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9年《大庆师范学院学报》载文分析

2010-04-05 17:31赵吉民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计量学载文语种

赵吉民,杨 焕,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一、信息计量方法与样本选择

信息计量学是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也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最活跃的专业领域之一[1]。以信息计量学 (Informetrics)来替代文献计量学 (Bibliometrics),是因为文献计量学仅拘泥于“书目的计量”,而且已不适于现代电子化载体和信息技术的新发展[2]。

本文以2006年至2009年刊登在《大庆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上的学术论文作为统计对象,应用信息计量学方法对载文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学报》所涵盖学术分科十分广泛,进而致使信息计量和分析中所抽取的变量也十分丰富。囿于时间和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取了4年来《学报》载文的作者和引文的情况等进行计量和分析,以期揭示《学报》作者和引文的发展态势、影响力、文献特点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反映各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进一步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提供参考。

二、《学报》载文基本情况分析

期刊的页数、载文量、篇均页数、篇密度和基金论文比等可以反映出办刊基本情况。

《学报》为双月刊,每年哲社版4期,自然科学版2期,从每年的期数上我们不难发现《学报》的发展很明显侧重于哲学社会科学版。首先,《学报》每期的页数是均衡的,但由于期数的差异,同年度《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无论是从期数、页数、载文量上都明显高于《学报》的自然科学版。其次,从期均载文量上来看,《学报》哲社版为44.06篇/期,自然科学版为46.88篇/期,前者小于后者;而篇均页数是前者大于后者。从这些数据可以推定《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载文少而精、专而深。再次,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或“制高点”,“基金论文比”比“影响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3]。在基金论文比方面,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除2009年外《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明显高于自然科学版:2009年自然科学版为22.18而哲社版仅为16.56;2008、2007、2006年自然科学版分别为3.30,6.19,2.08;哲社版分别为8.33,7.61,3.68。2009年与前三年基金论文比的差异说明,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发展势头后来居上,比哲社版具有发展潜力。

三、作者分析

(一)第一作者情况统计分析

第一作者的统计内容包括作者的数量、来源、单位、职称和学历。作者的来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种刊物的覆盖面和学术影响力,而著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则代表了其可能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版中第一作者为校内的占据了49.07%,校外的占据了50.93%,这个相差不大的数值说明我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和外界交流等量齐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版,校内作者只占了25.82%,而校外作者则高达74.18%,这个近乎三倍的差距,进一步印证了《学报》的哲社版作者的主体来自校外,说明了《学报》哲社版对外界的影响很大,社会覆盖面很广,已经成为校外优秀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数据表明,第一作者为高级职称的共281人,中级职称的共269人,二者累计占第一作者总数的50.93%,这表明中高级职称作者是《学报》发表论文的主要著作群体,也是学院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从学历上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作者自然科学版为6.93%,哲学社会科学版为23.12%,尽管不多,但他们是高质量论文的新生力量和最具潜力作者。

(二)合作与合著情况统计分析

在信息计量中,通常用合作度和合著率两项指标来衡量论文的合作程度。论文作者合作度是指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合作度越高,科研合作越紧密。论文合著率是指发表的合作论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这能反映出论文作者的合著智能发挥程度。

四年来《学报》共刊发论文总数为1080篇,其中独立完成的论文数为680篇,占论文总量的62.96%;2人合作完成的论文共有307篇,占论文总量的28.43%;3人合作完成的论文有67篇,占论文总量的6.20%;3人以上合作完成的共26篇,占论文总量的2.41%;结果表明《学报》载文以独著为主,在合著论文中,以两人合著形式为最多。四年来《学报》自然科学版平均合著率为48.53%,哲学和社会科学版平均合著率为30.92%.

统计结果表明,四年来合作度和合著率哲社版呈均衡状态,而自然科学版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2009年合作率分别为34.38%、47.42%、52.75%、60.44%),这表明《学报》作者越来越注重多人集体合作,这显然对完成课题质量以及多出成果很有利。另外,自然科学合作度和合著率明显高于社会科学的合作度和合著率,说明自然科学成果产生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三)合作类型情况统计分析

在400篇合作论文中,校内同一单位合作的论文共102篇,占合作论文的25.50%;校内不同单位之间合作的论文共13篇,占合作论文总数的3.25%;校内与校外合作论文57篇,占合作论文的14.25%;校外同一单位合作论文共计153篇,占合作论文总数的38.25%;校外不同单位间合作的论文共计74篇,占合作论文总量的18.50%。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同一单位合作占据合作方式的主要地位,这有利于把同一学术课题研究得全面和透彻;不同单位合作的所占比重不多,但是这种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学术创新,形成跨领域的边缘学科,而这种跨地区、跨单位的合作则更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四、引文分析

引文也就是论文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引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文可以考察作者参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及水平,揭示论文作者利用各种文献类型的规律,反映论文作者参与科学交流的程度,为读者查阅原始文献提供依据。

(一)引文量及篇均引文数统计

引文量也就是参考文献量,是指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它是研究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的重要参数,可以说明论文科学交流的程度和吸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引文量是期刊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测度指标,能反映出作者的知识水平、研究条件以及掌握有关资料的情况,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和所含的信息量。

