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0-04-08 20:40季树凯
海河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建管项目法人水利工程

杨 英,李 旭,季树凯

(天津市永定河管理处,天津 300131)

当今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自筹建伊始,便着眼于尽快发挥工程效益,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实行的“建管结合”管理模式的实践总结,发现该模式能建设优质工程、锻炼业务过硬的建管队伍、尽快实现工程效益。“建管结合”管理模式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事物,是体现用户方意志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建管结合”这一新模式也会在将来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不断完善,发挥其更大的效用。

1 “建管结合”模式的提出

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利工程的建设已采用“建”“管”的投资模式,但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管理单位不参与或较少地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实施过程,只在工程完工后由建设方整体移交管理单位。这种“建管分离”的模式往往造成工程移交后工程使用条件与管理单位的要求有差距,随之带来的是技术改造项目多、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和投入资金较多,影响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虽是水利工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运行管理单位的需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工程建设过程涉及许多工程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解决,二者不能割裂开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管理运行单位密切配合。管理运行单位在设计开始阶段应提出管理需求,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规范、管理需求和其他基础资料开展设计工作;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规要求,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最终提供给管理单位质量优良、性能完善的产品。

“建管结合”的主要模式,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出资方委托专业项目管理单位作为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处,下设若干专业部门,运行管理单位人员在工程建设初期按需布置在各部门,参与工程设计、招投标、设备采购、建设实施、工程验收、后评价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将运行准备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对工程完善性技术改进在建设期间完成,使工程运行管理所需的技术转移提前进行,使工程设备的移交分步连续进行,直至全部工程竣工移交。

2 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建管结合”模式的实践总结

在实行“建管结合”管理模式中,管理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是关键,实行建管并重、建管结合,为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参加了几项“建管结合”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后,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的经验如下。

(1)要把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增强“建管结合”的意识。工程建设人员要提高管理意识,最好要有运行管理工作的经历,改变单纯为建设而建设的片面观念;工程运行管理人员也要增强主动参与工程建设的意识,要将运行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想到的新方法主动告诉建设人员,转变工程验收后接收工程管理的观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运行管理者与工程建设者紧密联系,运行管理人员参与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项目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做到“建”与“管”紧密结合,建立工程项目的建管一体化机制。

(2)项目法人机构中要有工程管理人员参加。现在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运行管理人员要从项目法人组建伊始就参加到机构中,参与设计、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这是大量工程建设成功的经验,也是有法可依的。水利部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对项目法人的组建明确提出:“新建项目一般应按建管一体的原则组建项目法人。除险加固、续建配套、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原管理单位基本具备项目法人条件的,原则上由原管理单位作为项目法人或以其为基础组建项目法人。”

(3)设计要结合运行管理,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达标考核创造条件。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基本没有从事过基层工程管理的经历和经验。部分设计人员单纯地依赖设计规范进行工程设计而没有充分考虑管理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和管理人员长期积累的运行管理经验,使得设计工程内容与实际管理需要脱节,可能会造成工程建成后工程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困难。运行管理单位人员参与设计阶段工作,从工程初设阶段提出用户需求及合理化意见,参加设计联络会,在设计阶段核查工程性能、条件、使用环境、技术等与未来使用条件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查找设计疏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善的意见。

(4)参加设备采购、检验与调试。积极参加设备购置、检验等工作,协助控制设备质量,使设备在出厂前消除缺陷。运行管理单位技术人员在工程设备采购工作中,应参与设备考察,重点考察厂家的加工技术水平、信誉情况等;认真审查设计单位提出的各种设备的基本设计参数,并提出设备运行应满足安全、可靠、耐久、美观、自动程度高等要求。运行管理单位人员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对采购的设备进行驻厂监造、出厂验收和开箱验收等,严把设备制造质量关,尽量使设备在出厂前或交付安装前消除缺陷;积极参加现场安装、监理与调试,既参与了安装质量控制,又提前熟悉了设备,掌握了相关技术和资料。参加现场安装、监理与调试,是“建管结合”的关键环节之一。管理单位技术人员以最终用户身份参加监理与调试工作,对设备安装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将隐患消除在设备投运之前。由于技术人员在调试阶段全过程跟踪在现场,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信息,熟悉操作技能,因而为接管后设备稳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把好验收关口。工程建设完成验收后,就要交付管理单位投入使用,因此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关口。准备接收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一定要认真参加验收工作,验收人员在对照设计鉴定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站在今后运行管理的角度多查找问题和不足,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检查落实,最大程度地保证交付管理单位的工程是优质、实用、美观的。

3 “建管结合”模式应用效果

(1)技术经济效益:采用“建管结合”模式,使管理单位在工程设计实施阶段就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这无疑大大减少了工程及设备接管后的改造工作,设备管理实现了一次性到位,接管后没有必要进行大的设备项目改造,将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2)管理效益:采用“建管结合”模式,管理单位技术人员提前掌握设备性能,了解设备特性和不足,能有效地避免因不熟悉设备造成的误操作。同时,缩短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成本。

(3)人才效益:“建管结合”模式实施中,管理单位技术人员参与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不仅学习掌握了有关技术,还参与了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理,提高了技术人员管理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4 “建管结合”模式的优势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建管结合”模式比以往临时组建指挥部的形式有明显优势。专业的项目管理单位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建设管理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熟悉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管理运行单位在工程前期和实施阶段,充分发挥自身在工程管理和工程协调方面的优势,在完善工程管理设施、安全监测设施和优化建筑布局等方面,结合今后管理运行的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运行单位与当地社区群众和政府部门,如电力、环保和消防等部门联系较多,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适合协调工程外部关系。

要充分发挥建管结合各方的优势,处理好建设和管理双方的关系,避免发生不信任和相互扯皮现象。在组织成立工程项目管理处时,要以一方为主,各部门平行配置人员,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项目建设管理费用按照实际需要合理分配,使责权利对等;人员经费按双方配备的专职人员分配。配备办公家具、器具等应结合今后管理单位需要,工程移交后由管理单位保管使用。

猜你喜欢
建管项目法人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浅析
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分析和探讨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重要性、问题和措施
关于深化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项目法人责任制改革的思考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坚持建管并重 改善农田灌排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