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茄子—菜薹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

2010-04-23 07:22唐懋华周达彪邢后银李英赵俊杰吕拾红
长江蔬菜 2010年15期
关键词:果类菜薹复混肥

唐懋华 周达彪 邢后银 李英 赵俊杰 吕拾红

西瓜—茄子—菜薹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

唐懋华 周达彪 邢后银 李英 赵俊杰 吕拾红

唐懋华,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南京市龙蟠路187号,210042,电话:025-86165330,E-mai1:tmh-63@163.com

周达彪,邢后银,李英,赵俊杰,吕拾红,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南京地区一直以来采用西瓜—水稻、西瓜—秋延后茄果类蔬菜种植模式,水稻产值低,秋延后茄果类蔬菜种植成本高,效益一直不太理想,采用西瓜—茄子—菜薹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充分利用10月下旬至翌年3月初这一时期种植一茬菜薹,春节前上市,产值较高,一年三茬667 m2效益达1.31万元,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现将该种植模式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及产量、效益特点(表1)

叠为宜,每1 m2播2 000~2 500粒,播后在未盖种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洒一层薄水,使种子与基质充分接触,然后用含水量为50%的基质盖种,之后盖地膜,加上小棚,地温控制在26~28℃,夜间空气温度不低于18℃。出苗后用绿亨1号3 000倍液喷淋,防猝倒,并及时剥壳绿化。2月上旬采用顶插接法嫁接,嫁接后注意保温、保湿、遮光、通风、防病害等管理,培育壮苗。

表1 茬口安排及产量、效益特点

2 栽培要点

2.1 西瓜

①品种选择 多选用小果型品种,同时要求具有株型紧凑、生长势中等、耐高湿、耐弱光能力强、低温坐果性好等特点。如台湾农友的小兰、特小凤等。

②育苗 采用轻基质穴盘嫁接育苗技术。南京地区一般采用具有较好抗性的长颈葫芦作砧木,采用32或50孔穴的黑塑穴盘,选用本所研制的专用育苗基质。砧木于1月中旬播种,播前采用温汤浸种和催芽处理后播种,播种时基质的含水量在70%~80%,盖种基质含水量50%,盖种后不用浇水直接盖膜,在砧木生长过程中,适当控水,基质表面发白时浇水,每次浇透。在这一时期,夜间温度不宜低于15~18℃,白天温度不宜超过25℃。接穗于2月初播种,采用温汤浸种和催芽处理后播种,密度以种子不重

③整地作畦 采用立体栽培,由于种植密度的提高,要求整地质量较高,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 000 kg,25%西瓜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0 kg,深翻细耙,6 m宽大棚作4个小高畦,覆盖地膜。

④定植 株距45~50 cm,定植时不宜太深,土略高于苗坨、低于子叶,浇透定根水。

⑤定植后的管理 a.大棚环境调控。缓苗期时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上。伸蔓期时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夜间控制在15℃以上。开花结果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夜间不低于15℃。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外界气温已较高,要及时通风降温,控制棚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5℃。

b.肥水管理。膨瓜期重施一次膨瓜肥,每667 m2施25%西瓜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20 kg,结合0.3%~0.5%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在结瓜期要控制水分,进入膨瓜期如缺水可适当补充水分。瓜成熟前10天停止浇水。

c.搭架、整枝引蔓。用竹竿搭成篱笆状架,主蔓沿着架往上引,主蔓长度在60 cm以下的不留侧蔓,60 cm以上的留侧蔓2~3个,主要是增加营养面积,然后适当留1~2个瓜。当主蔓结瓜后有10~12片叶时打顶。

d.授粉、吊瓜。采用人工授粉。主蔓上留1个瓜,侧蔓上留1个瓜,每株留2~3个瓜,多余的瓜去掉,当瓜长到拳头大小时,用网袋或是布条吊瓜。

e.病虫防治。嫁接西瓜主要病害有茎基腐霉病、炭疽病等。茎基腐霉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时,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进口根腐灵1 000倍液灌根,效果很好。炭疽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飞虱、瓜绢螟等,用吡虫啉1 500倍液或甲基阿维1 500倍液对科凯绿之园300倍液或除尽3 000倍液喷雾。

