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应急机动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2010-04-13 01:42秦大明李卫东王全楚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应急医院能力

秦大明,王 慧,李卫东,余 菁,王全楚

军队医院的应急机动保障能力经过近几年军事斗争准备、执行抡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和国际维和等多样化任务的砺炼取得了长足进步[1]。但是,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变化,面对新环境新条件和新使命新任务对医院应急机动保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本课题根据担负应急机动卫勤保障任的实践,探讨加强医院应急机动保障能力(以下简称保障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

1 对保障能力概念的新认识

1.1 保障职能任务的新变化 在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中,应急机动卫勤队伍(院、营、所、队、组)是配置在不同区域担负战略、战役支援保障,或加强到作战部队实施伴随保障的“拳头部队”[2]。它在与建制保障、基地保障衔接配套,共同构成卫勤保障体系时担负着“当尖兵、打头阵、挑重担”的责任[3]。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变化,医院的应急机动保障职能已经由单纯的军事斗争卫勤保障扩展到了遂行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要求的国际维和、地区维稳、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多样化任务的医疗支援保障。

职能任务的变化必然引起保障方式、手段、内容和保障要求的重大变化。一是完成突发事件和突发灾害的保障任务需要更加快速应急机动能力。二是国际维和、地区维稳等跨地域保障对野战适应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三是现代战争中新致伤武器和突发卫生事件时的新致病因素需要特殊的技术。因此,医院的应急机动能力、野战生存能力和特殊救治能力成为应急机动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1.2 保障能力要素的新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战略战术思想的变革,医院保障能力构成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生成保障能力的要素质量明显提高。 医院保障能力要素分为有形和无形二个部分。随着医学科技和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员、物资、武器、装备、管理工具等有形要素的质量明显提高,表现出的作战能力、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成为保障能力的第一标志。同时,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思想、信念、作风、纪律、精神等无形要素的质量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在有形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加重视无形要素质量的作用。在特定的时刻,思想信念、心理因素、战斗精神成为影响保障能力的决定性要素。二是要素群的优化组合成为提升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要素群是由两个以上单一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要素集合体。医院的人才群、设备群、学科群和卫勤力量抽组时的队、所、组等都是经过优化组合的要素群。在优化组合过程中,通过优选、搭配、调整、充实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弥补劣势,放大了单一要素的功用。所以,应急机动队伍的优化组合是提升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三是要素模块化成为保障力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要素模块是运用标准化方法将要素或要素群优化组合成有一定功能或结构,并具有可换性标准界面或接口的独立单元[4]。模块化就是保障力要素单元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通过它不仅发挥了相关要素间的协同、补充作用,而且这些具有通用或专用性质的模块,可以根据实战需要更加方便地组合成新的作战单元[5],提高了保障力要素运用的灵活性、经济性,成为保障力要素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1.3 保障能力特征的新变化 保障能力特征是在实施保障过程中受特殊影响表现出的对保障力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多样化保障任务时多样化因素的影响,医院保障力表现出了特征的多样性。一是保障方式的机动性。应急机动医院(营、所、队是)军区乃至总部掌握的卫勤机动力量,跨体系、跨地域、伴随保障、战役保障是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机动的距离更远、机动的速度更快、机动的频率更高,“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成为机动性的基本要求。二是保障环境的复杂性。无论是战时保障还是突发事件灾害救援,无论是地区维稳还是国际维和,特别是未来战争的纵深打击、精确打击使医院实施保障的环境变得极为复杂。野战适应能力、战地保障能力成为有益保障的难题。三是保障手段的科学性。医疗保障手段是现代仪器设备、药品材料、诊疗技术和高科技人员完美结合。随着高科技医疗设备、药品材料、现代救治技术和保障装备的广泛应用,科技水平决定着救治速度的快慢、质量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四是保障要求的至上性。医院的保障对象是官兵的健康和生命。生命和健康的至高无上,必然要求医疗保障达到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要求。

