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促进生猪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着力点

2010-04-08 08:30刘开元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种猪场猪场养殖场

刘开元

(湖南省株洲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株洲412007)

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之滨,全市面积11 262km2,总人口380万,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432万头,生猪产值66.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64%,是农业农村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提出发展生猪产业“千区万户”工程后,我市积极响应,在全市启动“百区千户”工程。围绕这一目标,我市采取颁布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全面治理养殖业污染,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取得了较好成绩。2008年,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0个,年出栏1 000头生猪大户485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专业养殖户19 123户,其中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数占总出栏数65%以上。主要做法是:

1 以普及养殖档案为着力点,加强生猪规模养殖管理

发展规模养殖的意义在于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在于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保障。为此我市坚持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养殖档案的发放与使用。从2007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对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发放养殖档案,到2009年11月,共发放养殖档案8 000本。我市在推广使用养殖档案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将养殖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列入各县市区的重要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在防疫检查和大户补贴考察过程中,养殖档案是个重要的参照,对记录不全和不清楚的规模户进行一定的警告甚至惩戒,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养殖档案的推广。通过养殖档案记录的重要信息,我们派出技术员现场对养殖户动物防疫、质量安全、饲养水平进行现场指导和全面评估,提高了我市生猪养殖水平,也为我市动物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详实资料,对搞好生猪质量安全跟踪和追溯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突出贯彻实施《株洲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为强化对规模猪场管理,我们对《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整合,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株洲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于2008年7月经市政府颁布正式实施。办法对猪场建设条件、排污处理、引种管理、饲料与饲养、动物防疫、养殖档案等各个环节做了严格要求,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为切实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我们将《株洲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行为的通告》与养殖档案一起印装,发放到养殖户手中。2009年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全市展开了声势浩大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5起,处罚23人,处罚金额3.8万元,并对一批猪场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通过贯彻落实管理办法,我市规模猪场实现了五个“百分之百”,即养殖档案发放使用率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规模猪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证率100%;供应种猪单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率100%;生猪外销产地检疫合格率100%。规模猪场的管理登上了新台阶,由传统生产“数量的扩张”转型为“质量的提升”。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步入健康、安全发展的“快车道”。

2 以狠抓“百区千户”工程为着力点,促进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2008年,我市启动“百区千户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 000户出栏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出栏比重提高到70%,出栏生猪良种率提高到85%。围绕这项工程,我们紧扣四个“字”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转”字,注重规模猪场合理布局。城区内适度限养,规模养猪场由城区逐渐向各县市区转移,城区现有的传统规模猪场向休闲养殖过渡。市区有12个传统规模猪场转向“农家乐”,经营休闲垂钓。二是“带”字,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支持唐人神集团在全省实施“千万头生猪产业链工程”,在全市建成年出栏生猪5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个,出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5个,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支持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龙秋华,兴建年出栏10万头的规模养猪场,已完成前期投资4 800万元,建成近2万平米现代化栏舍,已投入生产。支持湘州食品集团投资6 000万元兴建年屠宰30万头的生产线和原种猪扩繁场,通过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方式,带动25家外销规模猪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在唐人神、湘州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养殖户自繁自养,科学饲喂,降低了养殖成本,与企业合作也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了养殖效益。三是“扶”字,在项目与资金上扶持规模猪场做大做强。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下达了养殖项目。我市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将政策与项目落到实处,扶持了数百家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改造和种猪引进。四是“引”字,通过科技推广引导农户提高规模养殖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水平,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跟班学”方式,培养了一批养殖能手。引导大中型猪场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新型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升规模猪场科技水平。帮助11家规模猪场兴办了养猪学校,定期请专家教授讲课。我们还与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展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活动,并派出专家组进行系统授课,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已培养农村大学生200余名。

