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把西安经开区打造成我国最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0-04-20 01:57中共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
现代企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开区天水经济区

中共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围绕《规划》确定的“把西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找准突破口,构筑制高点,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西安经开区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工业化步伐的主要承载区,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聚集能力强,具备了引领发展的基础。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支持,举全市之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经开区具备了成为我国最具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

(一)《规划》的实施为西安经开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1.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规划》提出了建设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扩大到800平方公里。同时要求,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这为经开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机遇。

2.发展要素加速聚集。《规划》确定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优先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经开区主导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将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规划》的颁布实施也受到了国内外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合作意向。这为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经开区加速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3.政策环境显著优化。为了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环保和统筹城乡等六个方面制定了政策措施,将为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改革开放条件更加有利。《规划》提出了“把经济区打造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先行区域、东西部互动和对外开放重点区域”的改革开放目标,明确提出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这不仅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也为经开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又赋予了先行先试权。

(二)西安经开区具备了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竞争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技工贸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6年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心区、出口加工区(A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四大经济板块。规模以上企业近100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个,生产总值达到282亿元,综合指标在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二。

2.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陕重汽为龙头的商用汽车产业集群,以西电公司为龙头的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以西部超导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中萃集团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商用汽车、电力电子、新材料、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22.7%,占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6%,成为引领经开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区位优势突出。陕西省米字型高速公路枢纽、西安城市地铁主要换乘站、西安机场专线等省市核心交通资源都集中在经开区。随着亚洲规模最大的西安北客站的建成和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将形成西安到北京、郑州、上海、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等地的一日交通圈,经开区将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4.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商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陕西、山东、乃至东南沿海相关省市配套产业的发展。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对青海、宁夏、甘肃、河南、山西等地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把形成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构建军民科技产业融合示范区作为打造我国最具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任务

在建设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规划》确定的“把西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目标对经开区提出的内在要求,是历史赋予经开区的神圣使命。主要目标任务是:

——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一是国内一流的商用汽车产业集群,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完善配套产业,2012年实现产值超过400亿元;二是国内产业配套最完善的风力发电设备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以金风科技和盾安电气两家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和BP普瑞、香港瑞奇等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生产企业为依托,201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三是国内规模最大、产业聚集程度最高的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以西门子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西电集团等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为支撑,2012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四是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西部超导及上市公司西部金属等企业为核心,2012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五是国内外通用专用设备知名企业高度集聚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中钢西重和能源化工、冶金、交通建筑设备制造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依托,2012年实现产值60亿元;六是我国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西化厂为依托,以承接陕北能源深加工为重点,2012年实现产值120亿元。2012年,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2015年达到2000亿元,占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的比重达到30%。

——在全国先进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竞争力大幅提升。以经开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中心,以咸阳、宝鸡、天水为重点布局区域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格局基本形成,经开区优势特色产业与我国西部和北方内陆城市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日益增强,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制造业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地。2012年,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占全市的35%,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25%。

——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军民融合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依托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军民融合、以民为主的高新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光电、化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域和国内最具特色的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基地以及国内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成果的重要交易平台,实现了科技研发、产业发展、配套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强化经开区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引领辐射作用

从经开区已有的基础、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划》对我市的要求来看,应引导支持经开区在以下六个方面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一是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泾渭新城建设,促进渭北产业聚集区发展,在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上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加快兵器工业基地发展,建设我国军民融合型工业科技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在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构建创新型区域上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三是加大对所在区县产业发展的支持,强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带动,深化高陵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四是加强与咸阳在产业发展上的合作,打造西咸一体化先行区,在推进西咸一体化,加快西安与其他城市合作上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是加快西安出口加工区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出口加工区和我国中西部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的先导区,成为承接国内外出口加工贸易的主要基地,在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六是加快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我市的中央商务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区,在发展总部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支持经开区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树立“大经开区”理念,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扩大泾渭新城规模。泾渭新城是经开区跨行政区域共建园区的成功典范。应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区县的合作,扩大泾渭新城规模,将现有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百余平方公里,适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并对扩展区域进行超前规划,建设产业集聚明显、服务功能完善的泾渭新城。

二是加快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扩区步伐,支持设立C区。进一步发挥出口加工区物流保税功能和政策优势,强化对周边省区外向型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我国重要的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聚集地,打造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内陆港口岸,使之成为我国中西部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的先导区。

三是积极探索跨城市共建园区的新模式。依托经开区的政策、招商、管理和融资等优势,加强(下转第38页)(上接第35页)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其他城市的合作,积极探索经开区投资、建设、管理和利益共享、互惠共赢跨城市共建园区的新模式。

(二)将泾渭新城打造成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将泾渭新城打造成高端制造业的聚集区。把高端制造业作为泾渭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引导世界500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等具有强聚集效应的企业向泾渭新城集中,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核心企业聚集区。

二是探索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周边区域发展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构建“核心企业+外围配套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

(三)加快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承载区,在引导大型制造企业由制造型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引导制造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业务拓展。鼓励和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向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工程配套、营销服务、维护升级、回收与再制造等生产性服务环节拓展,使得传统制造企业在做大做强制造业务的基础上,从传统的产品制造向全方位服务升级,实现从单纯的制造商向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和服务商转变。

二是优化细化企业分工,引导制造企业剥离产品价值链低端业务。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将制造企业中非核心的业务流程环节剥离出来,交由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努力使制造企业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摆脱出来,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立为制造业实现转型的服务平台。以经开区制造业派生出的各类生产性服务需求为基本依托,在已有的生产性服务配套的基础上,继续引进科技研发、设计创意、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和产业升级,构建实现制造业转型的服务平台。

四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以骨干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引导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互动融合,提升制造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大力扶持先进制造业核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类型和性质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建设我国军民融合型产业示范基地。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兵器产业基地内部企业之间、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新机制。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建立企业技术联盟,搭建公共服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人才开发工程,加快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高端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高端人才创业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经开区人才自主创新型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在完善城市新中心的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建设企业总部集中区。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大力吸引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省内外民营企业在城市新中心设立总部,发挥总部经济的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

二是建立中央商务区。把中央商务区作为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精心打造。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新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实现西安各类金融机构在新中心的聚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会展中介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新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区”经贸交流中心的作用。积极发展以文化娱乐、旅游、创意、体验为主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城市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

三是建立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在出口加工区建设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建立专业孵化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数据与灾备、嵌入式软件等。草滩生态园在推进城市新区建设、积极开展与咸阳合作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应用系统与解决方案等,使其成为经开区知识性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区。

(六)加强与咸阳、宝鸡、天水等城市先进制造企业的合作,在提高辐射带动作用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组建经开区与咸阳、宝鸡、天水等城市先进制造业企业联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重组、联合,提升经开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地位。

二是强化产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经开区内的核心企业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其他城市发展配套加工基地或企业,通过产业链条实现对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鼓励经开区的核心企业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设立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

总之将经开区打造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竞争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对于我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步伐,增强整体经济实力,构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开区天水经济区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