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方辨治高血压病浅议

2010-04-13 04:53白永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
陕西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厥阴经方吴茱萸

白永江 林 雪 杨 娜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

高血压病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临床表现的综合症,中医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经方一向以配伍严谨,用药精当,临床疗效显著而受后世医家追捧,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结合《伤寒杂病论》的论述及后世医家运用经方治疗高血压的报道,探索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特点。

1 调治少阳,疏肝降压 少阳肝胆经气不利,郁而化火或胆木失荣,痰热上扰发为高血压。少阳乃三阳之枢,和解少阳,疏利肝胆经气,可使高血压各症获愈。少阳篇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就包含有高血压的常见证眩晕。经方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都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其有清肝热,疏肝气,清化痰热之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其在《伤寒论》中原为太阳病误下,邪气弥漫三阳,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复杂证候而设。方由半量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铅丹而成,方中柴胡疏肝气、清肝热,黄芩清胆热,人参、茯苓、大枣养血宁心安神,治惊悸烦躁,半夏化痰,桂枝能除烦、抑肝,大黄苦寒入心包,清热泻火,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正是基于高血压肝郁化火,耗伤阴津,阴虚而阳愈亢的理论,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

2 祛痰化饮,利水降压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及白术组成。五苓散作为“太阳膀胱蓄水证”的主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能。水饮、湿邪蕴结于下焦,本可就近从小便而去,但膀胱气化不行,水无去路,反逆而上行,则吐涎沫而头眩,腹胀满或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水动于下,则脐下悸动冲逆。饮在下焦,当从小便去之,治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使水气下行。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增强利水蠲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桂枝宣通阳气,化三焦以行水,助膀胱气化。泽泻、白术有降压作用,泽泻、茯苓有降脂作用,整方有利尿、降压等作用。临床用本方加减治疗具有头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质淡胖有齿痕等特点的高血压患者。

3 泻火降压 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黄芩,黄连组成,黄连泻心清胃;黄芩泻三焦火;大黄苦寒降泄,引火下行。三药合用能直折上炎之热而降火,降火及降气,气降则血降,血降则血流平和,气血和调则血压自降。现代药理研究黄芩、黄连、大黄全为清热药,有降低体温作用,能冷却脑充血缓解头晕。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可使下腹部充血,从而去除上部的(充血)头晕。适用于怕热,脸呈红色,喜欢冷气,爱喝冷饮,易发怒的高血压病人。

4 暖肝温胃、散寒降逆 吴茱萸汤源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方由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所组成。具暖肝温胃、散寒益气降逆之功效。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三见,一见于阳明篇之“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一见于少阴篇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一见于厥阴篇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上述三条经文虽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篇,分见于三处,虽每一条都有各自的特点,其病机是一致的,以六经来分,都属于厥阴病,而不是阳明和少阴病。吴茱萸汤实际上为厥阴肝经主方,主要针对厥阴肝经虚寒病变而设,肝经寒邪循经脉上冲巅顶则头痛。由于肝木与脾胃的关系密切,其为病常相互影响,肝寒内盛,最易侵脾犯胃,侵脾则利,犯胃则呕,肝寒为本,胃(脾 )寒为标 ,治疗上肝胃 (脾 )同治 ,在温肝的同时 ,兼顾脾胃,治肝为主,治胃为辅,故均施以吴茱萸汤。吴茱萸苦辛而热,气燥入肝,故其祛肝寒,泄胃浊之功效最速,再加生姜、旋复花、代赭石以增平肝镇逆之效,用大枣、党参补中虚,安胃气,并能缓吴茱萸之辛热。药味虽简,但标本兼治,功专效宏,故取效迅捷。根据仲景制方宗旨,紧扣“虚”“寒”“逆”的病机特点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收到满意疗效。

5 峻下热结,通腑逐邪 大承气汤始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为治疗阳明腑气、推陈致新之功。高血压脑出血中医学中称为“中风”,其急性期常由脏腑功能失调,中焦气机紊乱,痰热互结,消灼津液,而出现便干便秘;腑气不通,浊邪上犯,蒙蔽清窍则可见神志昏迷。此即为“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之证,症见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临床上常用通腑法治疗,选方多以诸承气汤加减。前人以“燥、实、痞、满”四症兼见,舌苔黄燥,脉象洪实者为应用指征,笔者体会,只要腑气不通,大便秘结,且确有热结、痰浊、瘀血等闭阻于内者,都可以攻下,不必一定要四症兼全。大承气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泄其热,下其燥结,祛其肠胃积滞,使邪热无所依,气血条达,逆转病势,起到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效用,使中风诸症缓解。应用大承气汤方要中病即止。

经方治疗高血压并非单纯着眼于降压,很多时候,降压是多靶点治疗的结果。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应如何评价,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中医药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不能仅从降压的数值上来衡量其疗效,应该从症状的改善,血压值,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综合评价,建立适合中医疗效评价的体系。目前经方治疗高血压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单方验案的报道及个别单方的研究,关于经方治疗高血压的整体性的,大样本的综合研究报道还没有,导致目前多数经方治疗高血压的机理还不明确,经方治疗高血压的分型分期论治还没有建立。我们如果能够加深对经方治疗高血压的认识,研究再深化,使经方在高血压不同阶段的运用规律加以总结归纳,使经方在高血压各期的运用更加及时有效,将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血压有效的下降,或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减少副作用。使经方在这一现代疾病的治疗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厥阴经方吴茱萸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经方治疗急症3例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