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之堤:十二年又遇大考

2010-05-14 17:16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24期
关键词:警戒水位九江市大堤

王 婧

截至6月29日3点,九江的水位已经涨到了20.29米,超警戒水位0.29米。

九江市抗洪广场。这里是1998年8月7日长江大堤决口之处。

12年过去了,人们无法逃避。抗洪广场的正中央,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四面镂刻着“1998”的字样。它像一道伤疤,无论从任何方位望去都会把人们拉回到那个时刻。

12年前,长江大堤决口,人们听到天塌下来的声音。2.4万军民在此鏖战五天五夜,堵住了决口,创造了奇迹。

广场内,一位60岁的老人抱着孙子,在纪念碑前久久站着。他眼前的照片上,几名解放军划着冲锋舟救起落水的孩子。老人是九江本地人,每年到汛期,他都忍不住来这里看一看。十二年前的那场洪水中,他家的房子被冲毁,他被冲锋舟救了出来。

如今,九江超警戒水位0.29米。这是自从1998年决堤后,最严峻的形势。临危之际,这个城市此前的痛,被不由地重新提起。而江西抚州市唱凯堤的决堤,宛若一道新疮,更让九江市12年前的决堤之痛尤显瞩目。

12年前的决堤,不只是九江,更是国人的决堤之痛。

据鄱阳湖水文局的王仕刚局长介绍,如今的水情与1998年极其相似——长江的汛期刚刚开始,而鄱阳湖的汛期又远远没有结束,江水与湖水的洪峰相遇。

九江,成为南中国此轮汛期最为关键的点之一。

全国看九江

6月26日,袭击中国南方的第十一轮强降水停止了——这意味着江西的汛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如果说此前是‘九江看全省,那么从今晚开始,就是‘全省看九江了!”6月26日下午,在九江防汛调度会上,市长曾庆红如是说。根据水文部门的预测,这夜的12点,九江市的水位将达到20米的警戒水位。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东临鄱阳湖,北邻长江。整个江西省的地形像一个簸箕,地势周边高中间低,从外向内、由南向北倾斜,北面的鄱阳湖就是这簸箕的出口。江西省内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构成“一江五河”的水系格局,而最终90%的河水都流入鄱阳湖,经九江市区下游的湖口再注入长江。湖口也是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每年经湖口注入长江的水量相当于三条黄河的水量。

一般而言,五河的汛期要早于长江的汛期,等到上游的洪水逐渐退去,九江的汛期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次,情形却颇为复杂。6月27日,九江和湖口已同时超出警戒水位——这意味着,鄱阳湖的高水位将遭遇长江的高水位,形成两股水势的合力。这将对长江大堤和鄱阳湖大堤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这是九江最危险的信号。

当天参加九江防汛调度会的共有四五十人,他们是来自九江市城区防汛指挥部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

防汛会议开到一半,市长曾庆红突然说,“我是一个新手,你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没有过九八抗洪的经验,所以,我们有必要成立一个老专家组。”

电话从会议室径直接到永安大堤,69岁的罗序语正在这里监理永安大堤上的一个泵站,1998年洪灾时,他是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

十二年前九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里的那种紧张气氛又一次重演。

那是1998年8月7日下午1点半左右,前方不断打来电话,报告在九江长江大堤的4~5号闸口处先是出现了一个泡泉,随后发展到管涌,直径越来越大。正当罗序语左右手都忙着接电话时,突然指挥部里所有的电话都不响了。

那一刻,时间仿佛都停止了。

两三分钟后,电话铃又恢复了急促:长江大堤决口了。

事后,罗序语才知道,在那一刻,指挥部的电话被“打爆了”。因为报险的电话太多,通信线路发生了严重堵塞,以至于所有的电话都打不进来。

当天下午,指挥部热得烫手的座机接入了一个关键的电话。

“是九江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吗?我是国务院办公室副秘书长马凯。请问你的姓名和职务。”

“办公室主任罗序语。”

“你们指挥长在不在?”

“在。”

“朱基总理将和他直接通话,请让他接电话。”

朱基和指挥长通话16分钟,总理的指示共有三条:一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二是要全力堵口;三是需要什么救灾物资,“尽管开口”。

当晚,来自各省的救灾物资就沿着京九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这个牵动人心的伤口。

而这12年后的防汛会场上,约有一半官员经历过九八年的决堤之痛,他们的记忆被女市长勾起,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一次不能有丝毫闪失。

一个硬性指标被提及:“达到警戒水位后,每公里圩堤安排10到20人,24小时巡查。”市长曾庆红还特意提醒,“不要到晚上再安排工作,现在就要进入实战状态。另外,我们十多年来都没有这么搞过,要千万注意……”

会议刚结束,“马上上堤”就成为电梯间里频率最高的话语。

26日晚上10点左右,长江大堤上已经满是红袖章在堤坝上巡查。全程所有的观光灯在夜间也不再关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抗洪物资开始向堤坝汇集。

“总理还会再来的”

这是1998年九江决口后重建的堤坝。在大堤的北侧,就是长江干流。每逢夏季暴雨,内河暴涨,千百条河流,争先恐后涌入鄱阳湖,顶托长江水位;加之上游的川水和湘水汹涌而下,九江地段便成了洪水“重拳出击”的对象。

