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胜境三期工程之梵宫建筑

2010-04-14 03:28黄金甲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灵山佛教文化轴线

黄金甲

2009年3月,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灵山胜境梵宫盛大召开,这是一次全球佛教界的盛事。无锡灵山胜境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为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胜地,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景区。灵山总体规划布局以佛教的三宝,即“佛、法、僧”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新建的三期工程与一、二期工程共同形成景区的三条主要轴线,即中央88 m高的大佛所处的以佛为主题的主轴线,东西两侧分别以“法”和“僧”为主题的轴线,三者共同构成景观的基本框架。作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主体建筑——梵宫,位于东侧“法”轴线的尽端,是集旅游、会议、展览、演出和文化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佛教文化建筑。梵宫建筑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面宽150 m,进深约180 m。建筑总高24 m,局部至高点(塔尖高度)达61.8 m,总建筑面积达7.2万m2。主体建筑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建筑功能由南区进厅、廊厅、会议区、佛都餐饮区和北区圣坛(佛教表演剧场)构成,它将成为游客观看佛教表演、欣赏佛教艺术、感受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1 佛教义理的表达与佛教文化的展示

梵宫位于“法”轴线的尽端,也是轴线上最宏伟的主体建筑。在形态设计上如何充分考虑其佛教层面上的寓意性和对佛法内涵义理的传达与呈现,将是整个建筑设计中性命攸关的成败点。

建筑形态因地制宜,契合山体,以退台的主体建筑,顶部错落的主塔,以及后侧曼陀形态的圣坛构成。作为造型主题,五座莲花塔借用中国敦煌“华塔”原型的基本形态,巨大的塔顶以及其上饰有的金色层层莲瓣,表达《华严经》所说的“莲花藏世界”。同时,也与《梵网经》论述的卢舍那佛讲法莲座有上“一叶一释迦”的千瓣莲叶相应和。五座华塔造型象征着礼拜金刚界的五方佛,力求体现佛教的基本教义,并将其传达给信众和游客。中心最大的佛塔塔顶高61 m,代表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从东至西的四座小塔分别代表发菩提心之德的东方药师佛,具修行之德的南方宝生佛,成菩提之德的西方阿弥陀佛,入涅磐之德的北方不空成就佛。五个象征佛教五种智慧的华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出璀璨神圣的光芒。与此同时,在与88 m高的一期中央大佛的对景关系上,梵宫的整体建筑体量、高度皆表达了对其足够的尊重。

建筑化的语汇将五塔与建筑形态和内部功能有机的结合,带给人们气势恢宏,构图严谨,神圣庄严的空间感受(见图1)。在立面细部上通过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构成手法,体现佛教建筑的传统语汇和装饰图案,以求与梵宫作为21世纪重要佛教建筑的地位和特殊的性格特征相和谐。

2 功能组织与空间序列

梵宫是集旅游、观演、会议、餐饮、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验性建筑。如何在复杂的功能布局中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使得梵宫的日常运营与文化体验、旅游参观相互独立而又融会贯通,这是设计不得不面对的难点之一。功能布局采用了类似“中”字形的方式,即三竖、二横的脉络。中轴线设计为文化体验及旅游参观流线,依次布置门厅、廊厅、塔厅直至圣坛,一路走来,精彩纷呈。西侧为会议展览区,佛教三大分支流派会议厅——汉传厅、藏传厅及南传厅围绕着明亮的绿化中庭,安静而祥和,舒适怡然。东侧为宴会餐饮区,一层为包房区,二层是可容纳“千僧过堂”的宴会厅。横向的进厅空间面向广场,面宽约110 m,进深18 m,作为游客到达及离开梵宫的枢纽,它串联起三部分的门厅,形成融会贯通的功能空间,既保证了日常独立运营,又形成和谐的整体,有机的运作,高效便捷。圣坛无疑是“山”上最为精彩的一点。它位于廊厅尽端,是整个建筑的最高潮所在,它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更是一个适合多种演出及高科技展现的佛教表演剧场。

3 佛教剧场及论坛会场的设计

圣坛位于梵宫北区,有两个主要功能:1)会议功能;2)剧场功能。一台名为《吉祥颂》的佛教专题演出将在这里上演,供与会嘉宾及日后的普通游客观看佛教表演,欣赏佛教艺术,体验佛教文化,感悟佛教真谛。这是一个佛的剧场,而剧场的“佛”又该如何去演绎,为佛教演出及会议量身订做的剧场(或曰多功能厅堂)究竟是什么样。

结合“圆、融、通、轮、穹”的佛教义理,设计从观演建筑的本质核心——观演模式出发,寻求了突破。剧场采用圆形布局,直径70 m的无柱圆形空间进行了布置:观众席布置在场地中央,周边环绕观众席的是可以270°开合的环形舞台。观在内,演在外,完全颠覆了一直以来西方古代圆形剧场的模式,创造了以观众为中心的观演模式(见图2)。佛法义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也同剧场的多功能性相吻合。在环形舞台的外侧也设计了镜框式舞台,有相应的台口与侧台。这不仅满足了佛教论坛期间传统主席台式的会议模式,更满足传统剧种的演出需求。另外,可升降旋转的观众席及中央升降台也为佛教论坛期间圆桌会议模式、岛式演出提供了可能(见图3)。复杂的舞台机械也创造了中国室内剧场之最。

4 室内设计及艺术品陈设

室内设计及艺术品陈设则延续丰满了建筑设计的空间序列,使灵山梵宫成为有血有肉的整体。佛教义理及佛教文化更是通过室内精致的细节、华美的装饰、隽永的造型、绚丽的灯光向游人一一传达。廊厅(见图4)、塔厅、圣坛、千人宴会厅及三大流派会议厅都个性鲜明且整体统一。

5 结语

灵山三期工程之梵宫在传承悠久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以佛教建筑形态的创新、佛教文化艺术的创新、旅游体验方式的创新,汇聚论坛会址、艺术殿堂、心灵归所、旅游奇观四大功能。不仅为世界佛教论坛提供富有佛教文化魅力与特色的会议场馆,也将以强大的宗教文化感召力,深厚的历史文化发散力,美好的人文旅游吸引力创造出一笔可观的佛教建筑文化遗产。

[1] 李明芳.国宝建筑之晋祠圣母殿[J].山西建筑,2008,34(18):62-63.

猜你喜欢
灵山佛教文化轴线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灵山胜景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叫响灵山湾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灵山道中即景(外四首)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