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教育视野中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为例

2010-04-05 17:31张家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幼教幼儿教师幼儿园

张家智

(滁州学院 教育与法政系,安徽 滁州 239012)

一、全民教育视野中的农村幼儿教育

“全民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于1990年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它以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为主旨。此后“全民教育”迅速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思潮,影响着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发展。

在“全民教育”提出之初,幼儿教育就是其题中之义。1990年泰国会议上通过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就明确要求:“扩大幼儿的看护和发展活动,尤其是对贫困儿童、处境不利儿童和残疾儿童的看护和发展活动。”[1]2000年4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世界教育论坛”上通过的《达喀尔行动纲领》第一条就是“扩大和改善幼儿,尤其是最脆弱和条件最差的幼儿的全面保育与教育”[2]。《纲领》要求世界各国政府为0~8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提供通盘计划,关注幼儿的各种需要,包括幼儿的健康、营养以及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推广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因此成为国际社会20世纪90年代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之一。这一目标要求为幼儿及其家庭和社区在幼儿身体、情感、社交、智力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支持,尤其对弱势儿童要给以更多的支持,如贫困儿童、艾滋孤儿、农村与少数民族儿童,也包括部分地区的女童。

为了监督和指导世界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还建立了全民教育高层会议机制,定期发布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最新的报告是2006年10月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在纽约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控报告(2007年)——增强基础:幼儿保育和教育》[3]。报告对全球幼儿保育和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由此可见,在全民教育的视野中,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众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加之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幼教事业总体上投入不足,整体水平不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仍然比较落后。

二、南溪镇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安徽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新问题: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人口常年外出务工,多数幼儿被父母留在农村由祖辈抚养,相聚时间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农村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严重不足,祖辈幼儿教育知识贫乏,保育和教育方式不当,溺爱现象非常普遍,对幼儿成长,尤其对幼儿健康、营养和卫生、认知、情感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009年暑假期间,笔者深入到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A、B、C、D四个村各村民小组、村办小学、村委会,通过调查访谈村民小组组长、学前班教师、校长、村长、妇女主任以及相关群众代表获得了相关数据,并得出了初步结论。

(一)家庭教育薄弱,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一般说来,农村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生态环境较差,经济成分单一,基本上靠天吃饭。因此,也相应地形成了文化上保守落后的心态,这种落后心态往往带来的是对外界新鲜文化的冷漠,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的交互作用导致部分农民对子女接受教育很不重视。这是因为长期的经济贫困造成的文化贫困,反过来又制约着农村人口自我发展的意识。家庭教育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农村,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打工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阻碍了他们供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因此,农村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班)进行教育活动;再者,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够迫切,特别是2009年秋季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手工材料等任何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之后,部分家长甚至认为,与其花钱请别人带孩子“玩”,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让爷爷奶奶带或是自己带。根据课题小组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所获的数据显示:A村幼儿入园(班)率只有19.3%,B村幼儿入园(班)率只有28.7%,C村幼儿入园(班)率为26.4%,D村幼儿入园(班)率为25.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入园(班)率较低,身患残疾的幼儿多是由家庭抚养,几乎没有入园的机会(全县仅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位于县城,偏远农村的残疾儿童没有条件入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农村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保姆式”和“小学化”倾向严重

我们调查发现:在贫困乡村,缺乏专门的幼儿园,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公(民)办幼儿园几乎都没有专门的教养员、保育员,作息制度也基本上按照小学的做法,特别是民办园存在“保姆式”和“小学化”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填鸭式”、“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周上课时数多在15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这些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管理水平低,办学条件差

在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着基层领导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将幼儿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没有明确目标,忽视幼教事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几乎很少安排专门的幼教经费。因资金紧缺等原因,公(民)办园(班)的基础设施大多十分简陋。我们调查发现:46%以上的幼儿园(班)没有标准的课桌椅(部分学校还是幼儿家长自带的),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展开。有的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如幼儿厕所,洗手水龙头等;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烂,部分接送儿童的交通工具缺乏安全保障,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个别幼儿园办学行为不规范,存在非法无证办园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教师专业素质差,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

在农村贫困地区,从事幼教的教师不少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据我们调查的4所村(镇)学前班和幼儿园发现:教师学历大专文化程度占2.5%,中师文化程度占48.6%,幼师文化程度占15.0%,职高幼师文化程度的占10%,高中文化程度占12.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其他占6.6%,真正幼师毕业的只占15.0%,即使包括职高幼师毕业的教员,也只占25%。因此,由于缺乏从事幼教事业的专职教师,严重制约了幼教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这些被聘教师工资低,每月只有400~500元,并且没有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最重要的是他们无法享受正式教师相关的福利、职称和学习进修方面的待遇,这让他们很难摆脱后顾之忧,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宁愿去小学任教,也不愿从事农村的幼教工作。近年来,随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和农村特岗教师的到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燃眉之急,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特殊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三、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家长培训学校

在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意识,这影响着农村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农村幼儿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开设家长学校,着重优先解决0~6岁幼儿家长所面临的问题。家长学校可以设在幼儿园,也可借助农村远程教育网,由专门培训过的、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内容和方法可针对当地实际和家长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通过在家长学校中的学习,力求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班)教师合作,支持幼教工作,共同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府管理和财政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同时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以改善幼儿教育条件。首先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步增长,依法规范和保证财政性农村幼儿园经费的增长,认真落实《教育法》“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的规定,在县、乡财政预算中,对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单独列项,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收费标准。

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应该逐步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可先集中国家财力优先补助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村幼儿教育,采取系列办法如对农村户口儿童发放幼儿教育券,或减免农村户口幼儿教育费、保育费、书本费,或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划拨一定的幼儿生公用经费,或鼓励建设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以提高办园质量等,使农村幼儿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直至推广到全国。

(三)加强农村幼教师资培训

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幼教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教质量、发展农村幼教事业的根本前提。要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孩子。其次,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农村实际,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除了师范院校的培养、学习进修外,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使其成为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基地,成为乡村教师在幼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的咨询点,也可以成为他们互相学习、观摩、交流经验的基地。最终在农村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村级小学办幼儿园(班)为主体,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构架。这样,有了专职教师,有了独立于小学的教学环境,幼儿教育目前的教学“小学化”现象自然也就会得到控制。

(四)建构城乡幼儿教师流动机制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是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实行的具体做法:一是师役制,例如,规定县镇幼儿教师评高级职称之前必须有两年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经历,进入县镇作幼儿教师之前必须先到农村工作一年等;二是轮岗制,例如,城乡幼儿教师互换机制,可以规定城市幼儿教师每十年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一年等;三是对口支援,例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青年志愿者计划、地区对口支援等。2006年4月教育部针对农村教师问题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的办法。这些办法包括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等措施,政府应该明确这些措施同样适用于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阶段,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奠基工程。农村幼儿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开发儿童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而且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而且一定要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8.

[2] 达喀尔行动纲领 ——全民教育:实现我们的集体承诺[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02/120240c.pdf.

[3] NESCO.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7: Strong foundations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4/001477/147785c.pdf.

[4] 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5] 安徽省2009-2012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EB/OL].http://www.ahedu.gov.cn/show.jsp?id=NTIwMQ==.

猜你喜欢
幼教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