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稻区稗草抗药性研究

2010-03-26 00:56罗沙何可佳刘都才余柳青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草胺稻区二氯

罗沙,何可佳,刘都才,余柳青

(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3.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6)

湖南省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域之一,水稻种植面积353.33~366.67万hm2。稗草(Echinochloa spp.)是我省水稻田中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在湖南省,对稗草的防治以化学防除为主,使用得比较多的杀稗剂有酰胺类除草剂,如丁草胺、丙草胺等,或该类药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复配剂,如禾草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稻杰)、氰氟草酯(千金)等。由于长时间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湖南省部分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禾草丹、丁草胺的抗性非常严重,相关的报道也很多,但大多报道仅针对本地区,系统性欠佳。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湖南省各稻区稗草生物型对当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的抗性分布,笔者采集了沅江市、华容县、汨罗市、湘阴县、南县和安乡县等6个湖南省水稻重要产区的稗草生物型,检测丁草胺、丙草胺、扑草净、二氯喹啉酸、稻杰对它们的防效,确定其抗性水平,以期为湖南稻田稗草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1-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稗草种子于2008年秋分别采集自湖南省沅江市、华容县、汨罗市、湘阴县、南县和安乡县等稻区,采后风干脱粒,分别用封口塑料袋装好保存于冰箱内。2009年6月取出进行试验。

除草剂分别为50%丁草胺EC(杭州庆丰农化公司生产)、30%丙草胺EC(杭州庆丰农化公司生产)、50%扑草净WP(浙江长兴中山化工公司生产)、50%二氯喹啉酸WP(美丰农化公司生产)、2.5%稻杰OD(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试验步骤如下。(1)向高约20 cm、直径约25 cm的塑料桶中装入未使用过除草剂的稻田土约1/2桶,并施基肥(复合肥,按照7.5 kg/667m2计算),加适量水,整细平,待用。(2)稗草种子浸种、催芽至露白,播种(每一个盆种3~4粒稗草种子),每个样品排列2行,每行5盆,及时插好标签。(3)播种时和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无水层。(4)按照试验方案适时用除草剂处理。在除草剂处理前,需配好除草剂母液备用,随后按照最小喷雾面积1 m2进行喷雾处理。(5)处理13至处理18,使用除草剂时土壤湿润无水层,除草剂处理后次日可灌水,水层3~5 cm,自然落干后,同常规水管理。(6)除草剂处理14 d和21 d后调查杂草活棵数、株高、生育期。在除草剂处理21 d后加测杂草植株鲜重(用卫生纸吸去表面水)。(7)除草剂防效计算见公式(1)、(2)。

表1 除草剂处理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如表2、表3所示,湘阴、南县、安乡等地区稗草对6种除草剂都较为敏感,各除草剂14 d株防效和21 d鲜重防效都很优良。沅江、汨罗地区稗草生物型对于丁草胺、丙草胺、扑草净、稻杰保持敏感,但对二氯喹啉酸有一定的耐受性,常规剂量下14 d株防效分别为30.8%和40.0%;华容稗草生物型与沅江、汨罗地区情况基本一致,但二氯喹啉酸的抗性进一步加强,常规剂量下14 d株防效仅为18.4%。

2.2 各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

将各稻区稗草防效用DPS数据处理软件求二氯喹啉酸防效的毒力直线回归方程y=a+b x,LC50和95%置信限。以LC50最低的稗草生物型作为敏感种群,对其他稻区稗草按公式(3)计算抗性比,结果见表4。

表2 施药后14 d不同除草剂对各稻区稗草的株防效

表3 施药后21 d不同除草剂对各稻区稗草的鲜重防效

表4 各稻区稗草LC50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扑草净在湖南省稻区使用较少,而稻杰是一种新型的除稗剂,使用年限不长,因此各稗草生物型对这两种除草剂都较为敏感,从表2、表3可以看出,扑草净和稻杰对采自各稻区的稗草生物型均有很好的药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很优良。丁草胺除对汨罗和沅江地区稗草生物型防效稍差外,在其余地区防效均较好;草杀特(丙草胺+安全剂)对华容地区稗草生物型的防效较差,在其余地区的防效均很优良。抗性比较普遍和明显的是二氯喹啉酸,除南县、湘阴的防效稍好外,对其余稻区稗草均不能有效防除,其中华容稻区稗草抗性比最高,达到5.06,常规剂量下二氯喹啉酸无法有效控制该地区稻田稗草生物型。农民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若遇到抗性产生的情况,一般会加大用药剂量来解决问题,但这将进一步提高抗性水平,直至该药剂完全失效。因此,人们对稗草的抗性问题应高度重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1)加强稗草抗性的监测。在全国水稻主要产区开展稗草抗药性生物型及其分布的调查,采集样品,评价其抗性水平,确定其分布范围。(2)开展稗草抗性机理的研究。采用酶分析技术探明抗性稗草主要作用酶的种类和变化趋势,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明抗性稗草主要酶结构的变化规律。(3)加强抗性稗草及其种群的防控技术研究。研究形成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杂草防控的农艺配套技术,如直播最佳播种量、机械插秧和抛秧的最佳栽插苗数、最佳水层深度和控制时间等。

[1]李拥兵,黄炳球.稗草抗药性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01,(3):41-45.

[2]黄炳球,王小艺.我国稻区稗草的抗药性值得重视[J].植物保护,2000,26(1):36-38.

[3]李拥兵,王小玲.湖南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4,3(30):48-52.

[4]吴声敢,王强.浙江省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J].农药,2006,12(45):16-18.

[5]吴声敢,赵学平.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J].杂草科学,2007,(3):25-26.

猜你喜欢
草胺稻区二氯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氟吡草酮·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除草剂丁草胺的研究进展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贵州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区域性比较研究
高纬寒地稻作区气候条件分析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