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2010-04-03 20:11杨伟宿秀丽
长江蔬菜 2010年15期
关键词:甜菜夜蛾总量

杨伟 宿秀丽

襄樊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杨伟 宿秀丽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又名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杂食性、暴发性、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在我国长江流域为害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蔬菜面积的扩大及复种指数的增加,甜菜夜蛾为害逐年加剧,现已成为为害襄樊地区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的主要害虫。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长 8~12 mm,翅展 19~24 mm。 体灰褐色,少数深灰褐色。前翅内横线、亚外缘线均为灰白色,亚外缘线较细,外缘有一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点,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肾形纹一个,内方有环形纹一个,肾形纹大小为环形纹的1.5~2倍,土红色。后翅白色,略带粉红,翅缘灰褐色。

1.2 卵

圆馒头状,直径 0.2~0.3 mm,白色,1~3 层,卵块外覆白色绒毛。

1.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22 mm,体色变化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不同体色有不同的背线,也有无背线的。识别特征: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末端直达腹末,不弯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白点,尤以绿色幼虫明显。

1.4 蛹

长约10 mm,黄褐色,中胸气门深褐色,位于前胸后缘,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腹面基部也有极短刚毛2根。

2 生物学特性

甜菜夜蛾在襄樊地区年发生6~7代,从第3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第5~6代出现3代重叠。甜菜夜蛾以蛹进入越冬期,3~6月田间很难查到幼虫,也诱不到成虫,但从5月下旬成虫数量逐渐增多,8~9月为成虫盛期。

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趋化性较弱。成虫产卵期3~5天,每雌产卵100~600粒,多者可达1 500粒以上。幼虫共5龄,少数幼虫6龄,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稍大分散,分散性强于斜纹夜蛾。2龄后在叶内吐丝结网,取食叶片成透明小孔。4龄后食量大增,为害叶片、嫩茎成孔洞或缺刻状,严重时成网状,造成无头菜,苗期受害可造成缺苗断垄。此外,还可钻蛀青椒、番茄、茄子的果实,造成果实腐烂与脱落。高龄幼虫受惊后有假死性,老龄幼虫入土0~3 cm吐丝筑室化蛹,蛹期7~11天。

3 甜菜夜蛾成虫性诱、灯诱发生动态

2009年襄樊地区甜菜夜蛾成虫性诱、灯诱发生动态如下。

3.1 灯诱法

成虫灯诱调查主要通过采用佳多虫情测报灯进行灯光诱集,测报灯放置在襄樊市樊城区牛首镇聚龙山蔬菜生产基地,基地主要种植广东菜心。通过监测,全年灯诱甜菜夜蛾成虫数量 638头,最早灯诱日期为6月6日,诱虫3头,最晚灯诱日期为10月26日,诱虫2头。灯诱成虫高峰时段为:7月20~30日数量为124头,占所诱成虫总量的19.4%;8月20~30日数量为138头,占所诱成虫总量的21.6%;9月10~20日数量为146头,占所诱成虫总量的22.9%;10月10~20日数量为97头,占所诱成虫总量的15.2%。

3.2 性诱法

成虫性诱调查主要是运用宁波纽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型诱捕器,安装PVC基质缓释长效诱芯进行测报。监测点放置在襄樊市农科院蔬菜试验基地,基地主要种植豇豆、白菜、辣椒、番茄等作物。通过监测,全年性诱甜菜夜蛾成虫数量 709头,最早诱捕日期为5月19日,数量为2头,最晚诱捕日期为11月26日,数量为4头。性诱甜菜夜蛾成虫各时间段的数据为:5月20~30日共诱成虫12头,占诱成虫总量的1.7%;7月20~30日共诱成虫26头,占诱成虫总量的3.7%;8月19~30日共诱成虫188头,占诱成虫总量的26.5%;9月11~20日共诱成虫105头,占诱成虫总量的14.5%;10月5~14日共诱成虫数量为95头,占诱成虫总量的13.4%;11月4~9日共诱成虫数量为53头,占诱成虫总量的7.5%。

