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山东聊城某乡镇为例

2010-03-26 00:56种道平陈晓燕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冠县合作医疗新型农村

种道平,陈晓燕

(1.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0;2.河北工程大学经管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2003年试点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在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该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并保持长久发展。笔者在2009年8月通过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某乡镇的实证调查,考察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的满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有关部门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某乡镇,位于冠县县城以北5 km处,地处黄河故道,总面积50.06 km2,总人口29286人,辖32个行政村。该乡镇以养殖、畜牧、林果等产业为支柱产业,2008年人均收入为4155元。该乡镇在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于2007年5月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经验的积累,该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在不断经历改革和创新。

1.2 方法

采用问卷法为主要调查研究方法,以该乡镇全体农民为研究总体,通过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该乡镇中随机抽取了三个村,再在这三个村中以户为单位各随机抽取66~67份样本,将户主做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同时调查者还走访了抽样地区所在乡镇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干部以了解相关情况。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198户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满意度应基于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预期和实际感知来综合测定。实际感知包括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在设计实际感知的指标时兼顾了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预期来进行测定,因此对制度实施的预期不再单独设计测量指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合农民满意度状况

2.1.1 质量感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农民的质量感知应从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获得的服务状况来考察。调查结果如下:

(1)对医疗机构服务的质量感知。医疗机构是指经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批准后作为县、乡、村三级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经访谈得知,该乡镇参合农民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有三个县级医院(分别是冠县人民医院、冠县中医院和冠县妇幼保健医院),一个乡镇医院和农民所在村的定点医疗诊所。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鼓励农民去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院就诊的导向和为了调查的方便,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参合农民对乡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质量感知状况。针对农民感知的就医方便程度、服务态度、医疗设备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费用情况五个方面设计指标。调查发现,参合农民仅对乡级定点医院的就医方便程度和医疗态度两方面质量感知较好,持相对满意的态度,只有15%以下的参合农民表示不满意。但是,在乡级定点医院的医疗设备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费用方面,均有近三成或超过三成的参合农民的质量感知较差,持相对不满意的态度,百分比分别为30.8%、25.8%和39.9%。

(2)对经办机构服务的质量感知。通过农民感知的新农合的基金管理是否公开透明、报销流程是否繁琐、报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三个方面来考察参合农民对经办机构服务的质量感知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参合农民对经办机构服务的质量感知较差。59.6%的参合农民认为新农合的基金管理不够公开透明,他们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状况不清楚,很少有机会看到公开公布的新农合基金的流动、结余情况。排除对新农合的报销流程不熟悉的参合农民(占参合农民总数的15.2%)之外,仅有21.4%的参合农民认为报销的流程不繁琐,45.8%的参合农民认为报销的流程繁琐,手续复杂。虽然参合农民在冠县该乡镇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门诊费用可凭《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及处方和收费单据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登记报销,但是,如遇住院,特别是在聊城市其他县(市、区)及聊城市所辖区域外医疗机构住院的,住院前,需在县新农合办公室领取《聊城市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备案、反馈表》,出院后及时持合作医疗证、诊断证明、身份证及复印件、住院医药费用结算单、医药费用清单、出院记录及主治医师签名的《聊城市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备案、反馈表》,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理报销。另外,参合农民外出打工期间,在当地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需凭合作医疗证、打工证明、打工单位证明及户口所在地村委会证明及诊断证明、身份证及复印件、住院医药费用结算单、医药费用清单、出院记录,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理报销。可见,报销程序的顺利完成和参合农民要注意保存各种单据,开具各种证明,填写各种表格密不可分,参合农民普遍反映报销流程太繁琐。不过,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报销过医药费用的参合农民中(占参合农民总数的50%),38.7%的参合农民反映在报销医药费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53.1%的参合农民反映态度一般,仅有8.2%的参合农民反映态度差。总体来说,参合农民对服务机构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程度和报销流程繁琐程度上持不满意态度,而对他们的服务态度相对较满意。

2.1.2 价值感知该乡镇的新农合医疗基金通过农民个人筹资、政府资助的形式筹集,由冠县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统筹统管。农民以家庭为参合单位,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筹资年度,个人筹资部分每年筹集一次。乡镇政府负责,收取后于每年的11月30日前上缴到县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用账户,作为下一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合作资金。2009年该乡镇参合农民的个人筹资标准为每人20元。各级政府的财政补助每人100元,具体为中央补助16元/人,河北省补助40元/人,聊城市补助10元/人,冠县补助14元/人。

本研究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参合农民的价值感知包括筹资水平一定时农民对补偿的感知和补偿水平一定时,农民对筹资水平的感知两个方面。

