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低碳农业 促进持续发展——《海峡两岸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研讨会》小结

2010-03-22 15:34翁伯琦雷锦桂
台湾农业探索 2010年4期
关键词:专家农业生产

翁伯琦,周 琼,雷锦桂

(1.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2010年6月19~20日,由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台办、台湾中华农学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6家单位主办,由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台湾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协会等4家单位具体承办的《海峡两岸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发展战略、技术体系、实践模式、经营管理、成功经验、制约瓶颈、具体对策等内容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先后收到了90多篇论文,有120多位代表参加研讨,充分体现了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充分显示了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对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态度,充分展示了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携手合作攻关的热诚氛围。两天的会议有40多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精彩的发言与研究进展令大家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代表们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有5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关注热点,专题研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行各业都在行动。农业作为维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更不能落在其后,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的关注热点。开展专题研讨,有利于形成共识,有利于理清思路,有利于提升水平。二是广泛参与,相互交流。此次研讨会自筹办之始,就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尤为可喜的是许多企业予以极大的关注,会议期间就有6个低碳农业的技术成果进行科企对接合作研发。与会专家认为,研讨会的召开为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厚实的平台,也为专家学者架设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更为科企结合提供了一次紧密合作的机会。三是观点鲜明,形成共识。海峡两岸许多富有影响的老专家,以及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和日本有机农业研究会理事长都为大会作了精彩的报告,老专家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严谨的论述,为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许多中、青年学者结合科研与生产实践,汇报了进展,畅谈了体会,提出了见解。许多鲜明的观点,引人关注,受到好评。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业界人士都充分认识到这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乡村与区域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四是经验甚多,值得借鉴。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战略取向,而且更有具体技术,尤其是技术集成与配套组合,其涉及到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与集成。对此,海峡两岸农业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行业深入开展探索与实践,例如在立体种养与高效利用、健康养殖与循环再生、节能降耗与防控污染、固碳增汇与绿色栽培、精致农业与清洁生产、保护耕作与生物能源、有机农业与综合开发等方面都创立了许多运作模式与有益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五是注重创新,引领发展。发展低碳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技术支撑。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低碳农业,其作用与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集成与优化组合具有更强的活力和开发潜力,其巨大的引领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低碳农业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蓬勃发展的,其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对现代农业提升提质都将起到积极影响与推动作用。不可否认,低碳农业要不断向深度与广度拓展,必然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这一充满活力的新生产方式依然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升级。通过研讨,与会专家与学者充分意识到,现阶段要在5个方面加强低碳农业理论与技术研究,以期更有力地予以保障与推动,取得更好的成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要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践证明,低碳农业生产体系构建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不可否认,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受到多方面与多因素的制约,为此,专家们都认为要系统地开展发展战略研究。一要结合国情实际,科学规划;二要立足长远发展,优化布局;三要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特色;四要针对行业特点,分类推进;五要讲求统筹协调,有效链接。就具体战略而言,必须考虑整体性、预见性、统筹性、协调性以及有效性与操作性。必须考虑资源、环境、生产、供求和实效,必须考虑时间、空间、流域、区域和耦合等。尤为重要的是必须讲求循环再生、整体协调;必须突出科技支撑、产业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第二要强化技术体系构建。值得强调的是,发展低碳农业,除了政策引导与扶持之外,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有力支撑,为此,从技术上要充分考虑其核心内涵:(1)节约资源,实现节能降耗;(2)防控污染,做到环境友好;(3)循环利用,固碳减排增汇;(4)优化调整,产业有序链接;(5)注重创新,合理集成组配。就具体研究而言,现阶段要集中解决与突破6个方面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系统耦合型技术、固碳增汇型技术、循环利用型技术、生态文明型技术。很显然,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意味着整合与优化,意味着交叉与集成。为此,必须注重综合开发,必须强化综合集成,必须讲求综合效益。

第三要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专家们认为,农业生产具有排碳与吸碳的两面性。就种植业而言,量大面广的绿色生产依靠光合作用吸收与转化CO2,但耕作措施、人为干扰、外源投入等在作物生产的不同阶段又会大量的排放CO2等温室气体。种植业何时是源大于汇呢?又何时是汇大于源呢?必须作科学评价,养殖业的碳源又有多大呢?农产品加工业节能降耗还有多大的空间呢,这些都有待于科学与精确的评估,有资料表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左右,位居行业排放第2位。实际上排放过程是动态的,减排增汇仍有较大的空间。正确评价农业生产系统碳吸存与碳排放,以及植物碳汇和土壤碳库变化动态及其规律阐明,无疑对战略制定、技术攻关、政策引导、生产提升都将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借鉴,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可缺少。专家们认为,当前要深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系统各个环节,详尽探讨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的特征与演化的生态过程,农业突变规律以及农业生产系统的结构、功能、反馈、关联等响应,研究并建立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模拟模型,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和合理布局提出对策建议与技术措施。

第四要深化引导政策研究。产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技术支撑之外,非常重要的还必须依靠政策引导。这其中涉及投资方向、价值取向、税收调控、补偿机制、消费观念等等,要想方设法加以科学引导,有效调控,要使更多的人参与低碳农业生产,要让更多的企业参与低碳农业的产业优化与深度开发。人们业已认识到,深化引导政策研究,需要政府部门、经济业界、生产单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参与。一定要深入调查,了解实情;结合实际,提出对策;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协调,和谐互利。政策的力量是巨大的,其有利于推动低碳农业持续发展。

第五是注重产业体系扶持。很显然,低碳农业依然富有产业开发的实质,其肩负的繁重任务依然是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综合目标。但目前存在一些片面理解:一是认为低碳农业是单纯的低投入农业,讲节约不是不投入,要倡导适量化;二是认为低碳农业是单纯的碳减排农业,讲减排不是不发展,要讲求综合性;三是认为低碳农业是单纯的循环性农业,讲循环不是盲目性,要讲求合理性。低碳农业具有产业开发属性,尤其要讲求稳定产量,提升品质,高效利用,保护生态。要讲求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又要保证兼顾获得社会与生态效益。为此,有的专家提出一个响亮与鲜明的口号,即:低碳农业要实现产业化,产业开发要达到低碳化。

低碳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之时,低碳农业的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特性及其稳产、优质、高效的发展宗旨,必然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有助于固碳增汇减排目标的实现,让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携手攻关,突破难点,务求实效,为传统农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家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致谢审稿专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