2.2 茄子

①品种选择 多选用株型紧凑、生长势中等、耐高温品种。如台湾农友的一口茄。

②育苗 采用轻基质穴盘育苗。采用72孔穴的黑塑穴盘,本所研制的专用育苗基质育苗。6月中旬播种,将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和催芽处理后,播于穴盘内,每穴1粒,深度0.5~1 cm。大棚内覆盖遮阳网育苗,苗龄30天左右。

③整地施基肥 每667 m2施用25%茄果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0~120 kg。深翻耙细整平后作畦,6 m宽大棚作2个畦,畦宽2.5 m。

④定植 7月中旬定植,行距80 cm,株距50 cm,定植时不宜太深,基质略高于苗坨、低于子叶,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⑤定植后管理 定植成活初期,中午温度高,采用遮阳网覆盖降温,以利于成活。分枝出现后,应将第一花穗以下分枝即主茎第一分杈下的基部分枝及时抹去。第一花穗的果采收之后,下部的老叶要及时摘除,并追一次肥,每667 m2施用25%茄果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5~20 kg、尿素5 kg,并结合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绵疫病等。猝倒病、立枯病用绿亨1号1 500~2 000倍液喷淋,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1 0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50%多霉灵1 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交替喷雾,绵疫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72%的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2%的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主要虫害有蚜虫、飞虱、棉铃虫。蚜虫、飞虱用吡虫啉1 500倍液或甲基阿维1 500倍液对科凯绿之园300倍液交替喷雾,棉铃虫用毒道(44.5%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

2.3 菜薹

①品种选择 选用扬大的远源杂交菜薹。

②育苗 轻基质穴盘育苗。采用72孔穴盘,本所研制的蔬菜育苗基质育苗,10月初播种,每穴1~2粒,深度0.5~1 cm,当2片子叶长平后定苗。

③整地施基肥 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 000 kg、25%茄果类蔬菜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0~120 kg。深翻耙细整平后作畦,6 m宽大棚作2个畦,畦宽2.5 m。

④定植 10月下旬定植,苗龄约25天,4~5片叶时即移栽定植,栽培株距30 cm,行距45 cm。

⑤定植后管理 a.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浇足水,以利于活棵,现蕾后抽薹前要适量追一次肥。采收期间加大肥水,每采收一次追一次复混肥15 kg/667 m2,并结合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现蕾前施氮肥要适量,以防徒长,采收期追肥要及时,以保菜薹肥壮。

b.摘心。植株10片叶左右,主茎开始现蕾,要及时摘心,以利于侧薹的抽生,此为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期产量以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为主。

c.防寒保温。为了保证春节前上市,霜冻来临前如植株较大,要搭棚覆盖一层薄膜保温,其苗期有低温春化要求。

d.病虫害防治。虫害以防治蚜虫、菜青虫和小菜蛾为主。用吡虫啉1 500倍液或甲基阿维1 500倍液对科凯绿之园300倍液喷雾。冬季棚室内如果湿度大,营养生长旺盛时,注意防治黑腐病、菌核病、软腐病。黑腐病、软腐病防治可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或菜丰宁B1每667 m2300 g加水60 L喷雾或加水250 L灌根;菌核病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10天喷雾一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e.采收。采收要在晴好天气进行,以免交叉感染病害。侧薹抽生后,在花蕾未开放且大蕾没有发黄时及时采收,此时品质最好。采收时每个薹基部留2片叶后收割,利于侧薹生长,采收时,切口应平滑向下倾斜,避免积水,减少伤口腐烂和病虫害发生。

2010-06-05

猜你喜欢
果类菜薹复混肥
家乡的蕻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增效复混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果类蔬菜水溶性肥料配方选择与应用分析
有机无机复混肥(15-40S)在春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有机无机复混肥(15-40S)在春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茄果类蔬菜防早衰的方法
春来菜薹鲜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日光温室甜瓜与茄果类蔬菜两茬两季高效栽培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