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采编中心项目设计探讨

2010-04-14 03:28刘峰高黄明颖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办公绿化景观

刘峰高 黄明颖

1 项目概况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采编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北侧与东长安街仅以北京国际新闻文化中心相隔,东临人民日报事业发展中心,西临光彩国际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距天安门仅1.8 km,是2009年北京市重点工程。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5 505 m2,总建筑面积39 087 m2,其中地上11层,建筑面积24 000 m2,地下4层,建筑面积 15 087 m2,建筑高度不超过50 m。本项目主要功能为报业办公,用以引进先进的新闻采编系统,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闻采编办公需要,同时兼顾提供会议、餐饮及后勤服务功能,并考虑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2 设计整体构思

开始设计前,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并参观甲方现在的办公场所,我们发现这项任务有以下两个难点:1)项目周边的建筑环境复杂,北侧为北京国际新闻文化中心大厦,高度约80 m,左右对称,是一座立面细节较丰富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东侧为人民日报事业发展中心,高度60 m~90 m,是新建办公楼,立面为简洁的玻璃幕墙但体形较丰富。西侧为光彩国际中心,高度与北京国际新闻文化中心大厦相近;体形巨大,由四座塔楼组成,角部为圆弧形玻璃窗。如何与周边建筑和谐相处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难题。2)甲方的办公环境基本上是以部门为单位的大空间办公模式,并且由于报纸栏目的调整,办公室布局有调整的潜在可能。怎样让建筑平面适应这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围绕这两个难点,我们提出了设计的三个原则:净化与协调,极简与高效,人文化的公共空间。

2.1 净化与协调

本工程从其本身新闻采编的性质出发,并不希望完全被周边环境“协调”,而是显示其特性。由于周边建筑环境复杂,多种建筑形态并存,本工程力求以一种平和的姿态与之协调,采用净化的手法面对复杂的城市关系。简单和纯净不仅能够最有利的协调多种建筑形式,并且还能够突显新闻中心的存在,在协调中追求自我。

于是,在综合考虑了与周边协调关系之后,本工程设计成简洁的长方形建筑。南侧为主要立面,为减小建筑对于城市以及规划道路的压迫感,建筑尽量向北退后,让出南侧空地,使北侧的北京国际新闻文化中心大厦成为方案的背景,加强整体条理性与庄重感(见图1)。

整个建筑由南侧与北侧的石材面长方形体量构成,立面设计强调简洁明快及整体感。南侧因内部开敞办公采光要求而设计为弧形玻璃幕墙,并从整个建筑形体中悬挑出;白天通过平推的隐框玻璃窗在外立面上形成不规则变化,夜间通过每层楼板处藏于幕墙后的灯光改变整个建筑形象。建筑中部灵活多变的内部共享空间从外部隐约可见,为建筑外观带来了变化的层次感和丰富表情。

东、西、北侧石材幕墙上规则开窗,以玻璃窗和金属板产生竖向分隔;东西两侧楼梯处设置玻璃体,白天可通过内部楼梯产生阴影变化,夜间可通过灯光丰富效果。

2.2 极简与高效

由于用地条件所限,本工程主体建筑采用极简的设计理念。特别采用16 m单跨大进深的平面形式,这种无柱开敞空间达到最大的灵活、便捷与高效性,特别适合新闻机构多变、快捷的工作性质。建筑内部空间的开敞统一性使工作组团单元化、模数化成为可能。

传统办公常见形式为中间走廊两侧办公用房,各设备管线在走廊吊顶之内使走廊吊顶高度低于办公用房吊顶高度,整体办公环境因此限制而封闭、呆板。本工程南北向16 m大梁采用预应力结构,设备管线在南侧短跨内,穿梁进入开敞办公空间。这种利用梁高与机电系统巧妙结合的方法带来统一净高的开阔办公空间使隔断高度统一并且模数化,这意味着建筑空间可按照使用功能的要求和发展灵活变化,并且这种无限变化产生出丰富,活力而独特的办公环境。

2.3 人文化的公共空间

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其办公空间的人文因素必不可少。本工程在建筑中部结合竖向交通设置两层共享厅(见图2),以实现新闻媒体的公共空间所特有的人文特性:1)交流性:现代办公,尤其是自由办公应追求一种开敞自由交流的特性;各部门之间以及本部门内部均需要这种交流与资源共享。2)景观性:这种共享空间创造了与办公空间完全不同的灵活空间,并使得简洁的建筑拥有丰富的内涵。3)休闲性:共享空间内设置自助式咖啡吧和各种休闲空间,为新闻工作者在忙碌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提供轻松愉悦的休息场所。4)趣味性:不同的空间可以根据其性格拥有不同风格与色彩,使得简单建造变得丰富多彩,极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此外,本工程在用地紧张的不利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创造办公环境的良好景观。用地南侧留出大面积绿化下沉空间(见图3),为地下1层的职工餐厅提供了良好采光和绿化景致,并加强了建筑内外景观交流。共享厅靠近玻璃幕墙部分设置绿化,既保证了对外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同时避免阳光直晒中庭,降低了能耗。屋顶花园的设计使得10层高层管理办公室景观丰富,改善了办公环境,并具有调节微气候的功能。下沉绿化空间、建筑内部绿化空间以及屋顶绿化构筑了立体的景观与绿化层次,成为设计的点睛之笔。

在本工程的室内设计上,我们注重体现以文化为背景、以报业为主体的新闻企业特征,同时结合行业特点,力求创造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办公室内环境空间。在设计表现手法上,强调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结合现代艺术陈设和装饰,体现现代风格。同时充分考虑室内外造型和风格的呼应,并以景观的相互借用来共同达到视觉形象的统一(见图4)。另外,在办公区设置了智能照明系统,在各会议室使用的场景照明,这些技术的采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内涵。

目前,本工程已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11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1] 胡凯华,胡 华,徐君华.试论城市建筑和谐之美[J].山西建筑 ,2008 ,34(13):53-54.

猜你喜欢
办公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