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搜集、整理及开发利用

2010-03-22 21:57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2期
关键词:老照片图书馆

王 萍

(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浙江 台州 318050)

〔作者信息〕王萍,女,馆员。

从照相术发明应用的那一天起,照片便成为了人类认知世界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忠实记录与见证,与文字资料相比,照片直观、形象、生动、观赏性强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目前人们习惯称作“老照片”的过去时代留存的旧照片,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地域风情及其不可再生的稀贵性,使其同时兼具了历史资料价值、地方文献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对于研究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历史风貌具有独特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鉴于老照片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路桥区图书馆近几年来十分重视对本地留存老照片的抢救性的搜集、整理,收获颇多,体会也不少。

1 老照片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谈一谈老照片的价值。老照片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我们迄今已收集到的三千多张老照片几乎都是当地人拍摄的以当地人、当地事、当地景为对象的实时记录,生活的、生产的、学习的、政治的,个人的、家庭的、集体的,等等;通过这些老照片能让当代人真切地触摸、了解我们台州的历史沿革、地域变迁、民情风俗、人文环境等,深刻感受到社会和家乡的沧海桑田,尤其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台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发展经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老照片作为一个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同时也将成为图书馆特色服务的重要文献资料和品牌。

再次,老照片是进行爱国爱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最为生动有效的乡土教材。一组组新旧对比的照片能真实地反映一地风俗的演进、民生的变化,产业的更新、企业的兴衰,家庭的聚散、人生的悲欢等等。老照片中有不少是反映当地历史的贤人志士、革命先烈风貌的,这些台州的先辈为了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而探索拼搏的崇高精神和艰辛历程,串连起来就是一部情节生动、极具观赏和教育意义的本土电视连续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组系统的老照片就是当地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看得见、信得过的真实历史,一张老照片的震撼力、说服力有时往往能胜过许多场政治报告,此时无声胜有声。除了直观、真实的特点,老照片作为史料文献的另一特点是由小见大,窥斑见豹;在高速动车开天辟地贯穿台州全境的今天,当我们看到早年的乡亲在崎岖山道上艰难行走的照片景象时,我们能不为这沧桑巨变感慨万千,能不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2 老照片的搜集

通过三年的努力,路桥图书馆共搜集到老照片 3200余张,内容涉及台州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科学、军事、自然、医学、地理以及各类的风土人情等,种类主要有全家福、风景照、结婚照、毕业照、职业照(如参军、务工等)、各类生产场景以及特定年代的政治学习、运动集会等;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和时代特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老照片的搜集,我们采取了广泛征集与重点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广泛征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收集老照片的意义和作用,刊登征集启事,举办各种主题展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吸引大家都来关心此事,贡献力量。尤其是通过路桥图书馆创办的刊物《商都文化》,开辟“老照片”栏目定期刊登已征集的照片以增加影响力和宣传力度,使城乡居民明白那些塞在箱底角落快被遗忘的老照片不是无用的废物,而是稀罕的宝贝,得赶紧抢救的文物;保存老照片不仅仅是保存个人与家庭的记忆,更是社会公共记忆中极其重要和宝贵的组成;让大家知晓图书馆重视老照片、收集老照片、展示老照片,开发利用老照片。图书馆是老照片的最好归宿,也是最大程度发挥老照片作用、激发老照片活力的最佳平台。二是重点走访。通过了解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走访当地一些大户和摄影爱好者,动员他们搜寻、捐赠留存的老照片,并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扩大走访范围。

老照片的收存,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直接留存老照片原件。对图书馆而言这是最为理想的方式,既保存了影像资料,又保存了文物价值,但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二是留存老照片原件,回馈复制品。这种方式既达到了图书馆收藏老照片的目的,又照顾到了原照片拥有者的感情,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图书馆付出的仅是少量的复制费。三是将老照片扫描留档,原件返还主人。此种方式对图书馆来说虽不无遗憾,但毕竟我们的着眼点主要是其历史文献价值,主要目的既已达到,也算好事一桩。勉为其难的事反而容易留下后遗症。

一般而言,老照片特指清末至 1949年以前拍摄的,也有的后延至改革开放以前,所谓“黑白照片”时代。有人认为可以将时间确定为 20世纪末。本人认为,老照片的搜集,宜广不宜窄,不必太多拘泥于年代的长短,特别是在当今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时期,三、五年前的照片都有可能令人刮目相看。因此,老照片的收集策略应该是多多益善,落袋为安;重点则应更多的关注那些年代久远的、题材难得的照片。

3 老照片的整理加工

老照片的整理加工是老照片馆藏与资源化的关键,我馆老照片的整理加工目前有以下几个工序。

一是编号。按收到照片的先后顺序以流水号方式予以登记,给号。

二是考析、说明。由于搜集的老照片来源于社会的各个层次,照片的规格、内容都比较零散,有的连时间都没有,只有通过提供者的讲述,或参考相关资料、照片的画面进行分析和考证,确认其拍摄的年代、地点及反映的内容;对实在无法确认的,先给出一合理的年代区际。然后,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三是划分星级。按老照片的珍贵程度如年代的久远性、题材的稀缺性、事件的典型性和资料价值等区分其档次。如我们馆搜集的 1917年的黄岩沙北乡区立强恕高等小学第四次毕业合影照,我们确立为六星级。再如 1960年路桥区十里长街的照片,被我们确立为五星级。

四是归类。老照片的类型划分十分复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照,同一张照片按不同的主题可以分别归入多个类别,如一张结婚照,既可以归入“结婚照”,又可以归入“服饰”或“习俗”类;一张风景照,也可能分别划归“风景”、“建筑”或“名人风采”,甚至“习俗”等。我们的设想是,鉴于老照片反映主题的多样、交叉,其数量又多,对老照片的详细区分宜在数字化基础上进行,目前先粗略归类,将数量大的反映同一主题的照片先行集中,如“路桥记忆”、“军营风采”、“民俗风情”、“社会活动”、“传统产业 ”、“建筑”等 。

4 老照片的数字化建设及开发利用

在网络环境下,将老照片中的文献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是我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老照片多媒体图片库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建库前老照片采集与整理等前处理工作,凡是收藏的老照片都需要进行扫描、修补、翻拍,再进行加工补充、整理完善。二是按学科与主题进行合理组配和有序排列,确保它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检性。三是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将全部整理好的照片,进行标引等深加工,以提供多途径的检索方法使老照片的利用方便易行。然后经过审核后,导入馆内的局域网。

老照片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是其资源优化与资源利用的关键工程,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老照片资源的自如高效、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如,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和名人轶事照片展示,编写专题画册、光盘、利用媒体开辟专题栏目等方式使更多的读者能够利用。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地域变迁的老照片,要以具体的时间、明晰的历史说明文字或作者原音配制进行编排,给读者以历史的厚重感和震撼力,从而加强利用的实际效果。

老照片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值得一提。鉴于近年来台州市行政区域变化较大,现有的市、区、县间历史和现实中分分合合,彼此交叉重叠,老照片资源的互通有无、共建共享可解决各馆之间的文献资源重复和浪费,特别是照片特种文献的贫乏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照片的使用率。

老照片的搜集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且长期的工作,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历史性工作,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挖掘新的片源和扩大其收藏范围,才能及时收集到满足社会和读者需要的照片资料,开辟各种类型的特色服务,使它成为地方文献特色服务的新亮点。

〔1〕程栋,刘树勇.旧中国大博览(图集).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2〕魏钧泉.读图时代(5期).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刘家真.照片档案修复.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老照片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