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居民居住空间发展与变革

2010-04-06 00:21赵帅
大众标准化 2010年2期
关键词:生活空间住宅居民

赵帅

试论居民居住空间发展与变革

赵帅

建国伊始至今,居民居住生活空间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各地政府对生活模式的多种发展概念的提出,新一轮的思维理念与发展规律值得我们去研究。

住宅;生活空间;发展

0 前言

时代的变迁,使得居民居住方式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与文化素养也在居住环境的影响之下发生改变,居民的居住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有的体系。

1 居住空间发展

建国之始,住宅面积“采取每人4 m2的设计指标,沿用了30年。”随着人口速度的急剧增长,住宅面积与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尖锐的矛盾。“1982年4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建委,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关于城市出售住宅试点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由此,拉开了城市住宅商品化的序幕。”现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步伐之下,人们的住宅条件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繁荣景象。这体现在了人民居住条件的各个方面。

1.1 居住布局变化

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国,城市里的住宅环境常常以院落之中的平房为主。而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高楼大厦逐渐取代平房院落,并已成主流。在原有院落的面积上,“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中解决更多人口的居住问题便成为住宅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更高的使用价值,楼盘设计者采用了多种途径。

当今的住宅布局形式,在布局上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绿色节能型生态建筑的方针,设计时更加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在致力于克服传统居住常见问题的基础之上,努力朝着人性化、绿色化的布局跃进。

1.2 住宅生活空间的变迁

在2009年的太原南沙河治理中,太原市政府加大投入,“太原市规划局提出的规划主题以绿化、环保、休闲为主,做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在色彩等方面和谐统一,并满足交通、日照、通风、消防等规范要求。整体考虑区域内的灯光布局设计、道路夜景效果设计。”从这一个小点,便可窥视到现代社区之中人们居住环境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 居民居住空间发展规律与方向

在生活空间的发展之中,新型住宅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研究方向是多方面的。作者选择了北京五道口清华大学附近的“华清嘉园”社区,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这个社区是新型住宅环境的典例。华清嘉园是在2001年建成的新型住宅社区,坐落于中关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间,是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区域,临近五道口城铁站,多条交通线路贯穿,因而发展较为迅速,社区享受到的公共设施及生活供需非常优越。又因为此地有韩国和少量其他国家人民在此地聚集居住,所以其发展朝着国际化靠拢。

2.1 生活功能的完善

在华清嘉园社区里,可以找到的公共场所有超市、学校(包括幼教中心、幼儿园、小学)、健身场所、卫生医疗站、房屋等中介场所、服装等商品店。这样的生活便利条件无疑为中老年人扫清了后顾之忧。在商店的布置上,当地的社区与政府充分考虑到社区内部交通的导向问题,将商业配套设施沿着小区四周的主要地段布置,而将其他服务类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健身中心设施依照服务半径的手法,布置在小区中心。设计者为了提高楼盘的影响力,更加方便居民的生活,将临街的楼盘一二层作为商业空间,出售各类商品,形成大型商业街。商业配套设施的布置一方面方便了小区居民上下班购物,另一方面也为商店扩大了营业范围,增加了经济效益。而在小区中心设立活动中心,布置绿化,营造了小区的活动氛围,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2.2 小区交通与停车规划合理

在交通布局中,设计者一方面注意布局的外部静态空间,一方面顾及到车辆与人流的走向。在保证居民居住不受噪音影响和居住环境安全的前提之下,小区内采用“顺而不穿,道而不畅”的原则,将小区内道路设置的曲曲折折,使得行驶车辆被迫降低速度,同时增加小区道路的行驶车道,使得来回车辆互不干扰,预防事故发生。在规划时,设置地下停车场,在道路两旁的使用效率低的地段设立便利的停车位,为居民生活方便创造条件。同时在路旁种植小灌木作为道路分割,一方面美化了小区的环境,另一方面小区的功能分区也有了明显的界限。

2.3 注重生态环境营造

生态环境是我国当今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根据国家《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所提出的坚持生态原则,在环境的营造上,“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华清嘉园之中,小区的中心广场被高大的乔木围绕,广场内配有小型灌木和花草,努力凸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在广场的醒目位置设置标有“华清嘉园”的主题雕塑。观其住宅布局,重点在绿化植物配置、空间层次划分与地方传统的保留上。在小区的整体布置上,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通过韵律、对比等方式,运用隔景、障景等手段布置园林,形成丰富的空间。

2.4 节能意识凸显

在现代节能设计中,常常采取:①集中供热,减少废弃污染气体排放,沿街布置绿化带;②污水回收再利用,供给小区道路卫生冲洗、草地灌溉、汽车冲洗等;③对垃圾进行集中管理,一同交由垃圾处理站进行回收再利用;④对噪声污染与光能污染进行控制,设立隔音屏障,将损害降到最低;⑤采用新型节能材料,通过利用太阳能等手段,充分利用资源。

2.5 精神文明的提升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在现在的太原汾河沿岸,设有太原市青年宫、表演艺术剧场等高雅文化场所。每晚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和文艺表演,如集体健身、露天影院、歌咏比赛等,居民在文化素养得到熏陶的同时,邻里之间相互接触,关系得到改善。同样是在华清嘉园住宅小区,小区内专门为业主设立了专用的健身会所与休闲广场,公共的健身器材已经普遍于北京各个小区。

在居民生活空间发展与变革中,还有坚持地域性与历史性原则,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保留小区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地方特色,凸显小区内部的文化空间层次,避免盲目移植。

3 总结

在未来中国发展的进程之中,高居住密度对于解决人地矛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高居住密度是一个发展趋势。在未来发展之中,居住空间将朝着人性化、生态化与低耗能的方向发展,但对于传统地域历史与文化的发掘仍任重道远。

[1]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2]建筑年鉴(1984-1985)[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吕俊华,彼得·罗,张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M].清华大学出版社.

[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

TU7

B

2010-07-17

赵帅,男,1989年生,现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生活空间住宅居民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Jaffa住宅
石器时代的居民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山骨云根
年年有鱼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