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中符号法则的分析

2010-05-11 04:21彭克发
制造业自动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电动势电势符号

彭克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系,重庆 401331)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中符号法则的分析

彭克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系,重庆 401331)

1 概述

在《电路分析》教材中,有关含源部分电路,闭合回路中的支路法、回路法,以及叠加原理等几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在电压、电势的符号规定上,又成为学生的难点。笔者认为之所以会成为难点,其原因有二:

1)在现行诸多同类教材中,各编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倾向,有自己的法则,各说不一,虽然每本教材自身是自洽的,统一的,但学生仍感到记不住,抓不稳,在运用时,出现似是而非的混乱局面。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局面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各教材在对自己的符号法则的规定上,并没有从物理意义上作深刻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接受的阐述。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当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必然要引起混淆。靠死记既记不牢,也用不活。这就是难点的症结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从物理本质上阐述它的意义,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教法。

具体教法安排如下:

1)讲授“含源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计算”:

(1)在实际电路中,设电流I为参考方向;求电阻两端的电压Uab=?如下图所示。

因为电流总是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即ϕa>ϕb,我们称之为电势的降落。

(2)在实际电路中,还可沿参考电流的反方向入手,求电阻两端的电压Uab=?(如图1所示,I'=-I)

在上例的基础上,写上可得:

若我们从另一角度去理解,即从I'=-I去理解,

Uab=I'R=-IR= -Uab与上述结果完全相同。

说明:当参考电流I的方向与真实电流I'的方向相反时,只需把I'理解为-I,则计算结果不变,且物理意义也不变。

2 电动势E的方向规定及其意义

对于电源来说,它的正端电势总是高于它的负端电势如下图所示。

若用此电源接上负载电阻R形成回路,则电流的方向在该电源内部总是由低电势(负端)流向高电势(正端),表面上看来与电源外部电流总是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的规律相矛盾,但从本质上讲,在电源中,正电荷受的局外力克服了正端与负端之间的电场力作用,恰好使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湍流向正端;在电源外部,如大家所知的从正端流向负端从而形成了电流的持续流动。

由此,我们把一个电源的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负端指向正端,这正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它与外部电流实际从哪个方向流动无关,完全由电源自身的正、负端确定。

3 含源电路的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若参考电流方向如下图所示,问ab的间电压Uab=?

显然a→b的方向与参考电流方向一致,可以肯定ϕa>ϕb.

其中Uac为真实的电压降 即Uac=IR

Uab为真实的电压升 即Ucb= -E

可见,总的真实电压降Uab=IR+E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电动势E在电路电压计算时的符号法则:

1)取电动势E的实际方向,由电源负端指向正端;

2)若电动势E的实际方向与参考电源I的方向一致时,则取电动势E为负;反之,则取电动势E为正。

如下图所示。

若真实电流方向I是从a→b

则 电动势E的方向与参考电流I的方向相反,我们应取正

这与物理本质是一致的:电流的方向从a→b,说明R上有真正的电压降。

此外,C点的电势ϕc又高于b点的电势ϕb

则a点比b点总共高出的电势为;

可见,与法则一致。

当以上讨论中,把I换为I'=-I的方向时,即换为求电势总的升高 Uba时,

因为Uab= -Uab(由于I'与 E同时反符号,

故仍有Uab=IR+E 使得Uba刚好与Uab反符号)

可见,以上公式Uab=IR±E及电动势E的符号规定法则适用于电流为任意参考方向,其最后结果与物理事实仍然一致。

4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公式及符号法则

如下图所示,选定绕行方向为参考方向。

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的规律——对任意的闭台回路而言,它的总电压值恒为零;同时总结出法则——以绕行方向作参考方向时,则有:

1)各支路电流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它所经过的电阻上的电压降取正;反之,电阻的电压降取负;

2)E的正、负号规定;E的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取负;反之,E就取为正。

可见,开路计算公式的符号规则与回路计算公式的符号规则一致,不同点在于前者以电流方向为参考方向,后者以绕行方向为参考方向。

Analysis of symbol rules in the second Kirchhoff Law

PENG Ke-fa

《电路分析》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的基础,而且《电路分析》教材中的基尔霍夫定律是解决有关含源部分电路,闭合回路中的支路法、回路法,以及叠加原理等几部分内容的重要定律,又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却在电压、电势的符号规定上,又成为学生的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很难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教材在对自己的符号法则的规定上,并没有从物理意义上作深刻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接受的阐述。基于这点,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从物理本质上阐述它的意义,使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掌握,经过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教法。

基尔霍夫定律;闭合回路;叠加原理;电动势

彭克发(1956-),男,重庆沙坪坝虎溪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

G642

B

1009-0134(2010)06-0107-03

10.3969/j.issn.1009-0134.2010.06.36

2010-03-30

猜你喜欢
电动势电势符号
果蔬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
学符号,比多少
同步机和异步机之磁势和电势的比较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符号的由来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电动势概念辨析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中国符号,太美了!
用电势分析法解含容电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