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在妇科病中的妙用

2010-04-04 15:18付慧群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安胎气滞气机

付慧群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为治瘟疫15方之总方,方以僵蚕为君,蝉衣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黄酒为引,蜂蜜为导。本方药仅六味,配伍精当,君臣佐使引导六法俱备。其中僵蚕、蝉衣祛风解痉、散风寒、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两两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气机条畅,表里双解,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

现代对升降散的研究甚广,用它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复发性口鼻生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鼻窦炎、颈部淋巴结炎等,收效显著。赵绍琴教授临床擅长应用升降散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特别是某些血液系统疑难病证有其独到的经验。根据赵老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如寒热如疟、口渴不已、咽喉肿痛、阳痿盗汗、狂乱躁烦、神经质症、斑疹瘙痒等症。

本人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在认识到升降散是调畅气机的如此妙方之后,在临床上,根据辨证在妇科方面摸索出它的一大块用武之地。

1 升降散有着广泛的中医理论基础。

1.1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是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妇科诸疾与气血关系至密,而气尤为重要。气血失调,是妇产科疾病中一种常见的发病机理。由于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而且皆易耗血,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妇人多气者,情不能舒,忧思忿怒,肝火时动。朱丹溪所谓:“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气虚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可致经行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冲任不固,不能载胎,则胎动不安;气虚,冲任胞宫气弱,无力送胞,可致胞衣不下;气虚下陷,冲任不固,系胞无力,则子宫脱垂;气虚卫表不固,经期血气下注冲任,卫气愈虚,感受风热,而致经行先期;气虚卫表不固,产后腠理不实,而致产后自汗;气虚卫表不固,易感外邪,可致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气滞可以引起疼痛,其痛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气滞血滞,冲任失畅,血海失司,可致月经先后无定期;冲任失畅,血行迟滞,可致月经后期;气滞,冲任失畅,经期冲脉气血充盛,可致经行乳房胀痛;冲任失畅,产后阻滞乳汁运行则缺乳;气滞血瘀,冲任阻滞,可致痛经、闭经、瘕、不孕等;孕期血气下注冲任,冲脉气盛,则气逆冲上,可致妊娠呕吐;孕期冲脉气盛,气逆冲上,肺失肃降,而致妊娠咳嗽等。

1.2 妇人与肝的关系 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任何引起精神神志过分变动的七情刺激,导致肝的疏泄功能的失常,都可致肝经气郁。而气机,是气运动的根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及相互联系,均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而情志致病,首先是扰乱气机,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里的上下,说明气机升降失常;这里的结,说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此外,消、缓、乱,亦是气的运行障碍。女性患者多郁善感,故由肝气郁结引起的病症更为多见。郁证之始,起自肝经,久郁之变,不伤营阴,即犯脾土,脾失健运,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或痰浊凝结。妇人经、带、胎、产、孕,屡耗其血,肝藏血,体阴而用阳,主疏泻,肝经络阴器,故在女子,肾肝同为先天,调肝为妇科重要治则之一。调肝即疏肝气,养肝血两法,顺其条达畅茂之性,伸春气而万物化育。临证常见因肝失和调,导致肝郁气滞、郁久化火化热、肝经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产生诸多妇科病证。

1.3 妇人与脾的关系 脾胃为后天之本,经血化生之源,为妇人经、孕、乳之本,其他脏器发病,亦以脾胃为基础,脾胃虚弱,药补难达于诸经,终无助于精血。脾失健运,一则化源不足,冲任失养;二则水湿停滞下焦,阻遏气机。脾阳不振,湿浊内停,下注冲任,痰浊阻滞胞脉,可致月经后期、闭经,甚至不能摄精成孕而不孕;湿浊内停,下注冲任,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可致带下病;湿浊内停,孕期冲脉气盛,挟痰饮上逆,可致妊娠呕吐;湿浊内停,孕期冲任养胎,胎阻气机,湿浊泛溢于肌肤,可致妊娠肿胀。

1.4 妇人与肾的关系 肾与胞宫两者之间由于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上的一致性,所以关系最为密切。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肾气旺盛,肾中真阴——天癸承由先天,而逐渐生化、充实,才促成胞宫有经、孕、产、育的生理功能。肾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即《素问·奇病论》说的“胞络者,系于肾”。又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又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而且精又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酌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肾主生殖,而胞宫的全部功能就是生殖功能,由此可见肾与胞宫功能是一致的。

2 妇科病的治疗上,应该按照“治病必求于本”的总则

在具体治法上除采用一般的调气血、和脾胃、补肝肾方法外,要重视调经、补奇经、和气三者。一者,治妇人诸证,总于诊断中注意月经情况,而于治疗中重视调经,但先调经,同时治疗诸疾,常能事半功倍。二者,诊治妇科病,必通晓奇经之理。奇经具有联系十二经、调节气血之作用。而妇科之经、淋、带、崩漏、产后各证均与八脉有关。三者,治妇科应重视和气。在月经周期的用药中,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时期,用药上也应有变化,如排卵期加强疏肝理气和血,促进排卵;黄体升温期,注重温补肾阳;月经期则活血疏肝,重在祛瘀通经;经后期补气养血,温补填精。

