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部分)

2010-04-14 08:01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年4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管理体系计量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部分)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持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质量至上”发展理念,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完善体系、过程控制、异体监督、责任追溯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制约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提高基础工作保障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着力形成质量管理等基础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为集团公司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科学发展上水平,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作原则。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 高计量标准化保障能力为重点,整体推进质量业绩考核、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标准化、计量保证、技术支持等“六大”体系建设,增强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基础。

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单位,依据专业特点,确定基础建设工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所属单位按照三级业务管理模式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工程。

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活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

持续改进,稳步提高。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质量技术方法,稳步提高质量计量标准化保障能力。

工作目标。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工程质量零事故、服务质量零投诉”的战略目标。经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体现集团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先进科学、国际接轨的计量检测体系;产品和工程、服务质量水平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主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中国石油”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计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形成集团公司质量管理等基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2012 年工作目标

(1)发布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质量目标业绩考核,建立质量业绩年报制度。

(2)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全部按照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单位通过第三方认证,炼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率达到95%以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制度。

(3)质量提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油品质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水平,部分达到国Ⅳ(京Ⅳ、沪Ⅳ等)标准水平,主要石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实施“三轮八年”装备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石油装备主导产品质量保持国内领先,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

(4)组织梳理工程监理、工程技术服务监督机构的工作程序和监督规范,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和工程技术服务监督的质量年报制度,建立集团公司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物资采购质量等信息系统的共享。

(5)企业标准体系优化配套,覆盖各个生产经营过程;集团公司标准数据库全面运行,标准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累计制修订各级标准800项左右,其中双语版标准10%左右。

(6)各类计量器具配备全面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各类量值溯源体系基本完善,天然气原级计量标准装置稳定运行,重点企业均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2 2014 年工作目标

(1)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覆盖率达到100%。

(2)部分优秀单位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要求,开展企业自我评价,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质量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争创国家质量奖。

(3)企业标准体系先进并与国际接轨,累计制修订各级技术标准1000项左右,其中双语版标准15%左右;重点领域使用的技术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得到国际公认和采用。

(4)企业计量检测体系有效运作,各类检定校准设施齐全配套;计量检测技术能力科学先进,重点领域计量检测水平满足国内外贸易交接计量要求。

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

1 建立质量业绩考核体系

(1)制定发布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调查集团公司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现状;集团公司发布统一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此为各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的宗旨和战略目标;专业分公司在集团公司质量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的质量目标;各企业围绕集团公司质量目标,以专业分公司质量目标为基础,建立完善本企业质量目标。

(2)研究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设立专题从企业质量绩效、质量水平、过程质量评价、用户满意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建立与质量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

(3)建立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根据集团公司整体质量目标和各专业分公司、各单位的专业特点,在各专业分公司质量指标体系基础上,制定集团公司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4)落实质量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和细化质量目标,明确责任。

(5)完善质量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使质量考核结果与单位及员工的绩效挂钩。

(6)建立质量业绩年报制度,定期发布集团公司质量业绩报告。

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指导完善各单位质量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关于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宣贯。

(2)推进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应按照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到2010年底,集团公司各单位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3)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分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指南,逐步实现同一专业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统一管理。各所属单位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制定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等质量管理制度。

(4)严格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制度,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细则,由各专业分公司组织专家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5)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炼油与化工、销售、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单位,在建立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须通过第三方认证。

(6)逐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已经按照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单位,按照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要求,开展企业自我评价,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质量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争创国家、行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3 理顺质量监督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增加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覆盖面和抽查频次,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后处理力度,研究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共享数据库,提高监督抽查结果的有效性。

(1)完善监督监理规范。组织制定工程建设监理规范,统一监理机构的工作程序,提高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制定工程技术服务监督规范。研究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和工程技术服务监督的质量年报制度。

(2)提高监造工作质量。严格重大装备产品驻厂监造制度;加强驻厂监造机构资质管理,强化驻厂监造人员的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建立驻厂监造机构工作报告制度。

(3)推进工程建设单位信用制度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不良质量行为记录制度,强化工程建设市场的监管。组织对集团公司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取消收费的基础上,实行事业化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异地监督模式,增强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规范工程技术服务监督管理。推广内部第三方监督管理模式,严格实行专业化管理,加强监督、监理队伍的建设,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专业培训;强化对社会监理机构准入与评价的管理。

4 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

(1)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树立综合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理念,梳理在用的各级标准,对各级企业标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对企业标准制修订的规划和指导作用。结合重点工程建设、新技术推广、质量升级和管理创新,研究建立“中国石油”品牌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切实体现标准对提升生产经营业绩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2)加强重点标准研究和制定。紧密围绕生产经营的发展,以重大项目和主导产品为对象,系统开展国际贸易、计量检测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试验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注重标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研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产品标准、工程技术作业标准,促进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3)提高标准宣贯实施有效性。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做好标准与各种制度文件、体系文件的衔接工作,将各级标准转化为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工作手册文件,提高实施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结合项目审查验收、工程监督监理、产品质量抽查、重点工作检查等,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促进执行标准自觉性的增强。

(4)加快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集团公司标准数据库,统一收集和购买国内外有关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使所需标准能存于每个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上,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建立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以网络在线方式进行标准的发布备案、使用交流、技术咨询、意见反馈管理,提高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