(1)对补偿的感知。该乡镇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建立社会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两部分。农民个人缴纳的部分,50%计入家庭账户,50%实行门诊统筹。各级政府的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门诊医药费用,节余资金归个人所有,滚存积累,可以结转使用。家庭账户资金用完后的医药费用,在门诊统筹资金中按30%的比例报销,门诊统筹资金以个人为单位一年最多可报销100元。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各级住院医药费用。参合农民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药费用0~100元,按30%比例报销,101元以上,按65%的比例报销;参合农民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药费用按45%的比例报销;参合农民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药费用按30%的比例报销;在聊城市其他县(市、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按冠县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报销。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在社会统筹基金中每人每年最多累计报销4万元。由相关政策规定可见该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方式是既保住院又保门诊。通过调查发现,在现有的筹资水平下43.9%的参合农民认为目前新农合理想的补偿方式是保住院和保门诊,但也有36.4%的参合农民认为新农合理想的补偿方式是保住院加预防保健服务,14.1%的参合农民认为理想的补偿方式应为仅保住院,但补偿比例还应加大。此外,调查还发现,对于目前该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起付线,仅有26.8%的参合农民认为正合适,有50.0%的参合农民认为起付线偏高,但也有23.2%的参合农民认为起付线偏低。

(2)对筹资水平的感知。在现有的补偿水平下,对既定筹资水平的感知也是考察参合农民对新农合价值感知的重要方面。对筹资水平的感知,参合农民最关注的是个人缴费数额的高低。通过调查发现仅有54.5%的参合农民认为个人缴费的数额正合适,40.9%的参合农民认为个人缴费的数额偏高,仅有4.5%的参合农民认为个人缴费的数额偏低。可见,对筹资水平的感知较差,仅有约半数的参合农民表示满意。

2.1.3 总体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满意度的高低涉及众多方面,为使大家对其有更清晰的认知,笔者特进行了总体满意度的考察。调查显示,79.8%的参合农民对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满意态度,仅有20.2%的参合农民表示不满意。可见总体上参合农民对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比较满意的。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影响因素的选取本研究拟选择“总体来说参合农民对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这一二值变量作为因变量,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考察新农合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和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满意度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相比较,本研究首先将预期的自变量与这一因变量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预期的自变量共有8个,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参加新农合是出于强迫还是自愿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通过对新农合相关政策的了解得分来测量)。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这3个因素对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外,其他变量对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

2.2.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研究进一步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这一二值变量作为因变量,将上述的8个预期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选择Backward法作为自变量的筛选方法,设定进入水准为α=0.05,剔除水准β=0.10。结果显示(见表1)最终保留在模型中的变量有五个,分别是年龄、家庭人口数、身体健康状况、是否为自愿参加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程度5个变量。而且,以年龄最大的为对照组,年龄越小对新农合越倾向于不满意;以家庭人口数最多的为对照组,人口越少的家庭越倾向于不满意;以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为对照组,身体越差的越倾向于满意;以被强制参加的为对照组,自愿参加的更倾向于满意;以对新农合政策了解程度越低的为对照组,对新农合政策了解程度越高的越满意。

表1 新农合参合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山东冠县某乡镇参合农民的调查发现,广大参合农民对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但也存在不少尚待改进之处。从质量感知的角度看,农民对目前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费用方面满意度较低;对经办机构基金管理的透明化程度和繁琐的报销流程满意度较低。在价值感知方面,参合农民对目前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水平及筹资水平的看法不一,呈分散化的趋势。从参合农民自身的角度看,年龄、家庭人口数、身体健康状况、是否为自愿参加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程度影响着农民对现行新农合的满意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扎根于广大农民对其的支持和拥护;提高广大参合农民的满意度,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纵深发展的最有利保障。因此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既应注重弥补新农合制度自身的缺陷,设定合理的筹资和补偿标准,做到新农合基金管理公开透明,报销流程简便化;又应注重解决制度实行中的现实问题,如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和服务水平,制定合理的医药价格水平等。同时,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应在充分考虑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农民充分了解新农合的目的意义及政策规定,切实认识到这是一项保障广大农民健康的医疗互助供给制度和惠民政策,尽量避免农民的“逆向选择”,提高参保积极性,以促进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1]王鑫禹,张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测评体系建立与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9):1095-1097.

[2]万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61-62.

[3]刘金红.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湖南常德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07,(2):1-2,6.

[4]高双双.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条件与路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1):51-54,77.

猜你喜欢
冠县合作医疗新型农村
世界银行考察团来冠县考察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项目
冠县: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迈出新步伐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航空梦想的摇篮——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问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破解“双重失灵”困境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