3 妇科病的治疗要辨证审因,统筹兼顾

人体的卫、气、营、血、津、液、精、神都是脏腑所化生的,脏腑的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胞宫的行经、胎孕的生理功能是由脏腑的滋养实现的。众多医家认为,治疗妇科疾病,从肝、脾、肾三脏调治,似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妇女的生理,主要是肾气充盛,天癸成熟,肝气条达,经侯如常;脾胃健运,生化有权,使血海充盈,经汛如侯。在治月经病,以疏肝调气为主,兼以养肾扶脾。带下异常取决于肾气之蒸化,肝木乘土,脾失健运,故治带下病,当温肾健脾为主,兼以疏肝清热。妊娠胎孕之生,赖于肝肾,胎之长赖于脾土,故治疗妊娠病,以补肾安胎为主,兼以健脾益气,柔肝养血。产后亡血伤津,多虚多瘀,虚则肝肾亏损,瘀则败血停积胞宫伤肾,故治产后病,既要补养气血、扶正以固本,又要活血通络化瘀以去其标,临床上尚须辨证审因,统筹兼顾。

而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杨氏谓“升降散升清降浊,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流毒顿消”。“火郁发之”,近代医家取其“升之、散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无论身热之有无、湿热之孰重,但属气机不畅、邪郁不撤者,用之宣畅气机、撤外清里。本方治温热病,疏清结合,以清为主,重在疏调三焦气机。

经过数年的中医妇科临床实践研究结合对升降散的认识,本人认为升降散对治疗妇科病也同样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现将本人粗浅的认识略作表述。因从事临床时间也不长,经验不足,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行指正。

对月经病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的血热型患者,通过辩证施治,若同时加用升降散加减,则症状改善会更快、更明显;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的气滞血瘀型、寒客胞宫型或痰湿阻滞型加用升降散加减,气机会更为畅达;而经期延长证属血瘀者,能用此方调畅气机则显效明显;再有经间期出血证属湿热、血瘀者,在清肝止淋汤、逐瘀止血汤基础上,配上此方,疗效更佳;而对于崩漏的血热、血瘀型中,配上升降散疗效亦有不少提升;在痛经、闭经证属寒凝血瘀型、肝气郁积型、痰湿蕴积型中加上此方,取效明显加快,效果也较前显著。

治带下病亦是如此。本人宗傅青主以健脾胃佐疏肝为常法,初病多由脾虚湿盛,积久则湿郁任热,其兼痰者亦多为湿化,故在完带汤的基础上加升降散加减;对于肝经湿热患者,在龙胆泄肝汤基础上加升降散,则湿热除之更快更彻底;对湿虫滋生者萆藓渗湿汤加白头翁、苦参、防风是最常用的处方,若加升降散后,疗效更佳;而对于肝肾阴虚,精血两亏者,知柏地黄丸加制首乌、白鲜皮为基础方,伍升降散后,显效更快。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用药必以安胎为主,养胎之法最宜清淡润和,补宜平补,益气而不助火消阴,养血而不碍胃恋湿,宜清不宜泻,宜凉不宜热。具体治疗大法有三:补肾,目的在于固胎之本,用药以补肾益阴为主;健脾,目的在于益血之源,用药以健脾养血为主;疏肝,目的在于通调气机,用药以理气清热为主。对于妊娠恶阻,证属肝热、痰滞者,在辩证用加味温胆汤、青竹茹汤的同时能配合升降散加减,则其效果更明显;对宫内有积血的先兆流产患者,本人用升降散加减,取制大黄清热化瘀安胎之效(取法著名医家何少山),再与清热安胎凉血止血药配伍,安胎疗效十分明显,能替代抗生素,抗炎防宫内感染,此亦《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理论的具体运用,只要辨证准确,宫内暗区一般在15~25天缩小或消失;而对素体阴虚内热,蕴久成瘀的先兆流产孕妇,早期亦可酌加升降散,配合其他清热养阴安胎之药;对于母儿ABO血型不合,中医名为“胎黄”,意为“母有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瘀结在血而生后即发黄疸”,中药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之功,临证时此类病例并不多见,曾见到数十例,本人均加升降散加减及清热安胎的其他中药予以治疗,期间监测血清抗体效价,均能使效价降低,无胎儿死亡,少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于胎死不下证属瘀血阻滞、湿阻气机者,运用脱花煎、平胃散的同时伍升降散,则下胎效果更好;子满、子肿的处理,健脾渗湿,养血安胎,理气行滞,利水除湿,配升降散则气机顺畅;对于妊娠外感的患者,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则效更佳。

