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眼下是个传说

2010-05-14 13:37侯金亮
杂文选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名校学术大学

侯金亮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4月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2010年4月15日《长江日报》)许智宏的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偌大的中国,人口几乎要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经济也号称世界第二了,竟然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没有。当人家把诺贝尔奖一个个捧回家的时候,我们还是零,中国的高等教育实力与大国地位太不相称了。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0年最新发布的全球名校百强排名,北大排在第五十二位,清华第五十六位,中国这两所首屈一指的名校连前五十强都没进。无独有偶,此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排出的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五百强”,国内名校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无缘世界大学学术前二百强。

笔者身在高校,这几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大,学生越招越多,楼也越来越高,好比一个身段很好的模特,可谓有模有样。但是,空有长相却没文化、没精神、没气质,成不了世界名模。笔者也认识一些教授专家,可是越是名气大的,越没时间潜心研究。上上电视,搞个访谈,出国考察,参加活动,整天坐飞机像打出租车一样,在天上的时间比在地上的时间还多。教授专家们忙于商业、勤于应酬更像个商人,赶场赚外快的就更屡见不鲜了。

高校是官场的延伸,人们不会忘记厦门大学四十个教授争聘一个处长的新闻。高校领导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比如许智宏校长就该是个部长级别。学术被政治豢养,乃至学政不分家,学为政所用。中国最大的博士群在官场,就是一个铁证。官员读博大多不过是为了增加个升官的砝码,哪有心情与精力去搞学术,他们的论文质量会好到哪里去呢?许智宏说:“北大与耶鲁相比,论文的数量差不多。”是啊,中国的博士数量早已超过美国,在发表论文的数量上早就世界领先。但不要忘了,中国的博士、硕士学位人家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不承认的。

许智宏提到,一流大学是用钱堆出来的。然而,世界银行高等教育主管Jamil Salmi通过研究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大学发现:仅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最贵的几所大学如乔治·华盛顿大学、肯阳学院、巴克乃尔大学、瓦萨学院和萨拉劳伦斯学院,都不是世界一流大学。而中国名牌大学,大约也不缺钱花,建个三层楼的食堂都要安装两部电梯,为了教学评估不惜花掉几千万元,用来搞学术的钱都用来搞面子工程了。人家发达国家更不缺钱,但是建筑有的是几百年历史的,教学设施堪称陈旧、落后。前不久,笔者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看到,一位知名德国学者说,在德国很多亚洲的留学生看到他们破旧的教学设施就走了。可人家在软件上绝对是世界一流,其学术成就也不是那些只有良好硬件设施的高校所能比的。

与我国那些几个三流学校合并起来争个重点大学名号的做法不同,那些世界顶尖名校规模一般都很小,很少有人数超过一万的。反观中国的名牌高校,个个都人高马大、光鲜亮丽,可不乏素质不高的蛮汉。建校约九百年的牛津大学,虽然陈旧,可人家培养出来的个个都是精英。牛津产生了至少七个国家的十一位国王,四十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十九个国家的五十三位总统和首相,包括二十五位英国首相(其中十三位来自基督教堂学院),十二位圣人,八十六位大主教以及十八位红衣主教。北大培养了几个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

中国人始终心比天高。就在2月28日,科技部还召开发布会,说要在2020年前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大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再次暴露无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长期奋斗,要得到世界的公认,不是想什么时候建成什么时候就能建成的,更不是自封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期待中国能有杰出的大学,可目前看来,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原载2010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题图 / 金钱铺就“阳关道” / 巴维尔

猜你喜欢
名校学术大学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至善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