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

2010-04-05 05:40段超文
当代医学 2010年19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咽鼓管通窍

段超文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

段超文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病因现阶段尚未明确,所以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现状

西医学观点:目前认为病因尚未明确,主要涉及中耳负压、感染学说(低毒学说)、免疫学说[1]及多因素复合作用学说等。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中医观点:中医学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耳为肾开窍之官,其虚在肾,肾虚则出现耳鸣、耳聋。因肾气虚,气不化水,水湿上泛而从耳出,故可出现耳内渗液。其病机早期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慢性者主要病因为邪毒滞留,气血瘀阻所致[2],又与正气虚弱有关。

1 西医治疗

1.1 药物治疗

①减充血剂

以麻黄碱滴鼻为代表的减充血剂作为治疗常广泛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它可以有效减轻咽鼓管黏膜的充血水肿,有利于咽鼓管咽口的开放和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及操作。

②糖皮质激素

以口服或鼓室内注射为主。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减少渗出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并且防止发生鼓室粘连[3]。然而因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使用多长疗程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③抗生素与抗病毒治疗

自从有研究者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积液中发现细菌、病毒和沙眼衣原体后,分泌性中耳炎属于无菌性炎症的观点被推翻,所以应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逐渐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抗生素与抗病毒治疗可明显减轻局部症状,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减轻或阻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发展[4]。目前头孢类抗生素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主力军。

④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

细胞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经过研究发现众多细胞因子诸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等,均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与迁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使用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成为一个新的方向。动物试验表明部分细胞因子拮抗剂确能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变化[5-6]。但目前此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有待研究的进一步进展。

⑤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内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 active substance, SAS)的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有效的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改善咽鼓管的生理功能[7]。当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采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或激发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成为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⑥疫苗

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疫苗接种预防分泌性中耳炎,但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还不够成熟[8]。

1.2 病因治疗

1.3 手术治疗

1.3.1 鼻腔、鼻咽部原发病灶的手术

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腺样体肥大等原发病症应先通过手术治疗的手段消除原发病的影响。

1.3.2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术

与传统咽鼓管吹张管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多媒体监视器下操作,可以详细准确地检查鼻咽部;②便于准确放置到咽鼓管咽口;③既可用注射器注药,又可用吹张球吹气。而传统咽鼓管吹张法只能用于吹气,不能用于注药。

1.3.3 鼓膜穿刺

此法简便易行,为传统的外科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仍在广泛运用,在穿刺的同时向鼓室内注入相应的药物。采用双孔鼓膜穿刺治疗:传统单孔穿刺抽液会造成中耳腔的负压增大,多不能抽净积液。而双孔穿刺优于单孔穿刺,可有效解除中耳腔负压,穿刺中注入药物,可延长穿孔闭合时间减轻炎性反应,减轻水肿,有利于中耳粘膜换气,减少渗出,由于不存负压有利于鼓室内液体从咽鼓管排出。

1.3.4 鼓膜切开置管术

此法也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较长时间的开放鼓室,有利于鼓室积液的排除和消除鼓室负压环境。但是其并发症较多,如鼓膜萎缩、穿孔、钙化,鼓室硬化及胆脂瘤形成等,尤其对于小儿应该持慎重态度[9]。

1.3.5 鼓膜造孔术

鼓膜造孔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激光造孔术较为盛行,其中以Nd:YAG激光和CO2激光鼓膜造孔[10]多见。但鼓膜造孔的开放时间因各人体质及其他原因存在不同,所以有少数患者在短时间内创口愈合,未能达到预期疗效。

1.3.6 咽鼓管置管

传统的咽鼓管置管术具有盲目性,容易损伤黏膜。现多采用鼻内镜下操作,此法视野清晰,能有效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在鼓膜上定位准确,损伤小,并尽可能的吸净积液和胶状物,稳妥放置硅胶通气管而且灵活、简单、方便、易掌握、立体感强、安全、痛苦小、不需调焦距,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效果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1.4 物理治疗

①超短波并旋磁治疗;②声频共振仪治疗;③鼓膜按摩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1)风热上壅型 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2)痰浊积聚型 健脾除痰,渗湿通窍。

(3)气滞血瘀型 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4)脾气虚弱型 健脾益气,通窍开闭。

(5)肝肾阴虚型 滋补肝肾,通窍开闭。

2.2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药物的优点是药效强,并且快速的作用于穴位和药效的循经特点[11]。

2.3 中药制剂鼓室注射

李光启[12]等自制的复方丹参,具有抗炎抑菌作用,能够减少慢性炎症反应期的损害从而保护中耳黏膜;能够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炎症的消退,有效避免和治疗中耳积液、纤维形成和纤维细胞的增生防止粘连生成。

2.4 外耳道用药

以散邪通窍为旨的辨证方法,用复聪滴耳液滴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达93.3%。

2.5 咽鼓管咽口给药[13]

将滴有华蟾素注射液的纱块敷于咽鼓管咽口有等同于麻黄素收缩血管的作用,而且有清热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等作用,维持时间比麻黄素持久,释放也较麻黄素缓慢。

3 结束语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机制现在尚不明确,因此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虽然近几年来在治疗手段上有了很多的创新,但是仍然有一些弊端,比如副作用和创伤性,而且疗效还有待提高。在多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方面应该体现阶梯状的治疗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鼓励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治理的方法。

[1]Sankovic BS,Ivankovic Z,Kosanovic R.Role of immune factor sinthepathogenesis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J].SrpArh CelokLek,2003,131(9-10):408.

[2]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71.

[3]GlezenWP.Prevention ofacute otitismedia by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J].Vaccine,2000,19(suppl1):56-58.

[4]Florea A,Zwart JE,Lee CW,et al.Effect of topical dexamethasone versus rimexolone on middle ear inflammation in experi-mental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cta Otolaryngol,2006,126:910-915.

[5]Park YS,Auo HJ,Jeon EJ,et al.Effect of inhibitor of 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oxatomide on immune mediated otitismedia[J].Laryngoscope,2006,116:1642-1646.

[6]Kim DH,Park YS,Jeon EJ,et al.Effects of tumor necrosisfactor alpha antagonist,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antagonist,and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 on experimental otitis media witheffusion[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6,115:617-623.

[7]黄雪琨综述.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88,22(3):147.

[8]Ozgur SK,Beyazova U,Kemaloglu YK,et al.Effectivenessof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 for prevention of otitis media inchildren[J].Pediatr Infect Dis J,2006,25:401-404.

[9]马进学.经鼓膜切开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中华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8(4):235.

[10]KirgluM,YildirimL,AydognaBetal.Autoimmunity in the Etiology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m J Otolxyangol,2003,24(3):159-162.

[11]江 洁.翳风穴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9(4):195.

[12]李光启,陈中炜.分泌性中耳炎内镜下复方丹参注射液鼓室冲洗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3):1814-1815.

[13]贾春芒.华蟾素耳咽管咽口送药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5):282-2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018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 (段超文)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咽鼓管通窍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