这些新的特征成为保障能力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人装结合问题 随着先进卫生装备陆续投入实践和新药品、新材料、新技术在医疗救治中的应用,在人与新装备、新技术的结合中出现的人员不到位、知识不到位、技能不到位的问题成为影响保障能力生成的主要矛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组织结构和技术储备不适应新装备的要求,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知识的补充更新存在着时间差。二是新装备 “有马无鞍”、缺少更新件、维护经费和维修保障跟不上,造成了牺牲训练保装备的“惜装”现象。三是人员更换频繁、定岗定位不落实、技术培训不及时、培训时间短和培训内容少等问题同时存在。

2 影响保障能力的新因素

从近些年医院遂行保障任务时暴露出的问题看,影响医院保障能力的因素除了军事变革、技术进步和新使命任务等宏观因素和“四落实”方面的老的原因外,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很多高中学生在做函数的有关习题中觉得抽象难懂,在做题时很难将函数的相关性质相互结合,为了能较好地解决函数中的有关综合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复习函数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对函数的基本概念的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各类函数的特征,提高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信息化的“动态图”的优势树立函数方程思想与图形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善于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2.2 早期救治问题 早期救治是相对于“分级救治、梯次后送”原则赋予战役后方医院收治任务而言的。从98抗洪、5·12地震、历次的重大军演的医疗保障实践和分析未来战争的特点看,医院的保障任务既包括了院内的抢救治疗,也包含了寻找伤员、现场急救等院前救治任务。现场救治、紧急救治、早期救治和专科治疗、康复后转交织在一起,甚至成为医院救治的主要任务。造成法治任务变化的原因,一是在突发事件和灾难的紧急救援时,医院的卫勤分队是作为卫勤支援保障的“拳头”和医学救援的应急突击力量配置在第一线的。二是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地抡救生命的救人理念打乱了传统的救治分工和医疗程序。三是未来战争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使传统的战略、战役、战术地域概念和分组救治、梯次后送的任务分工难以实现。但是,目前无论是组织准备、技术准备、思想准备、物资准备都有很大差距,早期救治能力成为制约应急保障质量的重要环节。

2.3 战地保障问题 战地保障包括了营地选择、水电供应、物资供应、生活保障、安全管理等内容,是保证医院实施医疗保障的基础。这几年,虽然野战适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其他方面的发展,战地保障存在着保障设施差、保障水平低、安全防卫弱等问题[6],影响了医疗保障的效能。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的精力不够经费不足。在繁重的军事斗争准备中,把主要精力和经费优先用在了关键能力的建设上,对自身的生活保障设施建设投入精力、经费少。二是后勤保障人员更换快,缺乏物资筹措、现场保障的经验。三是对战地安全认识不足。在和平环境下无论是军演还是救灾,都不存在遭受敌特破坏和立体打击的可能,使指挥员到战斗员都没有战地的概念和安危意识,缺乏教育训练。

药师拥有药柜的管理权,包括药品的入库、盘点、退库。药师根据药品使用的频次、包装体积、化学性质、常用合并用药组合等将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医院将各病区麻醉及精神药品单独贮存于智能药柜固定抽屉中进行管理,体现了智能化的“五专”管理,即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药柜还可以与冷链设备连接,满足相关储存要求。

2.4 战斗精神问题 战斗精神包括了高昂的士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作风、勇敢的精神,是军人的必备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特别是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刻,战斗精神成为影响个人行为、团队力量,甚至整个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部队成分的变化,战斗精神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平静生活使不少官兵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淡化了强烈的战斗激情。二是社会的变革中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影响了战斗精神的理解和践行。当兵打仗、吃苦耐劳、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等优良作风被误解。三是随着指战员成分的不断变化,独生子女现象对战斗精神的影响日益显现。

在医院保障能力形成时,上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与组织、制度、技术、设施、教育、训练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发生共振,成为制约保障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医院保障能力更具有实际意义。

