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行为学浅议

2010-04-13 03:47
中国乳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排粪头牛产奶量

奶牛是一个生物个体,有其独特的行为特点,如采食、反刍、泌乳等,人类饲养奶牛主要目的是获得牛奶,如何获得最大的产奶量,有必要了解奶牛的行为,只有了解了奶牛的行为才能更好地管理奶牛,从而使奶牛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

奶牛行为是奶牛对刺激或周围环境产生反应的行为方式。奶牛行为学是研究奶牛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牛群内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正确了解、掌握奶牛的行为,对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奶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做好繁殖和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大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奶牛的正常行为

1.1 采食

奶牛的唇不灵活,不利于采食饲料,但其舌长、灵活且舌面粗糙,适于卷食草料。在放牧采草时先低头,用舌把草卷进口中,然后头向前送,用下切齿和上腭齿垫切断草进入口腔。奶牛采食的这一姿势可以产生更多的唾液,有助于消化。奶牛进食草料的速度快而且咀嚼不细,进入口腔的草料混合口腔中大量的唾液后形成食团进入瘤胃,之后经过反刍又回到口腔,经过二次咀嚼后再咽下,才可以彻底消化。奶牛采食的特殊性决定了奶牛采食后有卧槽反刍的习惯。奶牛的采食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为自身体重的2%~3%,个别高产奶牛可高达4%。奶牛每天放牧8h,用8h反刍,这意味着奶牛每天的采食时间超过16h。研究证明,奶牛的日产奶量和采食量呈正相关(r=0.937)。张华琦在对荷斯坦奶牛不同泌乳时期的行为观察中指出,泌乳盛期奶牛的总采食时间比泌乳后期和干奶期长。

1.2 饮水

水分是构成奶牛身体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据测定,成年母牛身体的含水量达57.0%,牛奶的含水量达87.5%。奶牛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生产牛奶等都离不开水,特别是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代谢强度增加,更需要大量饮水。研究证明,产奶量与耗水量呈正相关(r=0.815)。在饲养管理中,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奶牛一天的饮水量大约是它采食饲料干物质量的4~5倍,是产奶量的3~4倍。一头体重600kg、日产奶20kg的奶牛,饲料干物质摄入量约为16kg,饮水量应在60kg以上,夏季更多。因此,应保证给奶牛供应充足的、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要饮温水。

1.3 反刍

反刍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共有的特征,反刍有利于奶牛把饲料嚼碎,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以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还可提高瘤胃氮循环的效率。奶牛采食时将饲料初步咀嚼,并混入唾液吞进瘤胃,经浸泡、软化,待卧息时再进行反刍。反刍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4个步骤,一般在采食后30~60min开始反刍,每次持续40~50min,每个食团约需1min,一昼夜反刍10多次,累计7~8h。因此,奶牛采食后应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以便进行反刍,并保持环境安静,牛反刍时不能受到惊扰,否则会立刻停止反刍。

1.4 排泄

奶牛随意排泄,通常站着排粪或边走边排,因此牛粪常呈散布状;排尿也常取站立的姿势。成母牛一昼夜排粪约30kg,排尿约22kg;年排粪量约11吨,年排尿量8吨左右。据研究,产奶量与日排粪次数、日排尿时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与日排粪时间呈负相关,泌乳盛期奶牛的排泄次数显著多于泌乳后期和干奶期。奶牛倾向于在洁净的地方排泄,经过训练的奶牛甚至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集体排泄。

1.5 运动

适当运动对于增强奶牛抵抗力,维护奶牛健康,克服繁殖障碍,提高产奶量均具有重要作用。放牧饲养的奶牛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在草场采食和运动,一般不存在缺乏运动的问题;舍饲奶牛运动不足,容易引起肥胖、不孕、难产、肢蹄病,而且会降低抵抗力,引发感冒等疾病。试验证明,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奶牛的日产奶量和运动量呈正相关(r=0.998)。奶牛每天除饲喂、挤奶外,应在运动场自由活动8h以上。

1.6 探究

探究或探索是奶牛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它通过看(视)、听、闻(嗅)、尝(味)、触等感觉器官完成。当奶牛进入新的环境(如新圈舍、新牛群)或牛群中引入新个体时,奶牛的第一表现就是探究,逐步认识、熟悉新环境,并尽量与之适应或加以利用。在近距离内探察初次见到的物体时,如果奶牛感到没有危险,便会走向前去,仔细查看一番,通过五官了解该物体的性状,如果口味尚可,它还会嚼一嚼,甚至吞下去。在舍饲条件下,当舍门打开或运动场围栏出现缺口,奶牛会跑出去探究,有时在“头牛”的带领下,甚至成群奶牛都跑出去“蹓跶”。犊牛比成年牛更具好奇心,其探究行为也更为强烈。

1.7 寻求庇护

奶牛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会寻找庇护场所,或聚集在一起共同抵御恶劣条件。放牧牛在遇大风、暴雨时会背对风雨并随时准备逃离。夏季中午炎热时,奶牛会寻找阴凉或有水的地方休息,而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采食。舍饲奶牛运动场应设凉棚,供遮阳、避雨或挡风雪;夏季中午炎热或冬季严寒时,可让奶牛在舍内休息。

1.8 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求爱和交配。母牛发情时体内雌激素增多,并在少量孕酮的协同作用下刺激性中枢,使之发生性兴奋,表现为精神不安,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不停走动、哞叫,爬跨其它牛,接受其它牛爬跨,尾根屡屡抬起或摇摆,频频排尿,外阴充血、肿胀,分泌黏液等。公牛靠视觉和嗅觉发现发情母牛,通常能在适合配种前24~48h“检测”到发情母牛。其求爱方式包括跟随母牛,头颈水平伸展,嘴唇翻卷,嗅舔母牛外阴部,下颚和喉咙放在母牛臀腰部等。干奶期母牛和青年牛发情时乳房增大,而泌乳母牛经常会发生产奶量急剧下降的情况。

