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家谱的复制工作

2010-03-22 21:57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2期
关键词:家谱数码相机扫描仪

应 隽 江 云

(永康市图书馆,浙江 永康 321300)

〔作者信息〕应隽,馆员,技术部主任;江云,馆员。

家谱的收集是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和民间保存技术的缺乏,现存的古旧家谱越来越少,而且受宗族观念的影响,家谱持有者往往都不愿把家谱交给图书馆保存,家谱的散失情况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家谱进行数字形式和纸本形式的复制。近几年来,永康市图书馆在经费和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利用简便、务实的方法,先后完成了 2000多部本地家谱的复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现综述如下:

1 家谱复制前期准备工作

1.1 家谱复制方法的选择

家谱复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家谱中所有文字重新打字、排版,制作为可搜索的电子文档和纸本图书。另一种类似于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直接把家谱图像印制到新书上。对中小公共图书馆来说,前一种方式会涉及到以下 3个问题:

1)家谱中的异体字、冷僻字难处理。家谱往往包含很多的异体字、冷僻字,这些文字很多在现有计算机汉字系统中是不存在的,这些文字的处理和搜索即便对专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专家也是难题。

2)家谱中的史料难以核实。家谱中包含了大量的史料,也不可避免地包含很多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现和修改并非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公共馆所能胜任。

3)家谱的排版方式会改变。家谱大多采用文字竖排、从左到右翻看的排版方式。这种排版方式对现代人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不便。但是,家谱的这种排版本身包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若重新排版,势必遗失掉家谱文献本身所蕴藏的一部分文化信息。因此,采用后一种方法,即家谱影印更为可行,也更符合图书馆传播信息的社会职能定位。

1.2 家谱复制工作细则的制定

在传统的图书馆编目工作中,为了保证目录的统一,人们往往需要制定各种编目细则。在把家谱转换为电子文档形式、纸本形式时,同样需要制订一个细则表,对转换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做出说明和规范。同时,在制定了细则后,随着复制工作的不断开展,还要不断修改完善更新细则。

细则的内容具体有:转换过程中的各种标准,包括图书扫描时应达到的分辨率,数码相机照相的像素数,纸本家谱使用的纸张品牌、大小;书籍信息方面,包括家谱缺页时的处理(是在复制品中加入一个空白页,在空白页上印上“本页内容缺失”,还是在书的末尾加一个缺页说明),书籍内容的错误处理(在家谱中包含已经证实的错误,是应该在书后加内容勘误表,还是对错误置之不理,将错就错);还有在电子文档目录和注释功能的添加时,为电子文档加入目录会带来很多问题,如目录应该做到第几级?目录文字的输入时遇到异体字如何处理?遇到电脑中无法输入的字如何处理?其他又如家谱的电子文档中可以添加一些信息,如原纸本家谱大小、长宽,使用纸张有无特别之处等。这些信息在电子文档中无法展示,但可以在电子文档的注释中加以说明。而注释中说明的信息项目、说明的方式同样是复制家谱细则中必须加以规范的。有了这些细则,可以保证在千头万绪的复制工作中不致于因疏忽而遗漏、错失很多宝贵的信息,提高复制品的质量和价值。

2 家谱复制工作的四个阶段

制定好细则后,才可以开始家谱的复制。家谱复制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图像采集阶段、图像处理阶段、图像排版和电子版的制作阶段、纸本印刷和装订阶段。

2.1 图像采集阶段

把纸本家谱的页面通过各种方法转换为数字图像,是复制家谱第一步。图像采集应以保存图书原貌为基本原则,其次,还应注意采集方法不会对家谱图书造成损伤和破坏。

(1)图像质量的规范。为了便于后继工作的开展,在开始图像采集之前,必须制订一个标准,以保证采集到的图像能达到一定的质量,符合加工要求。这个标准的内容包括图像格式、分辨率、图像模式、压缩方法。其中分辨率标准尤其要注意,分辨率过低,会导致打印的家谱不清晰,无法重现家谱的细节;过高的话,又会导致后期图像加工处理速度缓慢和图像存储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综合考虑通用性、处理速度、存储成本等因素,建议采用300dpi分辨率、灰度模式的 TIFF图片。

(2)图像采集过程和方法。在图像采集前,应先对家谱的书页进行检查,把折叠的书页和书角平复。检查工作做好后,才进行图像采集。图像采集的过程主要需考虑选择何种采集设备,即扫描仪和数码相机。从保护家谱图书和保持原样出发,扫描仪无疑是比数码相机更好的选择,扫描仪扫描时的光线由冷阴极灯管产生,冷阴极灯管是一种高亮度、无辐射的灯管,对纸张和油墨的影响较小,同时,扫描产生的图像没有畸变或畸变较小(相对于数码相机的镜头而言)。扫描仪的缺点是扫描速度较慢,在扫描分辨率较高时尤其明显。市场上有些工程扫描仪可以自动对大批纸张进行单面或双面扫描,但前提是家谱必须拆成一页一页,且纸张不能太薄太脆,否则在进纸时很容易发生卡纸,甚至损坏书页;另一方面,工程扫描仪价格昂贵,因此应用有限。数码相机则正好相反,只需要购买或者自制一个翻拍架,翻一页拍摄一张,较扫描仪更加快捷,但是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对家谱会造成一定损伤,因此数码相机不适用于复制较珍贵的家谱文献。

