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角色模型建构

2010-03-22 21:40张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建构发展

张爽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新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角色模型建构

张爽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角色比较单一,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该文探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师范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角色类型,以及如何转变以往教学观念,建构新的角色模型以适应教学改革新模式。

教师角色;模型;建构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角色比较单一,一直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是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综合的权威体现。然而,现代社会已进入了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时代背景赋予教育以新的内涵,科学发展、和谐创建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面对新的形势和教育任务和教育工作者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的师生关系、评价标准和手段、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迫切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的更新与变化。为进一步适应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教师面临的任务不仅仅是担当知识的使者,道德的楷模,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尤其是师范院校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必须转变以往教学观念,重新塑造角色类型,探究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教师角色类型

(一)知识探索引导者、帮助者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而现代社会对于学生能力水平则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截了当地把现成的知识或结果告诉学生,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通过探索讨论,逐步引导其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的授课过程,促进学生自我诊断、反思和评价,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二)课程资源开发者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选择。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了解本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还要掌握大量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授课内容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而又有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师范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者

教育应着力培养具有普通性、变通性和融通性的“全球意识”人才,即培养不单单能满足教师职业要求的优秀师范生,还要培养各方面综合素质都较高的变通性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塑造上,师范院校教育应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教师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

(四)终身学习者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作为高校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应努力丰富自己在其他学科上的知识储备。高校教师必须要掌握国内外前沿的知识,不断充实加深自身的文化修养,将思想、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加强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大学生活,面对未来的教育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高校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现代教学意识,不断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进行教学。高校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使现代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教师角色模型建构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主张教学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这种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减少,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更高专业化水平和更高素质,担当起多重角色。

(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发展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才能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树立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形式个别化,培养目标个性化的教育思想。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情,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宽松、互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

(三)创设实用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想法。要求教师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教育实际,密切联系学校周围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址、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社区、街道、企业团体等单位,积极寻找和发现教学资源,尤其应该把未来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如模拟教学,使师范生能真切感受到学有所用。

(四)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

作为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然的要求,而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来解决教书育人的实际问题更是现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单一化,仅仅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考试成绩等方面。基础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将其应用于现实。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情感,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没有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新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教学目标扩大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和研究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教师职业。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现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寓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于课堂教学中,以自主学习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学习,掌握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指示采取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与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以探究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使传统的知识型教学目标与智能型、教育型目标整合,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谐教育发展观。

(六)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要综合评价,关注个体的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养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频繁变动,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只适应在一定狭窄的职业领域里工作,他们应该有更强的变通性和综合能力。师范院校教师只有顺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认真审视教育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师范教育的目标及内涵,才能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角色模型。

[1]郭隽萍.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教师角色的定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

[2]梁晓峰,崔丽娜.高校教师应主动调整角色适应学分制改革[J].高教研究,2006(1).

[3]郭隽萍.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教师角色的定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4]顿小红.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J].机械职业教育,2008(1).

(责任编辑:景时)

Model Construction of Normal College Teachers'Role in New period

ZHANG Shu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Under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the teacher's role is a little single,thus this situation can not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er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the teacher of normal college should possess what kind of role and how to change the old teaching idea to build the new role model to adapt a new model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er's role;model;construction

G655

A

1008—7974(2010)01—0064—03

通化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关于师范院校教师角色模型建构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11

2009—12—06

张爽(1981-),女,吉林省通化市人,通化师范学院教科系教师。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建构发展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