1.9 群居

奶牛有群居的习性,放牧牛喜结群采食,即使个别牛有时会离开群体,但都不会走得太远,稍受惊吓便会立即归队。舍饲牛常结群上槽,即使在运动场休息,也喜结伴而卧。奶牛群居,有一定的竞争性,可提高采食量,并有相互安抚、增加安全感的作用,对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有良好作用。

1.10 仿效

仿效行为就是相互模仿行为。当一头牛开始从牛舍或牧场走向挤奶厅时,其它牛会跟着走;而其它牛跟着走,第1头牛就会继续走下去。在饲养管理中利用奶牛的这一行为特点,使奶牛统一行动,可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但仿效行为有时也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一头牛翻越围栏,其它牛会跟着跳出去。

1.11 竞争

奶牛一般性格较温驯,不爱打斗,高产奶牛表现尤为明显。但竞争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奶牛也不例外。牛还有与其它公牛竞争配种的特性,采精时如遇公牛延迟爬跨,可将另一头公牛牵来,会刺激延迟爬跨的公牛立即爬跨、射精。少数母牛也会争强好胜,常撞伤其它母牛,或用角挑伤其它母牛的乳房。

1.12 护犊—恋母

犊牛出生后,母牛即表现出强烈的护犊行为,即通常所说的母性,它会站起来,舔干犊牛身上的黏液,并发出亲昵的呼叫声。当犊牛试图站立、踉跄学步时,母牛会表现得十分担心,紧张不安;最后,犊牛在母牛不断的舔护和呼叫声鼓励下,终于站立起来并寻到乳头,开始吮乳。新生犊牛视觉尚不完善,但可依靠听、嗅、触、味觉辨识其母亲。母牛对犊牛十分护恋,在牧场上母牛会把犊牛藏到隐蔽的地方;犊牛睡觉时,母牛就在附近吃草,还要不时回到藏身处去喂犊牛。若在犊牛出生后不久(1~2h内)就把它从母牛身边移走,过一段时间再将它抱回,则常被母牛拒绝。因此,及时将初生犊牛和母牛分开,对消除母—子互恋的纽带关系,提高母牛的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奶牛的社会关系

2.1 群居等级关系

牛群个体之间存在着等级关系。通常是体型大而强壮的牛统治体型小而瘦弱的牛,年长牛统治年轻牛,具有攻击性的牛统治温驯的牛,先入群的牛统治后入群的牛。奶牛初组群时在一段时间内会相互抵撞、相互威胁,经过一番较量,便可建立等级关系和等级次序,确立强者在牛群中的统治地位。放牧牛群在饲草丰富、饮水充足的情况下,等级次序显不出重要作用;但舍饲牛群在建立等级关系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冲突,导致惊吓、减食,产量下降,严重者造成外伤、流产。因此,舍饲奶牛应根据年龄、体况、泌乳期、产奶量等组群,老弱牛应单独饲喂;牛群一经组建,不宜经常调动,必须调动时,应将新调入牛或长期离群归来牛(如病愈牛、从产房转回的牛)在运动场外栏杆上或牛床上拴系饲养3~5天,待和其它牛相互熟悉后再放进牛群。

2.2 头牛—随从关系

牛群在行进过程中总有领头者和跟从者。领头者常常是那些年龄较长、灵活敏捷的牛,而跟随者则大多是青年牛、年老体弱牛和怀孕牛。观察发现,居统治地位的牛往往并不是头牛,它们常常走在队伍中间,就像是一支行进部队的总指挥。头牛也并非每次行动都是同一头牛,它们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几头牛,这些牛通常都走在队伍的前端并经常有开始新行动的“冲动”。在生产管理中,牛群放牧、进挤奶厅、短途驱赶,都需要有头牛带领;而当赶牛上车或驱牛上路遇到困难时,只要利用头牛—随从关系和合群、仿效行为,拉上一头老实温驯的牛充当头牛,其它牛就会跟上去,从而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劳力。

2.3 人—牛关系

人—牛关系是牛的社会关系的延伸。奶牛有很好的记忆力,它们会将人施加给它们的各种刺激铭记在头脑中,并按它们的标准判定好、坏、善、恶。有经验的饲养员通过长期和奶牛的亲密接触,精心照料,使奶牛产生了信任感和依赖感,建立人和牛之间的亲和—依赖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在生产实践中,应尽可能减少对牛的“伤害”,如不要轻易打牛,挤奶时尽量不要绑牛腿等。

3 牛之间的交流

3.1 声音

声音是牛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牛有非常敏感的听觉,可以察觉到人耳听不到的高音和低音。牛在很多方面都使用声音,当小牛表达饥饿(大叫)时,性行为及其相关打斗时,母亲—幼犊建立相互联系时和唤起照料行为时,在行进和集合时保持队形时等,都需要借助声音来完成。

3.2 嗅闻

当风速5km/h、相对湿度75%时,奶牛能嗅到(上风)3km以外的气味;而当风速达8km/h时,奶牛能嗅到(上风)10km以外的气味。奶牛的择食、交配、护犊、合群等行为都与嗅觉有密切关系。母牛发情时能分泌特有的信息激素,公牛可凭借嗅觉进行“定位”,并寻找到远距离的发情母牛。

3.3 回家行为

把牛转移到很远的地方时,它能够通过声音、气味或某些人很难理解的感觉找到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排粪头牛产奶量
多少头牛能“炸飞”学校?
天上有头牛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某师傅一年要杀多少头牛?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20例便秘患者动态排粪造影的分析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