4.1.2 用新变革拓展建设视野 以战争观念、军事思想、武器装备、作战样式为轴心的新军事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医院的建设内容和方法,必须紧紧围绕新军事变革拓展医院建设的视野。一要围绕高科技战争的新特点探索医院的保障方式,在机动速度和保障水平上实现新跨越。二要围绕武器装备的发展改变训练方法,在针对性、适应性上实现新突破。三要围绕科技进步提高保障手段,在诊疗技术和救治质量上谋求新突破。四要围绕官兵医疗需求更新保障内容,在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心理疏导等方面全面提升医院保障水平。

3 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的重点

针对保障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和新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在巩固组织、制度、装备、技术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需要着重加强以下方面。

3.1 建立更加灵敏的快速反应系统,提高应急机动能力

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得出未知数随[Ida2-]T和pH的变化而变化的三维曲面图。其中,由式(3)可知,因此此处仅对[Mg2+]T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不再赘述。

3.1.1 建设灵敏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快速反应的基础。要着力解决医院的信息系统仍然存在的基础设施较差、机动通讯不畅、远程支持受限、军地交互困难等诸多问题。要着力建立上下贯通、指挥顺畅的作战信息系统、平战结合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野战医疗远程支持系统和与地方政府相关系统的信息联通渠道。

(1)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构成,统一各部门的主体标识和数据库建设的主题,有利于信息交换共享。(2)为统一赋码、统一建库奠定基础,也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深度业务协同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实现各部门资源的整合,简化各部门业务流程,减轻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负担,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提升。(3)强制性标准是我国技术法规的重要表现形式,该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建设国家监督管理体系的强化手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作,使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3.1.3 健全常备的应急组织 组织落实是“四落实”的基础。一要健全遂行作战保障任务的野战医疗所(队)等组织,要确保“人岗对应”和“人装对应”。二要结合医院急诊急救系统建立执行临时任务或参与驻地应急预案的应急医疗队(组)。三要加强要素模块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探索优化要素结构、强化模块功能、提高模块效能和模块组合运用的机制。

3.3.2 增强防卫作战能力 一是增强战地危机意识和安全防卫的紧迫感,解决和平麻痹和盲目依赖思想。二是加强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培训,掌握手中武器,解决现代战争常识缺乏和重医疗技术,轻军事训练的倾向性问题。三是把增强身体素质和完善战场自卫措施作为防卫能力的重点,集中解决医务人员身体素质差,兵员少,武器少,反侦察能力弱等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局限于“书本”二字,使学生的视野被限制于语文教材当中,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获取一定的信息和资源。再加上语文教材更新的周期长,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紧跟时代发展的童话被排斥在语文教材之外,导致教材中的童话对学生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因此,为充分发挥童话的审美功能,教师应当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通过课下进行互联网阅读、构建图书角、组织阅读课的形式,适时拓展一些课外童话读物,增加学生的阅读容量,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挥童话的审美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童话鉴赏能力。

3.2.1 增强特殊救治知识技术的储备 特殊抢救技术是指特殊武器、战剂致伤致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特殊伤病的救治技术。特殊伤病抢救能力是医院履行新使命执行新任务必备的能力。一是把新武器伤的诊断、分类、救治、防护技术,一要有目的的进行声、光、电、磁、生物、化学等新武器致伤与防治的知识技术储备和引用到战备训练中。二是借助偶发事故,特别是在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总结救治经验。三是跟踪国外军事医学的研究,积极吸纳新武器、新战剂致伤病的防治技术。

3.2.2 增强突发事件的卫勤指挥能力 突发事件的卫勤指挥既是对平时医院管理的考验,也是对战时指挥的检验。一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医疗保障特点制订紧急响应程序和指挥预案。二是加强与驻地卫生行政机构、120、110、119等社会急救机构和友邻单位的协调,建立协同组织和指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指挥的响应速度和指挥效能。三是利用具有战术背景、近似实战条件下的训练演习培训卫勤分队领导和骨干,努力使卫勤指挥能力适应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需要。

