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越冬种鹅的管理

2010-04-08 11:58刘景臣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0年2期
关键词:鹅舍公鹅种鹅

刘景臣

(辽宁省康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500)

做好冬季种鹅的饲养与管理工作,对提高种鹅的体质、产蛋量,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雏鹅的成活率至关重要。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品种要优良

要求所养品种遗传性能稳定,品种的外形特征明显,体质健壮,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目前,适应北方地区的品种主要有:豁鹅、四川白鹅、长白鹅、台鹅等。对育成鹅在冬季种鹅产蛋前1个月应进一步做好种鹅,特别是种公鹅的选择工作。淘汰不符合品种要求的、体质发育不良的,重点检查公鹅的生殖性能,把阴茎过小、畸型、精液量少或精子活力不够的公鹅淘汰,保证选择后公母比例达到1∶4~5,为第1个产蛋年结束后进一步选择留有余地。

2 饲料要充足

种鹅冬季所需饲料主要包括粗料和精料。在冬季种鹅产蛋前,应充分利用鹅是草食动物的特性,大量饲喂粗饲料。在产蛋前适当增加精料,以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鹅所利用的粗饲料种类较多,范围较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秸秆。玉米秆、花生秧、豆秆、地瓜秧等;各种豆科、禾本科牧草:如紫花苜蓿、紫籽粒、苦买菜等;各种块根块茎类饲料:如大萝卜、胡萝卜、地瓜等;各种树叶等。在以上各类饲料中,在本地区尤为丰富的是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在本地区由于冬季寒冷,缺乏青饲料,所以在入冬前应做好青粗饲料的加工与调制,为种鹅安全越冬做好饲料贮备。对玉米秸秆,在籽实收获后,应及时做好青黄贮工作;对花生秧、豆秆、豆叶及各类牧草,应做好采集、晾干、保存工作;对块根、块茎类饲料,要做好贮存工作。

冬季种鹅参考饲料配方:青黄贮(干草)65%,玉米面20%,豆饼9%,麦麸子5%,骨粉0.4%,磷酸钙0.3%,食盐0.3%。开产前添加适量蛋氨酸、赖氨酸及骨粉。

3 管理要科学

不同日龄的鹅群应分开饲养。相同日龄,根据其大小、强弱也应分开饲养,公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也应分开饲养。这样可以减少鹅在采食过程中互相争抢,使鹅只增长更加均匀。在鹅舍内要准备好充足的食槽和水槽,每只鹅占5~6 cm。每天饲喂要定时定量,开产前1个月可日喂3次,开产后日喂4次,其中包括在夜间饲喂1次。使每次饲喂时,鹅都能把食槽内的饲料吃净,而鹅只又刚好吃饱。饮水应保持清洁。鹅舍内温度应保持在0~12℃ ,干燥,湿度应在65%以下。应做好鹅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通风应在每天天气晴朗时中午12:00-14:00进行,保证舍内无不良刺激性气味。在冬季当外界气温低于-20℃时,舍内最好用火炉或烟道供暖,以确保舍内温度不低于0℃。在鹅舍内应每隔一定长度隔成一些小格,以每小格饲养30~50只为宜,防止过于拥挤,挤压致死。在种鹅开产前6周,应人工补充光照,从开始逐渐增加,到开产时达到每日15~16 h。补充人工光照应在下半夜进行,以减少鹅群骚动和鸣叫。

4 鹅舍要规范

鹅舍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向阳、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公路,远离饮用水源。具体要求墙面平整、光滑,便于消毒,地面平整,可用水泥地面或用黄土加生石灰踩平压实。墙体、棚顶防寒隔热性能良好,光线充足,舍檐高1.8~2 m,南面设有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为1∶10左右,北墙每隔5 m设一个通风孔,大小以30 cm×30 cm为宜,高度距地面1 m左右。冬季天气寒冷时,用稻草等堵严通风孔。舍内地面比舍外地面高10~15 cm,每平方米养种鹅23只。在鹅舍南面设有运动场,大小应为鹅舍的2倍左右。

5 卫生防疫要及时

入冬前鹅舍应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地面、食槽、水槽用火碱消毒后,再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冬季在饲养过程中,定期清除粪便,一般每周彻底清理一次。清理后喷雾消毒,食槽、水槽每2~3 d消毒1次,垫草每2~3 d更换1次。冬季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鹅只上次免疫时间,做好禽霍乱、鹅副黏病毒、禽流感及小鹅瘟的预防注射工作,特别是在开产前1个月一定要注射种鹅小鹅瘟疫苗。发现重大疫情时,应及时上报,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及加强免疫工作。冬季种鹅入舍前要做好驱虫工作,可用左旋咪唑或伊维菌素驱虫,同时应保持鹅舍周围环境卫生。

猜你喜欢
鹅舍公鹅种鹅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和鹅打架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鹅,鹅,公鹅
引狼入室
养鹅如何防暑降温
氯化钙溶液喷淋对鹅舍湿度的影响
大公鹅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