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功能评价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构想

2010-04-09 11:17张韬鹏王馥丽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域生态

张韬鹏,王馥丽

(宾县水务局,黑龙江宾县 150400)

1 区域概况

大小兴安岭位于中国最北部边陲,区域面积21万km2。在我省水土保持区划中属北部大小兴安岭森林石质低山防治区。其中大兴安岭被列为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

全区地貌属中低山区。平均海拔573 m;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550~740 m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宝库”、“红松故乡”的美誉。有林地面积926万hm2,活立木蓄积7.6亿m3,森林覆盖率为75.2%。区内有野生动物390余种,植物资源966种,同时蕴藏有有色金属、石墨等矿产资源。

2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

该区地处黑龙江省北部边远山区,森林植被较好,与我省中东部的一些开垦历史长的市县相比地,土壤侵蚀较轻。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普查结果,大小兴安岭预防保护区土壤侵蚀总面积近2.3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约6 832 km2,冻融侵蚀面积约1.61万km2,全区土壤侵蚀强度为1 045 t/km2·a,虽属轻度侵蚀区,但因山地土层薄,母质为岩石,其潜在危险度大,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和危险不容忽视。

截至2008年底,大小兴安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 360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0.3%。

3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评价

黑龙江省森林广袤,矿藏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资源大省。多年来,大小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为国家经济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了木材、煤碳、粮食、石油等生产生活物质,为支援各省区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粗放管理,森林植被不断萎缩、水土流失逐年加剧,导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出现严重失衡,自然生态系统日趋恶化、生态危机逐步显现,气候异常、旱涝灾害濒发。大小兴安岭作为黑龙江省两大水系松花江、嫩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其水文生态功能和价值对两江流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举世瞩目的’98洪水就与该区域的生态恶化有着一定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流域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保障生态环境,关键在于确保重点区域生态功能的稳定和发挥。大小兴安岭作为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着松嫩、辽河平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维护着东北、内蒙古东部的生态平衡。区域内河流众多,湿地发育,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库,对维系黑龙江、嫩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恢复,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与资源富集区的保护,有利于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统筹人与自然谐调共存,促进东北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维护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稳定,符合维护国家东北地区国境安全,制止国土流失的战略要求。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北部界江—黑龙江的流经之地,一衣带水与俄罗斯相邻。该区地处中高纬度高寒地带,极端气温变差较大。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之界江两岸生态环境差异悬殊,俄方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防护功能明显优于中方,导致黑龙江沿岸中方一侧土壤侵蚀现象严重,江岸塌陷,江岸线不断向中方后退,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国土完整与边界安全。

开展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恢复,通过封山造林,退田还林还草和护坡护岸等多种治理措施,可逐步稳定和恢复黑龙江省流域生态系统,逐步形成边境沿岸综合防护与生态补偿体系,有效遏制黑龙江沿岸国土流失,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4 大小兴安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

大小兴安岭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应定位为限制开发区,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害设防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坡耕地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保持水土功能,径流调蓄能力,改善和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依据资源本底的差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3)强化环境监督与监测。通过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发生;通过开展森林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提高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区域生态组分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5 大小兴安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向

5.1 山地生态保育区

将该区域省级以上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区列为重要生态保护区,加快对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实施保护,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破坏和继续退化的建设活动及其他人为的破坏活动,保持或恢复其生态功能。

建设方向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强中幼林抚育与林相改造,将森林系统建设成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结构复杂、功能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生态系统。大力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界江沿岸国防林等生态公益林,保持和提高植被调蓄径流和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加大退耕还林、坡耕地改造、废弃矿山复绿等生态修复力度,遏制水土流失。加强和完善现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其生态功能。在加强生态保育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积极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5.2 湿地生态保护区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湿地面积130多万公顷,大小兴安岭湿地对促进东北地区农牧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调节东北亚物候带大气、水分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还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的发源地,是各种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将该区主要湿地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划归湿地生态保护区。制止对现有湿地的进一步开垦、开发和污染行为,逐步恢复和重建重要湿地生境,充分发挥其供水、行洪与调蓄、稀释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景观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建设方向是: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黑龙江上游及界江沿岸湿地的保护力度。建立点线面结合的湿地生态缓冲区。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用水排放。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江河堤防、山塘水库的消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严格控制湿地外围的农业垦殖及生产建设行为。在保护流域湿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适度发展渔业、旅游。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监管,防止航运、渔业养殖、农业生产和旅游造成湿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5.3 城镇与生态经济综合发展区

将该区的呼玛、漠河、塔河、加格达奇、伊春等主要城市列为城镇与生态经济综合发展区。该区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和科技中心。生态功能以人居环境和生态经济建设为主导,同时辅以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设方向是:以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经济繁荣、人居环境舒适、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为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中心职能,以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城镇绿地系统和社会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以城区为重点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农业,推广城郊型生态农业模式,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林副产品采摘和深加工产业。推进旅游、对俄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强资源开发和各类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管,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6 组织保障与基础支撑

1)要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水利、林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应经常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区域各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生态功能的行为。

2)要科学规划。制定大小兴安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规划,并将规划纳入全省及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研究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投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4)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生态重建与恢复等方面的科技攻关,特别要加强对已退化和遭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整治、恢复及重建的技术研究以及对环境调节功能的研究等。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湿地保护技术,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型,持续利用技术及管理技术研究,减少资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恢复。

5)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动员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王瑞山.我国湿地现状、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00(1):9-13.

[2]宋玉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J].地理科学,2002,22(6):655-659.

[3]邓伟,张平宇,张柏.东北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刘巍,吕亚泉.中国黑土地退化成因及生态修复学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6,24(1):59-61.

[5]裘善文,张柏,王志春.中国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05,25(1):63-73.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区域生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分割区域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水土保持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