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
——“36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约稿记

2010-04-04 04:16卢栎仁
产权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乔家大院荣华约稿

■/卢栎仁

播种希望
——“36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约稿记

■/卢栎仁

我对严荣华先生写“36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2004年3月12日,《产权导刊》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的鼎力支持下,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统一刊号。作为编辑部主任的我,为把《a》办成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行业期刊,千方百计向各界约稿,其中严荣华先生就是我的常年约稿作者。

对严荣华先生的特别倚重,是从《产权导刊》2006年5月发表“从乔家大院看股权激励”一稿开始的。当时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全国热播,在大家欣赏精彩故事情节和演员的出色演技时,我发现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科斯、诺斯研究的制度经济学,其实明、清时期在中国就有了成功的案例,即《乔》剧中说到的身股激励制度。我认为这是一次向读者宣传产权理论的极好机会,于是找了几个作者,约他们写一篇论述《乔》剧股权激励的文章。但由于难以收集背景资料,难以用生活化的剧情来阐述高深的制度经济学理论,约稿不成,让我失眠了几晚。一天夜里,半睡半醒中突然想起了严荣华先生,即起身给他打电话,约他写这篇文章。想不到他不仅爽快答应了,而且第三天就将文章传给了我。一看文章,真是令人惊喜。他竟然通过解说《乔》剧的剧情,将身股制产生的背景、身股制的内容、身股制的设置、身股制的管理、身股制的激励作用,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文字通俗易懂。文章发表后,有很多读者打电话赞扬这篇文章。

当时,我还正在酝酿配合证券市场开展的投资者教育活动,约一组股市投资的案例文章。严荣华写“从乔家大院看股权激励”一文搜集背景资料的能力,以及雷厉风行的快手作风,让我下决心选上了他。经两人商量,拟定对照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通过分析个案,揭秘大股东及操盘手在股市兴风作浪、为套取股民钱财设置的各类陷阱。“36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系列文章,在2006年8月号《产权导刊》刊发第一篇。

2006年10月,我因个人原因离开《产权导刊》编辑部主任岗位,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天津回到南昌。感谢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任胜利总裁的关照,邀我负责江西所的宣传工作,并担任《产权导刊》江西通联站站长,因此,每月必读《产权导刊》。每当读到严荣华先生的“36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系列文章时,总有一种播种者收获希望的喜悦之情。案例中的种种阴谋手段、错综复杂的关系,经严荣华先生的锋刀利笔,被解剖得坦露无余。记得他在“秦岭水泥美人计”中写道:“秦岭水泥股价走势图形完美,亭亭玉立,无比诱人,不能不使人心驰神往,趋之若骛。孰不知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三顾就要下杀手了。广大散户正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修身养性,自制力差而无法抵住诱惑,结果败倒在‘美人’怀中。这正是:‘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悬利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这段文字,把庄家运用孙子兵法,在股市使出“美人计”,套取股民利益的阴谋手段,揭露得一清二楚,对广大股民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类似的经典描写,几乎每篇都有,读罢往往令人叫绝!

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历经三度寒暑,严荣华先生的“36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系列文章,终于完美收官,这是作者的幸事,是《产权导刊》的幸事,也是当初约稿人我的一件幸事。为此,特撰此文,以作纪念!

二o o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猜你喜欢
乔家大院荣华约稿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熊荣华
约稿启事
主持专家:熊荣华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乔家大院“被摘牌”警示了什么
苦等两年乔家大院终究还是得不到商标使用权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large-scale fading for distributed MIMO systems①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