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处方外配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04-17 03:13郭冬梅朱文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0年4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郭冬梅 朱文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我国药品处方外配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郭冬梅 朱文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立足我国药品处方调配过程中处方外配比例较低的现状,分析处方外配的意义以及处方外配率低的成因,探讨提高处方外配率,优化医药资源配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处方外配;问题;对策

所谓处方外配是指患者在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并由医生根据治疗方案开具药品处方后,不在医院药房进行处方调配,选择到社会药房调配处方的行为。核心特点是处方调配行为发生在医院外部的社会药房,故称处方外配。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品处方的外配比例不高,外配处方的成功率同样很低。据上海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66%的受访者从未尝试过处方外配,而在尝试处方外配的受访者中有55%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调配处方[1]。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药资源的最优配置。

1 处方外配的意义

1.1 从供给的角度

1.1.1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院药学的管理及服务水平专业水平较高的医疗服务是一种稀缺资源,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因此,在医疗服务的市场交易过程中,我国很多公立性医疗机构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这种市场结构导致这些机构在经营活动中缺少竞争意识,机构内部的药学部门也是如此。提倡处方外配,在消费者心中确立社会药房与医院药房在处方调配过程中的同等地位,增加医院药学部门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提高医院药学的管理及服务水平。

1.1.2 减轻医院药学部门的负担,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处方外配通过持有处方患者向院外的流动,有利于整合包括医院药学部门和社会药房在内的多种药学资源,引导患者的院外药品消费,减轻医院药学部门的负担,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1.2 从需求的角度

处方外配可以提高患者购药的便利性和经济性。首先,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方便群众购药”是政府审批社会药房的原则之一,社会药房布局的广泛程度要远高于医院,等候时间也比医院短。此外,由于社会药房数量众多,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其药品价格也往往较医院低。

2 我国药品处方外配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2.1 政策角度——管理较为严格,外配程序复杂

目前的政策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处方外配的难度。比如,我国有些省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参保人员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进行处方外配时,处方上必须由执业医师签字和定点医疗机构盖章。类似规定增加了处方外配的难度,间接限制了处方向社会药房的流动。

2.2 医院角度——限制动机明显,应对方法较多

目前,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是自收自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费除政府财政拨款外,大部分还靠药品批零差价的收人来弥补[2]。这种“以药养医”的局面导致药品收入成为医院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处方外配后,药品消费不再仅限于医院,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发展,必然导致医院经济效益滑坡。因此,很多医院具有强烈的限制处方外流的动机,“密码处方”就是这种限制动机的产物之一,医院的这些做法直接构筑了处方外配的壁垒,是处方外配率低的重要原因。

2.3 社会药房角度——处方调配服务的水平仍需提高

从药房的角度看,处方调配的劣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药房药品品种不全,有些药品没有供应,患者出于减少往返奔波的考虑,往往首选医院药房购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药房经营规模有限,有些制药企业的营销策略定位是立足专业推广,以医院为核心,导致社会药房没有药品供应等等。第二,较之医院药房,服务的随意性大,专业性不强,药学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不明显。我国社会药房多没有明确执业药师在处方调配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药学人员多致力于药品销售,而不是向患者提供专业化的药学服务,患者与药学人员就药品的专业性交流较少,有些药学人员受制于专业水准的限制,不能提供高水平的用药指导。

2.4 患者角度——对处方外配缺乏正确认识,多选择院內调配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引导患者进行恰当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以节约医院的医疗资源。但是,很多患者由于长期的诊疗习惯,不管什么病,还是会首先选择去医院看病。同时,由于药品是关乎健康和生命的特殊商品,患者在进行购买决策的时候往往比较谨慎,大型公立医院更容易获得患者信任,有些患者认为医院药品质量好,即便价格高,也宁愿在医院调配处方。

3 完善我国药品处方外配的管理对策

保证处方外配顺畅有序进行需要多个主体共同作用,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医院放松处方控制的推力,患者正确消费理念形成的外配动力以及社会药房规范化管理对处方外配形成的拉力。

3.1 强化宣传,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建立消费者处方外配的信心和动力

购买意愿决定购买行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决定外配行为能否进行的基础因素。提高消费者对社会药房的主观评价,才能带动其进行频繁的处方外配。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要实现这一目的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开展针对公众处方外配意愿的广泛调研,掌握消费者对社会药房处方外配的客观评价;第二,以调研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建立消费者处方外配的信心。

3.2 推动流通领域调整,增强社会药房的规范化与专业化,确立社会药房对处方外配的拉力

社会药房处方外配的质量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决定处方外配率的关键因素。首先,要立足药品流通领域的整合,推进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改变社会药房小而多的局面,提升社会药房的软硬件实力。同时,要严格社会药房管理。我国现有的关于药品经营的法规制度已基本完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社会药房的执行,提高其规范化水平。最后,要明确药师的角色与职责,立足执业药师制度,加强药师队伍建设,逐步提升专业化的药学服务水平。

3.3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医院的收入来源结构,引导医院放松处方控制,形成外配推力

减少医院对药品利润的依赖,这样医院限制处方外配的动机就会大大弱化,无疑会相应提高处方外配的比例。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以现有的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改变医院的收入来源结构,消除“以药养医”的局面。同时,要加强处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现有《处方管理办法》的深入执行。

总体来看,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顺畅的处方外配行为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和医药经济资源的重要体现。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策略调整,提升处方外配率,是优化医药资源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少麟,崔俐俊,马恩珂,等.处方外配难在哪[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3):177-179.

[2]厉李,李野“.医药分家”的理想与现实[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9(2):57-61.

作者简介:郭冬梅,女,讲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E-mail:domayg@sina.com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育肥猪增重慢的原因与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