(5)健全企业标准化运作机制。开展以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发展目标等内容为主的对标研究,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大石油公司的先进经验,与国际大石油公司标准化工作进行对标分析,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能源公司运作模式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开展标准化运作机制和标准化工作奖励、考核机制的研究工作,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标准制定、实施、反馈的闭环机制。

(6)巩固国内标准化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对上游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以集团公司为主导,建立完善上游领域的国家标准化组织体系,组织编制上游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结合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研究优化上游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积极承担和参与下游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活动,扩大集团公司在下游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化的影响。

(7)提升国际标准化的话语权。建立健全国际标准化工作体系,完善国际标准化工作制度,加强国际标准化国内归口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国际标准、API标准以及主要业务所在国或地区标准的跟踪、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专业的双语版制修订工作,满足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国际化推进力度,打造国际化经营中 “中国石油”的标准品牌。

5 完善计量保证体系

(1)配齐用好计量检测设备。紧密结合油气生产“三化”建设、炼化MES运行、管输统一调控、油品销售监控、ERP系统建设,以及对工程技术作业、工程建设施工和矿区服务质量监测要求,完善计量检测设备配备,加快老旧计量设施升级改造。同时,加强对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计量器具目录和检定校准制度。

(2)建立健全检定校准体系。完善油气检定站点的布局规划,加快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天然气检定站点的建设。统一管理原油、成品油计量标准量器,实现油气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一致性。开展声波测井、电法测井等重点专业计量标准装置的研制,完善专用计量器具溯源体系。完善各级计量标准装置的建设,确保生产经营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3)积极推进计量技术进步。跟踪国际油气计量技术发展,满足公司国际贸易和国际业务的需要。开展老油田后期开发配套计量技术、炼化生产动态计量技术、管道统一调控计量技术、油品运销计量监控技术,以及物探、测井等工程技术作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积极推广在线检测技术,提高计量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4)规范管理计量检测数据。进一步强化计量基础数据和参数表述的标准化管理,规范计量数据记录、凭证、台帐、报表格式和内容,规范数据的传输,配合ERP建设、油气生产的数字化建设、炼油化工的MES建设、油气管道统一调控建设、销售企业油品销售监控的建设等,逐步实现各种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5)加快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配套制修订油气交接计量规定等计量制度,完善计量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监督检查考核工作机制。将计量纳入工程项目“三同时”管理,杜绝新建项目采用落后淘汰的计量设施。推进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按照《测量管理体系》标准,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全面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检测能力。

(6)大力提高能源计量水平。依据重点生产单位能源计量器具调查分析结果,加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力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逐步实现能源计量体系化管理,解决能源计量器具无法检定或无处送检的问题。不断提高能源计量自动化水平,把能源计量工作重点由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转向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求。

6 强化技术支持体系

(1)制定集团公司技术支持机构建设布局规划。按照“专业化、高资质、高水平”的要求,适度发展和完善集团公司质量监督检验、计量检定校准、标准化研究等技术支持机构。各单位要加强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校准机构的整合,增强技术检测能力,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适应质量工作发展的要求。

(2)积极推进技术支持机构的资质认定、检测能力验证等工作。集团公司质量监督检验、计量检定校准等技术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计量标准考核等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要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实验室认可工作。各单位的检验检查和检定校准实验室要按照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健全检验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开展各类检验检查和检定校准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提高计量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3)建立集团公司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物资采购质量等信息系统的共享,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保障措施

1 健全质量计量标准化机构

各所属单位应明确质量综合管理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网络。质量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综合管理职能:一是制订本单位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规划和计划;二是统一归口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三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以及质量考核;四是统计质量综合信息;五是调解质量、计量纠纷,处理质量事故。

设立综合性质量、计量检验机构,质检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检验职能。

2 加强人员培训

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对决策层实施质量战略培训,对管理层开展质量技术培训,对操作层进行操作规程培训。

对国家和集团公司有持证上岗要求的监督、监理、质量检验(检查)员、计量人员等必须持证上岗;地区公司及下属单位的两级领导按要求进行质量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质量计量标准化知识、技术标准、规程、质量技术工具的使用。

培训一批能够指导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质量技术的质量专家队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或工具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质量专家,能够服务于科研和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大资源投入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要加大基础管理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用于质量隐患治理、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检验设备更新改造、质量技术攻关、先进的质量技术方法应用、质量业绩考核体系研究、重点标准研究、专用计量体系建设、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等工作。

4 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

鼓励各单位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加强质量技术方法在产品、工程设计和开发中的应用,推广应用零缺陷的管理思想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广采用适用的质量技术工具。

根据质量目标,制定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和改进计划,纳入集团公司和各单位“十二五”的发展规划。

集团公司支持各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运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各单位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尤其是要鼓励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种,进行产品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促进质量水平提升,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开拓市场。

5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集团公司建立奖励机制,表彰和奖励在推进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获得奖励的个人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专家评选上予以优先考虑。对在推进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工作中没有充分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6 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积极参加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开展的五大品牌活动:一是开展质量培训,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质量知识培训,积极参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考核;二是积极开展“用户七满意”活动;三是开展QC小组活动,组织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积极进行质量改进工作;四是普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知识,推动企业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五是推进质量管理工具的普及应用,提高质量分析和改进的能力,积极参与质量论坛活动。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管理体系计量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论特大型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