关于产后病,不论大产后、人流后或药物流产后的恶露不绝,常气虚、血瘀、血热三型夹杂互见,但瘀血是其病理核心,而冲任气血的虚损及冲任气血的瘀滞同为其病理基础,故治疗立法,既要补其不足,亦要损其有余,最终达到冲任气血调和、胞宫藏泻有度。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在具体治疗上生化汤则为产后圣药。本人在临床上对于血瘀型及血热型患者均加升降散再加活血祛瘀药,如血竭、三七、蒲黄等,做到止血不留瘀;对于产后尿潴留,本人更推崇此方,再根据辨证加用益气温阳利水之品,疗效立显;至于产后身痛,本人认为属气血俱虚,肝肾不足之侯,在补气益血,养肝填精的同时加用此方,使气机更为调畅,周身经络更加疏通,疼痛立减;关于产后发热,多因感染邪毒而发病,加上产后血虚、血瘀,相当于西医产褥感染,体温可相当的高,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有明显疗效;而产后乳汁不通,引起乳痈,虽然有肝郁化火、胃热雍滞、乳头损伤、感染邪毒,或产后正虚,感受外邪等不同,但总的来说,均属乳房阳热的病变,清热通乳药治疗的同时加用升降散能更好的起到“散”的作用;至于产后缺乳,责之为气血虚弱、肝气郁滞,方用通乳丹、下乳涌泉散等,若能加上升降散,其效就更佳。

至于妇科杂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均属于“徵瘕”、“积聚”的范畴,归根到底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是由于寒凝、气滞、血瘀、热积所致,血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环节,临床上以行气活血并重,佐以温经通脉、散结消徵为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加上升降散能更好的起到“散”的效果;而不孕证的原因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之分,根据临床所见,在功能性不孕中以肝肾两虚为多,虚实夹杂多见,应根据辨证,选用不同治则的同时,辅以升降散加减,则受孕的几率剧增;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本人认为妇女经历了妊娠流产及数10年的经血损耗,原本就阴血不足,加之肾气渐衰,天癸已绝,肾之阴液亏损而不能涵养肝木,使肌体处于阴血不足而肝火偏旺,肝阳上亢的状态,治疗应以滋阴补肾为主,保存体内不足的阴液,达到调和阴阳,平肝潜阳的目的,故选用甘麦大枣汤加生地、天冬、龟板等养阴滋肾之品,再加升降散以更好地条畅气机;乳腺小叶增生与肝胃脾冲任的关系密切,多因情志郁结,肝脾功能失调引起,经云“结者散之”,故本病应以“散”为主,配合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治疗,临床上多以逍遥散化裁,加上升降散后,症状改善较明显;对于盆腔炎湿热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治宜疏调气机,清热利湿,通利三焦,故拟升降散疏理气机、清热泄浊,再加上清热解毒药物,疗效提高明显。

妇科病的病机不外乎三种,情志变化、外感六淫、外伤。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气逆,冲气随之而上,孕期可出现妊娠呕吐;经期气逆血上,可出现经行衄血;气虚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可致经行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冲任不固,不能载胎,则胎动不安;冲任不固,系胞无力,则子宫脱垂;气结、气滞则血滞,冲任失畅,血行迟滞,可致经行后期、痛经、经闭,甚则血结成块,而致症瘕;外感六淫常引起血分病变,寒与血结,血为寒凝,冲任失畅,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症瘕、产后腹痛等;热与血搏,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断复来、堕胎、小产、产后发热、恶露不绝等;湿伤于血,遇热则化为湿热,损伤任带二脉,可致带下病、阴痒等;逢寒则化为寒湿,客于冲任,血行失畅,可致痛经、闭经等;外伤(含官腔手术创伤)或房事不节,可直接伤及胞宫,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这三种病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气血失调;气血失调,也能使脏腑功能失常;同样直接损伤胞宫,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总之,不论何种致病因素损伤了机体,不论病变起于哪个脏腑,是在气还是在血,其病机反应总是整体的,都是损伤了冲任(督带)气机才发生妇产科疾病的。而升降散能很好的解决气机郁滞这一关键所在,故在中医妇科的临床上放心、大胆的使用,并取得了一些肤浅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广大专家、同仁的指正。

本人对升降散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临床上还不能尽情的拓展思路,今天将一些自己在临床中医妇科实践过程中的认识讲给大家。本人临床应用该方也有失误的时候,出现不适反应,主要为胃脘不适,甚则泛泛欲呕。究之原因在于患者胃气亏乏,或虚实兼杂之证用量偏重。酌情减轻剂量,或在饭后服药可减轻不适反应。对湿热久郁者,一旦郁滞疏解,则配以柔肝敛阴,或扶脾助运,或气阴两顾,标本兼治,善后巩固,也很必要。临床若认证不真,不能把握,当避免滥用。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能更好的通常达变、灵活的组方遣药,使疗效提高,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1]赵绍琴,赵绍琴临证400法(第二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9-190.

[2]王光富,郑建本.郑惠伯主任医师妙用升降散验案举隅[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9-1790.

[3]刘晋河,升降散拾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313-317.

[4]彭亚南,陈晓娟,升降散加味临床运用举隅[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4(1):126-127.

猜你喜欢
安胎气滞气机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消癥安胎汤联合西药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和胃安胎饮辅助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