温过快,过高.

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灯丝熔断问题将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会大有益处的.

猜你喜欢
白炽灯灯丝熔点
Al2O3对P2O5-B2O3-Bi2O3体系低熔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英国:爱迪生专利档案以7.5万美元售出
为什么灯泡是鸭梨状的?
高锌低熔点低膨胀微晶玻璃性能的研究
俄罗斯: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为节能,俄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国产500kW发射机灯丝UPS电源保障系统
倒装LED灯丝灯的光学性能详解
微机控制系统在TBH522型广播发射机灯丝逻辑控制中的应用
低熔点玻璃粉/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