3.2.3 增强院前救治能力 平时的院前急救能力是应急保障时早期救治能力的重要部分,涉及到急救人员、交通工具、急救器材和组织指挥诸多方面。一是从人员分工、预案制订、器材准备、技术训练入手建立院前救治的体系。二是结合特殊伤病的救治实践总结积累救治经验,加强临床研究。三是注重探索借助直升飞机等先进交运工具实施紧急救援的方法。

3.3 健全军事指挥管理体系,提高野战适应能力 由于现代战争的军事打击突然性、作战空间多维性,武器致伤复杂性和突发灾害毁灭性,使医院的军事指挥和野战适应能力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1.2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预案是行动的依据,也是建设的基础。根据新的使命任务,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军事行动、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三类应急预案。要特别加强非军事类事件应急保障预案的研讨和落实。在应急组织管理指挥体系、应急响应体系、协调支持系统、保障供应体系等方面,建立起临时、紧急、跨界、权威的指挥系统,确保这些体系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和极佳的秩序运行。

3.3.1 健全军事指挥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军事指挥是医院极薄弱的环节。一是加强指挥组织建设。配齐人员、落实职责,解决寓任中的人员不到位、思想不到位、职责不到位等到问题。二是加强指挥工具的建设。解决指挥预案不健全、指挥器材不配套、指挥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保持指挥骨干稳定和知识更新。解决人员更新快、培训不及时等问题。

3.2 加强特殊医疗救治的研究,提高紧急救治能力 特殊医疗救治主要是指特殊武器致伤、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群死群伤事件的紧急救治。特殊医疗救治的情况紧急、技术疑难、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且政治要求高,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3.3.3 提高生活保障能力 创造伤病员和工作人员的休养、工作条件是野战适应的重要内容。从历次重大医疗救援时的战地保障情况看,一是做好战前的物资储备,根据战役计划,按额定基数筹足携行、运行物资,尤其要针对任务特点做好特殊医疗用材料和药品器械的准备。二是组织精干人员利用驻地的条件、友邻的关系筹措物资和要做好极端情况下医疗救治、伤病员生活物资的优先保障。三是深入研发生活保障装备,改善野战条件下吃、住、洗、排的条件。

4 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4.1 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保障能力建设的使命感

4.1.1 用新使命校正建设目标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赋予了新世时期我军的新使命,也确定了我军新时期的建设目标。面对随时履行维护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安危、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神圣责任,特别是执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跨地区保障任务时,医院的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必须把思想、行动、意志、力量凝聚到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上来,把建设目标锁定在“首战用我、保障有力”上。

你说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玩的东西,无须自个儿露面(王爷小时候虽淘气,人前却是那样的羞涩),只幕后把那些个花花绿绿的木偶肘在手上,张飞李逵关云长,想怎样就怎样,稀里哗啦猛打一气,实在是太合小时候王爷那颗心了,恨不能直接跟着那戏班子就上台去。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倍”概念的纵向或横向联系,形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

4.1.3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策略 医院保障能力建设涉及到政治、军事、技术、装备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层层关系,只有科学统筹,才能协调发展。一要自觉遵循保障能力生长和发展的规律,坚持打基础、抓质量。二要科学统筹应急机动建设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科学统筹应急保障任务与常规收治任务的关系、科学统筹应急机动保障队伍与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科学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保证医院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4.2 健全生成机制,增强保障能力建设的活力

1) 对景手法将青岛城市空间中特有的山、海、湾与建筑、街道、广场有机联系,展现出整体协调的城市风貌,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态.

