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英语演讲语体特征研究

2010-03-25 10:08于琴妹陆小慧孙乐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语语文秋芳书面语

于琴妹,陆小慧,孙乐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学习者英语演讲语体特征研究

于琴妹,陆小慧,孙乐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选取7个典型口语语体特征和7个典型书面语语体特征,分析进入“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的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语体特征,同时考察这些特征在获奖与未获奖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区分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语体特征的数量较少;随着英语演讲水平的提高,其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语体差异在缩小,说明学习者存在口笔语混用现象。另外第一、二人称代词这一口语语体特征在定题演讲中使用频率较多可能与演讲自身特点有关。

语体特征;英语口语;英语书面语;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不少研究者相继基于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体展开研究:桂诗春和杨惠中(2003)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书面表达写作基本上是“写话”,但又缺乏一些口语特征[1]61;文秋芳、丁言仁和王文宇(2003)从读者、作者显现度和词汇分布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学生英语书面语中口语化倾向的问题[2]268;文秋芳和丁言仁(2004)研究了我国英语专业学生频率副词的使用特点[3]150;文秋芳(2006)从流利性、词汇多样性与词频广度三个角度对英语专业学生四年的口语语料进行了跟踪分析[4]9;吴瑾和邹青(2009)从词汇密度与词频两个角度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体特征[5]8;文秋芳(2009)选择14个典型口笔语语体特征研究从发展的视角较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体特征[6]2。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口笔语没有呈现较强的语体特征,呈混合语体,时而口语中带有书面语体倾向,时而笔语中带有口语体倾向,其口笔语语体差异程度随英语水平的提高朝着本族语者口笔语差异的方向变化,但与本族语者仍旧有很大区别。[6]3,8

根据Biber的观点,口语体与书面语体形成一个连续体,会话位于口语体一端,学术论文位于书面语体一端,小说介于口语体与书面语体之间。①转引自文秋芳《学习者英语语体特征变化研究》,《外国语》2009年第4期,第3页。本研究涉及的定题、即兴演讲语体虽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语体,但有别于日常谈话等口语语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兼具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体的特点。定题演讲要求根据事先拟定题目或演讲范围,进行有准备的发言,相当于口头阐述的非限时命题作文;而即兴演讲则要求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场面、情境、事物、人物临时起兴发表观点。之前对演讲语体的研究更多侧重从语音语调、词汇选择、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本族语者名人公众演讲展开,而对中国学习者演讲语体特征却鲜有研究。

本研究借鉴文秋芳(2009)[6]4的研究结果,依据能够用语料库分析工具提取、所选取特征须具有典型性两个标准,选取14个能够区分本族语大学生口笔语语体的典型特征:7个口语体特征(第一、二人称代词、模糊词、强调小品词、缩略式、动词、副词、连词)和7个书面语语体特征(被动语态、名词、介词、形容词、限定词、词汇复杂性、词汇多样性),旨在系统考察中国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的语体特征。本研究的假设为:①定题、即兴演讲在口笔语语体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更多体现书面语语体特征,而后者更多体现口语语体特征;②学习者演讲水平越高,能够区分其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语体特征数量越多。

二、研究设计

1.研究语料

本研究使用的学习者演讲语料选自2006-2008年参加“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的各23名(共69名)选手的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语料,该语料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分别收录并发表于《2006“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007“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2008“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定题演讲要求选手根据赛前给定的题目,进行2分钟的发言;即兴演讲要求选手根据大屏幕播放的选择题,在30秒倒计时后即兴发表论点,演讲时间1分钟。定题、即兴演讲题目都涉及当代大学生所关心的各方面社会热点问题。语料收集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语料收集时间、任务、形符数

2.数据计算

本研究数据计算借鉴文秋芳(2009)采用的四种语体特征计算方法[6]4(见表2):(1)口语体特征中的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模糊词、强调小品词、缩略式,以及书面语体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被动语态,以万词为单位计算标准化频次;(2)词性分布的统计均计算该词性在文本中出现的百分比;(3)词汇复杂性统计Laufer和Nation(1995)[7]制定的第1、2级词表以外的类符占其文本的百分比;(4)词汇多样性计算将类符(type)的平方除以该文本形符(token)的总数。

表2 口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典型特征及计算方法[6]4

3.语料分析

语料分析分三个步骤进行:(1)语料输入。将所选学习者演讲语料逐篇输入计算机,并进行校对。(2)语料赋码。采用兰卡斯特大学的CLAWS7对演讲语料进行赋码。(3)语料分析。运用梁茂成和熊文新开发的Patcount软件逐篇提取语体特征;运用Range32逐篇统计使用不同词频等级的数量;计算语体特征的标准化频次或百分比以及词汇复杂性与多样性;运用SPSS软件系列比较定题和即兴演讲语体特征。

三、研究结果

1.能够区分定题、即兴演讲的语体特征

按照本研究的假设①,定题演讲的各个口语体特征均数应小于即兴演讲口语体特征均数,反之定题演讲的各项书面语体特征均数应大于即兴演讲书面语体特征均数。根据表3,7个口语体特征中,有4个(模糊词、强调小品词、缩略式和连词)在定题演讲中的均数小于即兴演讲均数,但两者均数只在其中1个(模糊词)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其余3个差异并不明显;7个书面语体特征中有6个(被动语态、名词、介词、形容词、词汇复杂性、词汇多样性)在定题演讲中的均数大于即兴演讲均数,但两者均数只在其中2个(词汇复杂性和词汇多样性)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均无显著差异。而在剩余3个口语体特征(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动词和副词)中,有2个(第一、二人称代词和动词)在定题、即兴演讲中的均数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剩余1个书面语体特征——限定词在两者中均数差也具有统计意义。这也就意味着第一、二人称代词和动词在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中不是口语体特征而成为书面语体特征;相反限定词不是书面语体特征而成为口语体特征。因此总体来看,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语体特征差异并不如先前假设的那么明显,而且存在口笔语体混用现象。

