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灯笼杆

2010-04-15 00:04李祥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1期
关键词:三角架高高的灯笼

□李祥

高高的灯笼杆

□李祥

每逢春节来临,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我家院子里的灯笼杆,它不但给我带来快乐,而且也给我以人生启迪。

我们村是个老自然屯,有近三百户人家,每到春节前后,许多人家都会树起灯笼杆。有的靠在屋檐旁,有的绑到障子上,有的立在院子的空地上,高矮也不一样。这种灯笼杆一般都在顶端安装个风翅篓,稍下点儿的位置横一木方,斜着支个三角架,用来悬挂灯笼。

父亲那时还年轻,心灵手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上世纪60年代,父亲每月的工资仅28元,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可他为了支撑起这个家,总是不辞辛苦地劳作着。并常常告戒我们说:“不管咱家的生活咋难,都要有志气,不能走歪路,靠自己劳动挣钱吃饭,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我家的房子不算太好,但院子挺大的,父亲总是把房前屋后收拾的井井有条,特别是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每次检查卫生,都能给我家的门窗上贴个“甲”字,相当于现在的优秀。

春节的前几天,父亲就张罗着检修灯笼杆。我家的灯笼杆在村里可以说是最高的,不打接也有10多米,这是父亲在山里“倒套子”时拉回来的桦木。父亲先将自做的风翅篓固定在杆子的顶端,做为一种吉祥物,据说还能避邪。这是个较大的手工艺品,身长约一尺多,前端为双翼木质叶片,在结合部位又穿上几个古铜钱,尾端扎一缕彩布条,用来确定风向。篓身上方还插一面小红旗,迎风招展。悬挂灯笼的三角架,装有一个小滑轮,穿上绳子用来升降灯笼。我们和父亲把高高的灯笼杆在院子树立起来后,就听见风翅篓发出“哗-哗-哗”的响声,就象是“发-发-发”。父亲说,这样设计就是为了图个欢气和财气。

那年月村子里还没有电灯,父亲把用红纸做的灯笼里面坐上蜡烛或油灯,固定封闭好,夜晚就会发出红红的光亮,远远望去,犹如天空中的一颗红星星。后来,村子通上了电,红灯笼里就安装个灯泡,既牢固又亮堂。过了正月十五,红灯笼降下来,我家的灯笼杆依然挺立在原地,因为除了上面有风翅篓外,还要肩负起另一项使命。

春寒乍暖,阳气上升,父亲又把自做的大风筝拴在灯笼杆上,放飞到高高的天空。风翅篓和风筝引来了村里的一些小孩到我家院子里玩耍,父亲看到这帮蹦蹦跳跳的孩子们,听着悦耳的哗哗声,望着高空飘动的风筝,开心地笑着,这也是他最为高兴的时候。

父亲一年一年地树立着高高的灯笼杆,我也一年一年地长高长大。十几年后,我离开校门,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拖拉机手。由书本到实践,我也懂得了一些机电知识,就对父亲的灯笼杆进行了革新。把顶端的风翅篓改成了微型风力发电机,这是我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转起来能带动十几个手电筒灯泡。别看这玩意儿小,发出的电量不大,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制做时,我因陋就简,把铁皮罐头盒展开,做为风扇叶片。用老式电话上的发电机做电源装置,自造了飞锤离心调速器,用来改变叶片的角度,使电压保持平稳。接通线路后,屋子里的十几个串联小灯泡就亮了起来。父亲看见了灯亮,觉得既好玩又实用,就高兴地支持我的改革。

如今我家已搬迁到县城,住上了楼房,可那高高的灯笼杆还牢牢地矗立在我的心中。父亲早已离开了我们,可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一直激励我前行。

父亲虽然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可他的形象却是我人生的坐标,在我心中是那样的伟岸,犹如那高高的灯笼杆,指引我乐观向上,挺直腰杆做人,把目光放得高远些。

猜你喜欢
三角架高高的灯笼
在高高的树枝上(二)
在高高的树枝上(一)
风能动力机械兽
斗轮取料机配重三角架结构改进
高高的吻
糊灯笼
高高的长颈鹿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