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下游平原区淹灌条件下水稻的需水规律

2010-04-04 07:40曹世文
东北水利水电 2010年2期
关键词:水面蒸发需水开花期

岳 杨,曹世文,王 颖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鞍山分局,辽宁 鞍山 114002)

1 淹灌条件下水稻的需水量

水稻的需水量是指叶面蒸腾量和水面蒸发量之和,水稻需水量分为水稻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水稻本身生长、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这部分水量绝大部分通过叶面散发到大气中去,因此生理需水实际是指水稻的蒸腾量。水稻的生态需水是指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这部分水量主要包括株间蒸发和稻田渗漏。

根据台安径流实验站 2003~2004年、2006~2007年的灌溉试验结果可知:辽河平原地区从插秧到收割的水稻需水量。

2003~2004年、2006~2007 插秧水稻的生育期分别为128 d,124 d,腾发量分别为758.8 mm,866 mm,孕穗和抽穗开花期的腾发量分别为273.1 mm,300.1 mm,占全生育期腾发量的36.0%,34.7%,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其次为分蘖期和乳熟期。模比系数反映了水稻需水量在各生育期内的分配情况。从水稻蒸发强度来看,抽穗开花期的平均蒸发强度为7.2 mm/d和10.74 mm/d,全生育期的平均蒸发强度为5.9 mm/d和6.98 mm/d。

腾发量在很大强度上受气候因素支配。水稻各生育期的腾发量与同期大气温度或空气饱和气压差成正相关关系。腾发量与露天蒸发也有密切关系,由于露天水面蒸发主要受大气温度、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水稻的蒸腾量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但水稻蒸腾和露天水面蒸发所受气象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影响露天水面蒸发的气象因素的顺序为风速、空气饱和气压差、温度、太阳辐射。而影响水稻腾发量的气象因素的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饱和气压差、风速、温度。故将腾发量与同期水面蒸发的比值成为水稻的需水系数(水面蒸发值为E601水面蒸发)。2003~2004年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1.9。2006~2007年全生育期的需水系数平均为2.005。

2 淹灌条件下水稻的需水规律

在水稻生长期内,蒸发和蒸腾是互为消长的,蒸发是由多到少,蒸腾是由少到多。根据台安径流实验站淹灌条件下(即水稻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需水规律可知,一般水稻在返青期、分蘖前期叶面积小,水面的阴遮度小,稻田对太阳辐射能力反射率大,吸收率小,所以此时的腾发强度较小,此时腾发量主要以水面蒸发为主,接近于E601水面蒸发,之后随着水稻叶面积逐渐增大,水面的阴遮度增大,稻田对太阳辐射能力反射率小,吸收率大,所以此时的腾发强度较大;到水稻完全封垄后的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叶面吸收热能率最大,因此蒸腾量也最大,此时的腾发量以叶面蒸腾为主,水面蒸发较小。

总的来说,水稻蒸发强度的变化与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消长过程是一致的,大体随着生育进程而增大,孕穗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小。从水稻生育变化对需水量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各生育期内需水系数不同,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不同,两者的差异是由于作物本身的作用引起的。

需水量除与气象条件有关外,也与栽培技术有关。在充分供水条件下腾发强度随着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而改变。抽穗拔节期腾发强度最大,其次是分蘖末、孕穗期,腾发量最小的是返青期,蒸发强度主要受叶面蒸腾的影响。

水稻的需水量是指叶面蒸发和水面蒸发之和(即腾发量),而叶面蒸发是随着水稻的生长而增大,到乳熟期逐渐减小,稻田内的水面蒸发(即株间蒸发)是随着水稻的生长而减小。

节水灌溉主要是从减少田间渗漏量和减少株间蒸发量入手,只有掌握了水稻的需水特性,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科学的灌溉制度。

猜你喜欢
水面蒸发需水开花期
高寒草原针茅牧草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蒸散发设计性实验探究
新立城水库生态需水及调度研究
初春气象条件对苹果开花期的影响分析
基于RIL群体和IF2群体的玉米开花期相关性状QTL分析
气候变暖背景下桓仁县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河套灌区试用无人机获取作物需水信息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伊犁河谷水面蒸发影响因素分析
北运河河流生态需水分段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