表3 语体特征在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中出现频次及比较结果

2.不同演讲水平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的语体特征差异比较

根据本研究的假设②,学习者英语演讲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其演讲语体的差异。我们把2006-2008年进入决赛的学习者分为获奖组和未获奖组,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18位学习者为获奖组,其余51位为未获奖组,仍从14个口笔语语体特征考察这两个组别的定题、即兴演讲语体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能够区分未获奖组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特征有7个,其中口语体特征3个(第一和二人称代词、模糊词、动词)、书面语体特征4个(介词、限定词、词汇复杂性、词汇多样性),而能够区分获奖组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特征锐减至2个,除词汇复杂性和词汇多样性这两个书面语体特征外,口语体特征和其余书面语体特征的使用频次不再具有显著差异。这似乎说明,学习者水平与其口笔语语体差异并不成正相关,学习者演讲水平越高,能够区分其定题、即兴演讲的口笔语语体特征数量并不如假设的那样就越多,相反其口笔语语体差异在缩小。

四、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有两点发现:(1)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并没有体现较显著的差异,存在口笔语混用现象,这一发现支持了Petch-Tyson(1998)[8]、Cobb(2003)[9]、文秋芳等(2003)[2]、文秋芳和丁言仁(2004)[3]、文秋芳(2006)[4]、吴瑾和邹青(2009)[5]等的观点。(2)学习者随着英语演讲水平的提高,其口笔语语体差异在逐渐缩小,这与文秋芳(2009)[6]7的发现一致。

表4 语体特征在获奖组和未获奖组定题、即兴演讲中出现频次及比较结果

学习者定题、即兴演讲语体之所以呈现以上特征,其可能的主要原因除文秋芳(2009)提及的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学生接受的英语输入绝大部分是书面语”、“学生缺乏语体意识”[6]9-10两个原因外,还与演讲自身特点有关。第一、二人称代词这一口语体特征在定题演讲中的使用频次高于即兴演讲,主要是因为第一人称单数I等的使用表示演讲是以“我”为中心角色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复数we等则便于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同时第二人称you表明演讲的对象始终是听众,便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定题演讲中,演讲者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通过多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等手段使演讲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我国英语教学要“帮助学习者提高语体意识,增强其对语体差异的敏感性”(文秋芳,2009)[6]10,从而使其能“正确区分使用书面语和口语,其语言产出不但正确而且得体”(吴瑾、邹青,2009)[5]12;其次,学习者英语演讲水平与其口笔语语体差异不成正相关,说明英语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成功的演讲不仅取决于演讲语篇语体的得体性,还取决于演讲内容(主题、结构、逻辑性等)、语言(语音、语调、流利度等)和演讲技巧(幽默感、修辞手段、肢体语言等)等诸多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所用语料仅限于部分学习者在竞赛环境下的演讲语料,与日常生活中真实自然的演讲语料不同;同时由于条件限制,笔者没有收集本族语者的演讲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全面地反映学习者的演讲语体特征。在今后的研究中,如能结合语料库,收集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外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演讲语料,并对其加以比较分析,相信将会有助于提高对学习者演讲语体的全面、科学的认识。

[1]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口语化倾向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

[3]文秋芳,丁言仁.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频率副词的特点[J].现代外语,2004(2):141-147.

[4]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口语-笔语词汇的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9-13.

[5]吴瑾,邹青.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体特征研究:词汇密度与词频[J].山东外语教学,2009(1):8-13.

[6]文秋芳.学习者英语语体特征变化的研究[J].外国语,2009(4):2-10.

[7]Laufer B,Nation P.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5, 16(3):307-322.

[8]Petch-Tyson S.Writer/Reader Visibility in EFL Written Discourse[M].S Granger.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London&New York:Longman,1998:107-118.

[9]Cobb T.Analyzing late interlanguage with learner corpora: Quebec replications of three European studi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3,59(3):393-423.

A Study of Register Features in Learner English Speeches

YU Qin-mei,LU Xiao-hui,SUN Le-l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Based on seven typical register features of spoken English and another seven of written English which can differentiate from the native English,the changes of these register features are investigated in prepared and impromptu English speeches by Chinese learners who get through to the finals of CCTV Cup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egister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learner prepared and impromptu speeches were fewer.And along with speaking proficiency improving,the number of differentiating register features between spoken English and written decreased instead.This suggests that learners are using a mixture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Besides,the fact that the us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originally one of the spoken features,is more frequent in prepared speeches than in impromptu ones,which is believed to be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peeches themselves.

register features;spoken English;written English;learner prepared and impromptu English speeches

H319.6

A

1008-2794(2010)07-0081-04

2010-04-23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学习者英语公众演讲主位结构研究”(KYY09055)

于琴妹(1976—),女,江苏武进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语文秋芳书面语
中美大学生议论文语篇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文秋芳教授访谈录
最后一吻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