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官必疑”是危及政权之患

2010-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升官声望做官

我同事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利用假期以她父亲为对象做社会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当前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有哪些?”父亲说有专家、学者、教授、军人、工人、农民等。

女儿疑惑地问:“官员不算吗?”父亲说:“绝对不能算。在当下,虽然它是一个受人羡慕的职业,但不是有声望的职业。羡慕它,是因为获利很多;鄙视它,是因为丧失了职业道德。现在的人们已到了逢官必疑的程度,还奢谈什么声望?”

我对我同事的观点有同感,不是说现在的中国官场好官缺席,而是确实有不少优秀的、小的、人们都不愿与之较真的村官都遭到了怀疑,这还不算“逢官必疑”么?

其中,“疑”有四步曲:

一是升官有疑。一个官员官升一级,不论有没有本事,有没有官品,首先让人产生的问号是:他(她)的官是怎么来的?即使是平日表现确实不错的官员,那也让人很难往正道上想,因为现在走正道升官的已基本绝迹,真正的好人很难升官。比如前一阵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发生在南通市委书记身上的“罗一民现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所以一个人升官后,让人不想其背景、后台,反倒显得不那么“常规思维”。

二是做官有疑。人在官场,好像都不能保持干净。早年坊间就有一个说法,如果把某个层级的官员都拉出去问斩,统统问斩有冤枉的,斩十个留一个有漏网的。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东西也就是对官员队伍的形象评价。而有些地方的现实也是如此,一个官员如果真的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那他在这个领导班子里就可能混不下去;即使混下去,也不可能有威信,因为你不来点邪道的、黑道的,便觉得你与上层关系靠不住,没有上层关系,自然就混不好、没威信。这种逆淘汰使得官场必乏好官。

三是作风有疑。也就是男女之事。这一点中纪委的官员早就说过,在查处的贪官中,不论男女,95%以上有情人。那么没有查处的就一定小于这个比例吗?有情人却不因他案引发绝对没事,即使嫖娼但没被抓现行也很安全。而有的拥有情人还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群,多达十几个、几十个,多得实在管不住了,就指定一个“老大”进行MBA式管理。这在世界官场上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南非总统虽说五六个老婆,那也是为法律所允许的明媒正娶。现在的官员谁要是没有几个情人,那就等于在官场白混了,在同僚面前都觉得没颜面,抬不起头。这也成了“潜规则”。

四是目的有疑。共产党人做官的目的早就讲得很清楚:“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现在还有多少人心存此念,确实值得怀疑。从人们身边的官员看,有多少人不是想着通过获得更大的权力,谋取更高的待遇,取得更多的私利,为家族亲朋谋取更多的好处,为光宗耀祖,辉映门庭,荫庇子孙?许多官员台上讲的是一套,做的完全是另一套。在任时比谁都激进,下台来说共产党坏话比谁都多——目的达到了,希望没有了,真面目也就毕露了——他们把双重人格演绎到了极致。

拣要紧的说大致归为四点。仅就这四点就够了,从其言行不一可观其政治品质,从其为政不廉可观其思想品质,从其作风不检可观其道德品质。

关于吏治的呼声已不是近年的事了,也不是一点点了,大大小小的媒体每天都在做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整顿吏治的呼吁,却收效甚微。有文化的人拿笔杆子呼吁,不拿笔杆子的人只好用拳头呼吁。怀疑是隔膜、排斥、不信任和情绪抵触的表现,面对一个庞大的官员群体,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产生了怀疑,那就必然要怀疑由其组成的这个整体,怀疑他们所居的社会地位和人民托付给他们的权力的合理性。

很显然,“逢官必疑”的结果必然成为危及政权的最大隐患,因为政权是由各个权力者掌握并实施的,权力者已难以得到人们的信任,政权岂能得到信任?怎能安如泰山?国家要发展,政权须稳固,因而“逢官必疑”的现状必须改变,而且已是当务之急。

【原载2010年4月14日《教师

报·忧思难忘》】

插图 / 质疑 / 邝飚

猜你喜欢
升官声望做官
说说做官
左升官儆曳⒉
“左升官,右发财”
程序员在俄罗斯最具声望
说说做官
悼李公正中先生
跟踪导练(一)5
东山再起
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