2.2 图像处理阶段

图像采集完成后,为了使得到的图像符合排版的要求,要对图像作一些处理:如去除边缘不需要的空白,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进行调整,去除明显的斑点和污迹等等。

(1)处理软件的选择。在开始图像处理之前,首先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图像处理软件。该选择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1)具有一定的批处理功能,能对大批量图像完成重复的操作。由于图像是成批拍摄或扫描的,在一张图像上使用的操作如亮度调整、去白边等,在其他图像上也是基本适用的。如果对大批图像重复完成同样的操作,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处理效率。2)可以与其他软件很好的配合,很好地完成后续的排版操作。3)易学易用。综合三方面的因素,个人认为,Adobe Photoshop软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2)图像处理实施。图像处理工作是家谱制作中比较关键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质量。衡量图像质量好坏的各种标准很难量化,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比如,以图像亮度而言,怎样算是适当的亮度很难描述;又如对于宗谱上面的一些墨汁和污迹的处理,在网上也有不少的论述,但具体操作起来,情况千变万化,没有一些经验还是很难操作的。另一方面,Photosho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软件,在网上有很多免费的教材,图书馆也有许多 Photoshop使用的图书收藏。家谱复制中所用到的操作技巧往往集中在几点,慢慢摸索,图像处理并不十分困难。

2.3 图像排版和电子版的制作

(1)排版软件的选择。排版软件建议选用 AdobeIndesign。与 MicrosoftWord排版软件相比,Indesign具有如下优点:1)从 Indesign文档可以直接制作为 PDF格式的电子书。Word文档也可以制作PDF电子书,但是 Indesign软件是由 PDF格式的制定者 Adobe公司出品,显然更具有权威性。2)对从左向右翻的格式的支持。许多家谱原书是从右向左翻的,Word格式可以排版和打印从右向左翻格式的图书,但无法制作为从右向左翻格式的 PDF电子书,而 Indesign可以制作出从右向左翻格式的 PDF电子书。3)就易用性而言,尽管 Indesign不象 Word那样广泛使用,但只要理解其概念和操作模式,其使用的方便和排版的快捷不比Word差。

(2)排版的方法。由于家谱格式的特殊性,家谱的排版过程其实可以简化为按顺序在每张页面上以固定大小放上拍摄或扫描的照片,这一过程在 Indesign中可以用 VBA编程自动完成,用它可以完成 Indesign用菜单和键盘能完成的大部分任务。同时,VBA也非常简单易学,一般有基础的人用一两天就可学会。一般来说,根据数字图像的分辨率和 PC机的配置,一册 300多页的家谱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排版,排版完成后即可制作为PDF电子文档。

(3)目录和注释信息的添加。排版完成后,我们可以在电子文献中添加目录和注释信息,目录可以为读者阅读家谱提供方便;而注释可以提供一些无法在文档中表现和展示的信息,如原家谱的大小、家谱的相关信息、家谱中的已被证实的错误之处等等。

2.4 纸本印刷和装订阶段

印刷和装订是息息相关的两个阶段,根据装订方法的不同,必须对排版完成的 PDF文档进行拼版,然后交付印刷厂打印。如果印刷的复本数不多,也可用办公用打印机打印、装订。由于家谱印刷的复本不会很多,在印刷厂印刷的成本很高,从降低成本考虑,我馆的家谱复制、纸本印刷和装订都是利用图书馆自身力量完成(除了书籍的切边)。当然,家谱打印使用的打印机与一般办公用打印机有所不同,家谱打印使用的打印机必须保证一定的月打印负荷,以及具备较大的墨粉盒容量。我馆用于家谱复制的打印机每日打印量都在数千页左右,普通办公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负荷下,很容易出现故障频发、工作寿命降低等问题;在这么大的打印量之下,如果墨粉盒容量不大,就需要频繁更换墨粉盒,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其次是必须具有自动双面打印功能。古旧家谱一般都采用从蝴蝶装改进而来的线装形式,在纸张的一面上印字,然后从版心对折,最后把若干折好的书页叠起,用线装订在一起。现在 A4打印纸比过去书籍用的纸张厚得多,如果复制的家谱用 A4纸打印,以同样的方式装订,其厚度会是原书的两倍还多,给装订和翻阅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把原先印制在纸张一面的内容分成两半,分别印刷在一张纸的两面,这样既解决了书籍厚度的问题,同时对书籍的形式也没有做很大改变,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至于书籍的装订,在各种文献中已经论述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结束语

家谱复制目的在于家谱数据的保存以及为读者利用家谱提供便利。因此,在尽量保持其原貌及所有信息的原则下,家谱复制方式应根据自身的经费、人力、物力等条件灵活选择,经费充足的可以选择把家谱复制工作完全外包给商业机构,或把部分专业性较强环节外包,这样的复制效果会相对比较好;如果经费匮乏,则可适当降低要求,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如永康市图书馆,从数据的采集到复制全过程都是本馆职工完成,不仅减少了家谱复制的运作成本,也培养和拓展了职工技能,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图书馆的活力和影响。

猜你喜欢
家谱数码相机扫描仪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这个“数码相机”不一般,全球最大
三维扫描仪壳体加工工艺研究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便携高速文件扫描仪
便携高速文件扫描仪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
数码相机 手机 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