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67和nm 2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03-21 13:59梁科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恶性

苏 赓,梁科庆,温 伟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病理科,广西南宁53000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是 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原发于皮肤及黏膜组织,可广泛浸润皮肤表皮至皮下组织或黏膜及黏膜深层组织,甚至相邻器官(或组织),并可通过淋巴结、血行远处转移,或广泛播散。Nm23基因又叫抗肿瘤转移基因,目前,在人类已发现几种nm 23基因,研究最多的是nm 23-H1和nm 23-H2[1]。有研究表明,其有抗肿瘤转移的潜能,有关nm23基因蛋白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关系国内有一定的研究[2]。Ki-67是一种在细胞G1、S、M、G2期均会出现的核抗原,表达的高低反映细胞增殖的程度[3]。

本研究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研究,以探讨Ki-67和nm 2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对临床预后的判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自2000年-2005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41例,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随访。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3 μ m连续切片。男20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1月~1年。术前均未经放、化疗。

1.2 免疫组化染色 Ki-67、nm 23单克隆即用型抗体和S-PKits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按S-P法操作,DAB显色。以已知Ki-67和nm 23阳性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Ki-67阳性定位于细胞核,nm 23阳性定位于细胞浆。染色阳性信号呈棕黄色。根据阳性比例分为,-:无阳性细胞<10%;+:阳性细胞10%~20%;++:阳性细胞20%~50%;+++:阳性细胞≥50%。为了便于统计,把(+)、(++)、(+ ++)合并为(+)。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Ki-67和nm 2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见表1。

表1 Ki-67和nm 2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例

2.2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Ki-67和nm 23表达的相互关系 见表2。

2.3 随访情况 见表3。

表2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Ki-67和nm 23表达的相互关系 例

表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Ki-67和nm 23表达与5年死亡率的关系

3 讨论

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核内蛋白,因其只表达于增殖细胞各期中,静止期细胞阴性,并具有半衰期短的特点,而被作为评价细胞生长分数的有效指标,Rose et al[4]比较数种增殖标志物,认为Ki-67抗体较适合作为常规的免疫组化研究,目前Ki-67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恶性黑色素瘤的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恶性黑色素瘤(P<0.05),并且随访观察的在5年内死亡18例病例中,Ki-67蛋白阳性15例,阳性率为83.3%,超过5年生存的23例中,Ki-67蛋白阳性10例,阳性率为43.48%,可以看出Ki-67的高表达对判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不佳有一定提示作用。

nm 23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1.3[5],其蛋白质产物为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早期研究显示其对癌细胞株的运动能力和转移潜能有抑制作用,被认为是一种癌转移抑制基因。有人发现NDPK至少有两个主要功能在细胞生长、肿瘤转移中发挥作用:(1)通过催化GTP⇌GDP的转化,参与微管蛋白的聚合与解聚;(2)通过影响G蛋白来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递[6]。在人乳腺癌、肝癌、胃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nm 23基因表达降低与肿瘤转移特性相关。本研究结果中,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nm 23的阳性表达率为27.59%;无淋巴结转移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nm 23的阳性表达率达到83.33%(P<0.05)。随访病人中,在5年内死亡18例中,nm 23阳性3例,阳性率为16.7%,超过5年生存的23例中,nm 23阳性15例,阳性率为65.2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即生存超过5年者其nm 2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少于5年者,结果表明nm 23蛋白阳性表达对恶黑的转移、复发具有负调控作用,nm 23蛋白低表达恶性黑色素瘤具有高转移潜能,而高表达者预后相对好,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脏器转移率均低,生存期长。

nm 23和Ki-67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关系:nm 23是一种抗转移基因,本组结果说明nm 23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nm 23基因蛋白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癌的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i-67蛋白表达阳性比淋巴结阴性表达病例高。Ki-67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15例在5年内死亡。Ki-67和nm 2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同时检测可以为临床的判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1]Stahl JA,Leone A,Rosengard AM,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second human nm 23gene,nm 23-H2[J].Cancer Res,1991,51(1):445-449.

[2]吴秋良,傅思莹,赵美清,等.nm 23,p53,PCNA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浸润及转移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 (8):703-704.

[3]汤合莲,邓杰,曹进,等.p73、Ki-67和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及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4):266-267.

[4]Rose DS,Maddox PH,Brown DC.Which proliferation markers for routine immunohistology A comparison of five antibodies[J].J Clin Pathol,1994,47:1010-1014.

[5]Gilles AM,Presecan E,Vonica A,et al.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from human erythrocytes[J].J Biol Chem,1991,266(14): 8784-8789.

[6]Liotta LA,Steeg PS.Clues to the function of nm 23 and Awd proteins in development,signal transtuction and tumor metastasis provided by studies of dictyostelium discoideum[J].JNatl Cancer Inst,1990,82(14):1170-1172.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TGF-β1在黑色素瘤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