在自然科学版的375篇论文中附有引文1842条,篇均引文量为4.91条,远低于我国自然科学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8.86条[4],哲社版的篇均引文量为6.97条,略高于自然科学版。统计数据显示,自然科学版2006年篇均引文量是3.81条,到2009年达到了6.35条,社会科学版2006年篇均引文量是5.69条,到2009年达到了8.15条,两版四年来引文量在逐年递增,说明《学报》的作者利用和吸收文献资料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引文意识在不断增强,也显示《学报》较强的文献意识和优秀的编辑质量。

著者自引率是指某一作者在其著作中引证自己过去所发表的论文或自己与别人合著的论文。通过对自引量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作者科研工作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在1080篇论文中,有51条引文是著者自引,占引文总量的1.1%, 和师范类高校学报3%的自引率相比[5],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这说明多数作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

(二)引文文献类型统计分析

分析引用文献的类型,可以了解论文引用文献的来源及其构成比例,了解作者的阅读范围,反映作者对各种文献类型的吸收能力和利用程度。本文按文献特征,把引文分为图书(包括专著、论文集、 百科全书、字典、词典、手册等)、期刊、其他(包括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规范、 报纸、学位论文和网络文献等)三种类型。

在1080篇论文的6757条引文中,具有出版周期短、传递情报信息快、检索方便、文献密度大、内容新颖等特征的期刊文献引文量为2494条,占所有引文比例的36.91%;具有内容专深、论述系统、结论成熟等特点的图书文献有3721条,占55.07%;援引其他类型文献材料的有542条,约占8.02%,这表明图书和期刊是《学报》作者获得最新信息的主要文献源,是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资料。自然科学版的期刊引文量(占58.58%)高于图书引文量(占35.83%),哲社版则相反。这表明自然科学研究需要广泛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参考,其学术研究才更有价值。

(三)引文语种统计分析

引文的语种是指引文发表时所采用的语言种类,分析引用文献的语种,可以了解论文作者对各语种文献资源的需求,使用各语种文献的状况;是衡量刊物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为图书馆有计划合理采购和更充分地发挥不同语种文献的作用提供依据。

在《学报》的引文语种中,中文是参考文献的主要语种,有6056条,占引文总量的89.62%;外文文献中,英文文献683条,占引文总数的10.11%,位居第二;其他语种(日文、俄文)18条,占0.27%。这些数据表明援引以英文发表的文献资料数量最多,尤其是引用英文文献自然科学版(占20.47%)远高于哲社版(占6.23%),说明英语在现代科技文献传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运用信息计量方法对《学报》四年来的载文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学报》四年来载文有以下特点:(1)《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依然保持其强劲优势,学术影响面在不断扩大;而自然科学版则具有良好发展势头,办刊质量逐年提高,其载文的学术价值不容小觑。(2)著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合作方式和合作类型越来越广。(3)引文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著作者所掌控文献情况朝着学术新趋势和理论制高点不断迈进。

(二)几点建议

1. 凝练特色,面向专题,哲社版应增加基金论文载文量

2009年以来,《学报》的哲社版载文在基金论文比上较之自然科学版略逊一筹。尽管这个微小的差距并不影响《学报》哲社版的整体优势和影响面,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今后《学报》哲社版应进一步加强基金论文的刊载,通过设立某些基金论文比重高的研究专题,把载文引导过来。比如发挥地域优势,结合大庆地区实际情况,为油田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再如全力打造油田湿地文化,恢复亚寒带湿地生态系统;如探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八零后、九零后继承和发扬的专题,节能减排探索低碳生产生活专题,加快能源型城市转型的专题。这些专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又是国家学术基金着力扶持的研究重点,这些专题性质的学术论文符合《学报》哲社版的办刊宗旨,对基金论文比的回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立足当前,政策扶持,进一步扩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

综合统计分析表明,就其学术影响而言《学报》的自然科学版是无法与哲社版相比的。《学报》今后应进一步扩大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为此需要在政策上对《学报》自然科学版给予大力扶持,通过制定面向生产科研单位一线作者倾斜的特殊政策,吸引来自油田各方面的学术带头人的广泛参与,进而扩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

3.严格把关,狠抓质量,坚决杜绝两类稿件

无论是哲社版还是自然科学版,载文的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在办刊过程中一定要严把学术论文质量关,切不可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在办刊中一定要杜绝人情稿和职称稿,不靠人情发表论文,把职称评定与《学报》载文相脱离,严格论文审查制度,杜绝虚名和挂名等现象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一)第一讲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75-80.

[2] 牟华,侯延香.我国信息计量学文献的文献计量研究[J].情报科学,2003(8):857-859.

[3] 冯新霞.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新视角[J].情报杂志,2003(4):30-32.

[4]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使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6):434-437.

[5] 杨华,赵悦阳,史书侠,等.对六种图书情报编辑专业期刊的引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650-652.

猜你喜欢
计量学载文语种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基于CiteSpace的医药语料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性早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