3 以种猪场建设为着力点,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为了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我们认真贯彻《畜牧法》,加强种猪场发证管理,积极引进新品种,种猪品质不断提升,生猪出栏良种率从5年前的43%提升到80%。全市有种猪场30家,其中原种猪场1个,原种猪扩繁场9个,年供应种猪能力超过10万头。有人工授精点112个,人工授精达20万胎次,外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占总出栏的80%。2008年唐人神集团投资1.3亿元,与美国威特先育种公司成立中美合资美神种猪场,该种猪场从美国一次引入曾祖代种猪650头,并全部采用美方设备和技术,成为国内乃至亚州顶尖级种猪场。2009年10月14日美国国家NSR育种体系技术总监克林顿先生亲临美神种猪场,为该种猪场授牌,确认美神种猪场有着与美国本土种猪场同样的良种基因、同样的育种技术、同样的种猪系谱卡,这是美国NSR育种体系给在美国本以外唯一的种猪场授牌。省畜牧水产局召集有关专家论证后正式批复,一次从该猪场引种300头,将视为直接从美国引入原种猪。通过加大种猪场的建设力度,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得到完善,实现了数量的增加、质量的跨跃。

4 以养殖业污染治理为着力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生猪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养殖业污染治理迫在眉捷。我们按照“明确目标、加大投入、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环境污染治理。一是明确目标。为了配合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市计划两年之内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要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今年存栏2 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加大投入。市政府出台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1 000万元,将对所有排污达标的规模猪场按存栏数每头50元标准进行奖励。三是科技创新。突出养殖污染治理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普及有机肥加工技术。重点扶持发展株洲市志鲲有机肥厂,该厂年处理粪便5万t以上,污染治理和资源再利用在这里得到良好的循环,该厂在为周边规模养殖场处理大量猪尿粪等污染物的同时,也获取了良好经济效益,并有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引起了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很多地市前来该厂参观学习。目前该厂已与周边省市多个规模猪场合资兴办了有机肥加工厂。普及沼气综合利用技术。针对传统沼气池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派出考察组远赴外省学习,并指导我市网岭铭德规模猪场投资300万元实施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全场均用沼气照明、保温和发电灌溉,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通过“树典型、抓样板”的方式,全市兴建生物发酵床5万m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因地制宜,抓好生态养殖建设。合理规划养殖场规模与布局,科学设计畜禽栏舍,做到减排与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污染。在规划中把养殖场与果园、农田、鱼塘一并规划,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渔业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粪污-沼气-果园”、“粪污-沼气-菜地”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生态养猪业。为确保目标实现,我们加强了畜牧、环保、工商、公安、规划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信息共享,工作联动,形成了合力。

5 以拓宽融资渠道为着力点,加大生猪规模养殖多元化投入力度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惠农政策不断增多,我市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进程。一是规范养殖资金使用。中央下拨我市用于发展规模猪场(小区)标准化建设资金3 920万元,调出大县奖励资金6 650万元,能繁母猪补助、养殖小区建设、良种补助等各项资金过亿元。两年来,我市共改扩建标准化栏舍50万m2、修建沼气池2万m3,并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我市生猪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步伐,肉品供应价格稳定,城乡居民都从中受益,也夯实了我市生猪产业化发展基础。二是拓宽银行融资渠道。传统猪场大多以租赁为主,在向银行借贷过程中,因权属问题无法抵押,获得银行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我市部分猪场,开始重视土地的购置,龙华公司通过国土公开出让竞拍,一次性投资510万元购地136公顷,用于10万头猪场建设。东方红畜牧公司也通过合理改变部分土地性质、公开竞拍方式取得20公顷土地所有权。上述两家公司共获得银行贷款超亿元,为规模养殖发展和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随着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吸引了许多能人志士,采取土地入股或股份制形式,兴建规模养猪场或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醴陵市协力养殖协会,会长江平个人投资600余万元,吸纳12位农户以土地参股,兴建年出栏5 000头标准化猪场4个。茶陵县元王养猪小区由6位煤老板共同投资兴建,全部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株洲某服饰经销商看好养殖发展前景,投资600万元在株洲县兴建了一条万头商品猪生产线。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也成为推动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一大助力。 □

猜你喜欢
种猪场猪场养殖场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