4.2.1 战斗精神培育机制 战斗精神培育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履行新使命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强化使命职能教育。通过理想信念、国家安危、职责使命教育,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首战用我、舍我其谁”等使命意识,筑牢当兵为打仗的思想。二是加强从难从严磨砺。要在日常管理、训练演习中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利用执行急难险重保障任务的机会要制造艰苦环境锻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克难制胜、勇猛向前的战斗精神。三是积极运用战场激励。要针对不同的任务、环境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适时进行战斗鼓动;要用严格的纪律规范战斗员的行为,养成令行禁止的作风;要用领导和骨干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形成表率作用。要用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激励措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战斗精神。

4.2.2 队伍建设机制 队伍建设是“四落实”的主体。一是按照各种应急机动队伍的编制方案、应急机动预案进行抽组,确保人岗对应、人装对应和水电保障、机械操作、装备维修人员的落实。二是围绕人员更换、装备更新进行技术轮训或补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定岗定位、逐岗过关的方式,解决岗位技能薄弱和人机技能脱节问题。三是加强战斗骨干培养和保留,解决军事指挥、装备维修、生活保障短缺问题。

(3)波纹结构2部分流动特性有显著差别,在波纹凹槽段,沿流向方向压力不断升高,到平直段压力迅速降至最低,再缓慢上升,且平直段上方流体流速高于凹槽段。当波形度增大时,凹槽左右两侧压差促使涡向左侧偏移。

4.2.3 创新发展机制 创新发展机制是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一是围绕科技发展对保障力要素影响创新保障力生成机制。二是围绕信息化发展创新医院的组织、指挥、管理的程序和运行机制。三是围绕部队官兵不断发展的医疗需求创新医疗保障内容和方法。四是围绕多样化保障任务的要求创新应急保障体系。通过发展机制的创新增强医院保障能力建设的活力。

4.3 完善管理体系,增强保障能力建设的科学性

4.3.1 健全保障能力管理方案 保障能力管理方案是管理体系总体设计,需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的突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二是在建设目标上要突出新使命新任务的要求,从履行新使命的高度、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广度,设定保障能力建设目标。三是在建设方法上要突出科技创新对保障能力生成的特殊作用,广泛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催生新的保障能力。

4.3.2 完善保障能力建设标准 健全标准建设的目标和准则。完善标准要突出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健全标准体系,把零星分散的标准分类组合构成完整规范、具有约束力的标准系列。二是修订建设目标。按照“三个提供一个保障”的总要求,设置体现现代战争、突发事件、多样化任务保障要求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特点的建设目标。三是调节标准导向。根据建设目标和重点,通过调节建设标准的条款和标准值,突出重点、调节速度、控制质量,发挥建设标准对保障力建设的导向作用。

由此,城镇化对物流业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可通过上述十大效应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更清晰地揭示城镇化对物流业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

4.3.3 创新保障能力评价机制 建立保障能力评价机制要注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不仅要求各个指标确定性好,不同的指标代表不同的意义,能准确反映不同部分保障能力的特点,而且要求指标的可比性强,同类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同类保障能力的共同特点。二是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注意把较为抽象、较为笼统和原则性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细化为可测量、评判的具体数字、事件。要通过评价指标值的标准化,尽量消除评价指标间条件不同或数据波动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三是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要使用客观的评价标准、选用科学的评价工具、挑选公正的评价人员,客观地运用评价结果。通过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自动化、科学化,发挥评价工作对保障能力建设的促进作用。

[1]李建华.传承荣光履使命科学发展谱新篇——军队卫生工作80周年回顾与展望[J]. 人民军医,2007,50(7):389.

[2]尹宗江.应急机动卫勤力量训练教材.解放军出版社,1999.3.

[3]白书忠.认清形势 加快步伐扎实推进全军机动卫勤力量全面建设[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3):1.

[4]陈文亮.现代卫勤前沿理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

[5]郝 璐,张鹭鹭,刘 源.卫勤力量模块化界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3):193.

[6]吕宏迪,翟慎军,傅军鹤,等.应急保障旅卫生营驻训问题与对策[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

[7]解放军报评论员.大力开展战斗精神教育[N].解放军报,2006.6.26第1版.

猜你喜欢
应急医院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