4 甜菜夜蛾幼虫发生动态

2009年襄樊地区甜菜夜蛾幼虫发生动态,按照甜菜夜蛾幼虫大田周期调查工作的安排,每块田定10个点,每个点定10株,5~7天调查1次,全年共诱集甜菜夜蛾幼虫1 542头。7月5日在襄城庞公四组发现甜菜夜蛾幼虫,此次调查甘蓝百株虫量22头,8月8日在襄城区庞公三组田调查甜菜夜蛾幼虫百株虫量为188头,11月21日在襄城区庞公四组调查甜菜夜蛾幼虫百株虫量为15头。从大田调查结果分析,幼虫发生主要集中在7月11~30日,8月 8~15日,9月 5~19日,10月 17~31日几个时段。

5 发生条件

5.1 气候

甜菜夜蛾对高温干旱的抵抗能力较强,而低温高湿不利于其发生。襄樊地区在2009年1~3月,气温偏低,温度在3.1~11℃,没有幼虫发生,很难发现甜菜夜蛾;4,5 月月平均温度在 16.7~20.7℃,5 月19日诱捕到成虫;6,7月月平均温度在 26.5~27.4℃,6月份降雨量121.8 mm,相对降雨量比较多,对甜菜夜蛾发生有一定的影响,7月份降雨量在59.4 mm,非常适合甜菜夜蛾的发生,百株虫量最高为 84头;8,9月月平均气温在 22.1~26℃,8月份降雨量173.0 mm,雨水偏多,9月份降雨量44.1 mm,雨水偏少,是甜菜夜蛾的高发期,百株虫量最高为188头;10,11月月平均温度在 7.5~19.8℃, 温度持续走低,甜菜夜蛾的发生量越来越少。

5.2 作物

襄樊地区随着菜田复种指数的提高,种植面积的扩大,为甜菜夜蛾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主要为害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次为苋菜、豇豆、大葱、茄子、番茄等。6月甜菜夜蛾最早为害的是豆科,随后转入十字花科为害,此时虫口基数大小是预测8月以后能否大发生的重要依据。7月中旬以后迁入十字花科蔬菜大田,先在野苋菜上产卵,杂草多的地块产卵量也大,作物受害也重,甜菜夜蛾在11月后田间最晚可在菠菜中发现。

6 综合防治

甜菜夜蛾是一种生态可塑性很强的害虫,根据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襄樊地区可采用 “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认真做好蔬菜园区的深翻、灌水、中耕、除草、清洁等农业防治工作,同时,加大甜菜夜蛾预测预报力度,及时、准确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6.1 预测预报

探索研究影响襄樊地区甜菜夜蛾虫源的主要越冬区域,加强迁出地虫源的早期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虫源的扩散数量。同时,结合襄樊地区的气候条件、作物种植结构和长势等预测其发生趋势,适时防治。

6.2 农业防治

深翻晒垡、消灭越冬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边及田埂杂草,减少虫卵源,降低虫口密度。野苋菜等杂草是甜菜夜蛾第一、二代幼虫的重要寄主,同时也是各代成虫产卵的重要场所,故应对菜田及周围的杂草及时清除,特别是产卵高峰期后的杂草清除至关重要。

6.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进行成虫诱杀。对钻蛀为害的,如大葱,可将其为害部分去掉,并集中处理。在产卵高峰期至孵化初期,特别是蔬菜移栽后期第一代发生较为整齐,人工摘除卵块及低龄幼虫聚集较多的叶片,也可以进行点片施药防治。

6.4 生物防治

随着甜菜夜蛾对抗药性的产生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生物农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如Bt、抗生素类、微生物类及植物源农药。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生物农药和性诱剂的使用。生物农药的使用需避开强光照、低温、暴雨等不良天气,天敌是影响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在制定甜菜夜蛾的农药防治策略时要考虑农药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6.5 化学防治

①合理选择农药 选择15%安打浓乳剂3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1 000倍液、5%卡死克或抑太保乳油1 000倍液、0.5%甲维盐乳油1 000倍液、50%宝路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5%快绿扬乳油 1 000倍液、52.5%安保乳油800倍液防治。

②科学防治 每一种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药剂都不要连续使用超过2次,可与其他不同类型的药剂轮用或混用。合理使用增效剂,如PBO(增效醚),注意掌握施药频率和剂量,有效地延缓甜菜夜蛾抗药性的发生。在施药方法上,以8:30以前或18:00以后施药最佳,喷药时要均匀,采用“三绕一扣,四面打透”的方法,避免只打正面。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07)

杨伟,湖北襄樊市农业科学院,441057,电话:0710-3821650

宿秀丽,襄樊市农业科学院

2010-03-12

猜你喜欢
甜菜夜蛾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