事实上,在1998年九江大堤决口之前一个月,朱基赴九江视察水情时就当即拍板,称中央考虑拨专款用于长江大堤九江全段的加固整治。

但洪水抢在了加固之前,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后来,在全国抗洪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国务院专门拨出一笔巨款用来整治长江全流域的江底,其中专拨给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预算为19.0163亿元,这里面,又有3.4亿元专门用于九江城区的堤防加固整治。

在九江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后,罗序语被抽调过去担任办公室主任。“这全是老百姓的血汗钱,那时候大灾刚过,哪里不需要用钱啊?”罗序语说,“所以朱基总理发话了,长江大堤的建设,一定要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质量。”

罗序语的8大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长江大堤整治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可以写成报告文学了。”他说。

资料显示,1998年洪灾过后,根据国家对九江长江大堤建设的要求,工程由长江委监理,水利部直接监督工程质量,通过公开招标,由葛洲坝集团建设。

“全都是大企业中标,因为这不仅仅是江西省的工程了,这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了,所以不能出任何差错。”罗序语说。

当时的省委书记舒惠国更进一步称:“九江的堤防建设,一定要小题(堤)大做,杀鸡用牛刀!”

1999年汛期到来的时候,“九江市的领导班子急红了眼,六套班子成员整天督在大堤上”。最关键的时刻,朱基总理又来了。

7月13日,朱基亲临九江视察水情,他登上复堤工程段,望着奔腾的长江水,语重心长地说:“长江大堤花了国家这么多钱,如果再出问题,我就要跳长江了!”

当时,站在一旁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黎安田说:“出了问题,怎么是总理跳江呢? 当然应该是我们跳!”

一句话,让1998年那种“人在堤在”的悲壮气氛又一次涌来。

“朱总理每次走的时候,都会和我们说:‘我还会再来的!总理的压力很大,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不能让总理失望,更不能让国人失望。”罗序语说。

工程进展的情况,罗序语一点一滴记在本子上。“热火朝天不代表工程质量,往往就是在热火朝天的过程中,最容易偷工减料,为杜绝此类现象的产生,工程监理人员和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全体出动,按各自分工,把守在各个工段,从进料到操作,层层把关。”

2001年底,罗序语到了退休的年龄。考虑到他是九江市难得的水利人才,政府又留任了一年,“务必干到整个工程完工再退休”。

2002年6月9日,朱基总理又一次来到九江,他全程视察了加固后的九江大堤,在当年的溃口处,他欣慰地说:“九江大堤建成这个样子,我就放心了。”

2002年底,国家水利部组织有关单位及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结论是:“整个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4%以上,为国家一流堤防。”

“新的大堤已经有了承受特大洪水侵袭的能力,应该不会出事。但这个大堤建好也有近十年了,需要维护和管理。如果维护和管理做不好,若干年后,可能还是会出事。”罗序语说。

罗序语介绍,在1998年以前,对长江九江段堤坝管理和维护是典型的“政出多门”。九江城区大堤由九江市城市堤防管理处管理;郊县堤坝则由所在县区水利局管理;而财政则由九江市长江堤岸指挥部管理。

“这样的工作机制不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特别是行政与财政相对独立的各行其事,很容易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在1998年洪灾之后,这成为教训。

在2001年,九江市政府下文撤销九江市堤防管理处、九江市长江堤岸指挥部,于2002年9月成立九江市河道湖泊管理局。目前新建大堤的管理和维护职责就交给了河道湖泊管理局统一管理。

一份2003年的《九江长江大堤加固整治可行性报告》中提到,“九江长江大堤所需维护、管理大堤共190多公里,一年的维护资金需要7000余万元,以现有编制人员200多人来看,长江九江段几乎一个人负责一公里,且简单一算,每公里的管理和维护费用为35万余元。”

历史的潮水

如今,在这个固若金汤的大堤上,政府的官员们依旧“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2002年工程验收后,九江段的水位就一直没有超过警戒水位。因此,这是新的长江大堤在1998年后面临的第一次真正的考验,截至29日8时,水位已超警戒水位0.37米。

九江真正出名,正是因为朱基说的“豆腐渣工程”。早前,大多数中国人也许都知道庐山,却不知道庐山所在的九江市。

水利专家认为,1998年长时间的暴雨,使湖口水位顶托严重,鄱阳湖上游的信江、抚河、饶河、修河、赣江五大支流全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河水以每秒5万立方米的流量注入湖内,陡涨的湖水顶托长江。加上上游洞庭湖一个劲地下泄,江水与湖水的洪峰相遇,成了九江暴发特大洪水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中央加大了对长江堤防建设的投入。短短几年间,长江堤防建设投入已超过此前50年投入总和的10倍。

而这一次,与1998年的水情极其相似。九江的官员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在九江东南边的鄱阳湖,水位正居高不下。

尽管鄱阳湖的上游地区已经停止了降雨,五河流水依然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此前湖床干涸、多年来平均水位为12.86米的鄱阳湖,如今的水位在22.79米。目前每秒依然有20000立方米以上的水注入长江,但对于这个水面面积超过4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体而言,要让鄱阳湖的水位退到19米的警戒水位,鄱阳湖水文局的王仕刚局长称,“预计要到8月下旬甚至9月初。”

而长江的汛期在6月下旬才刚刚开始。尽管王仕刚说,“现在有了三峡工程,极大地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洪水的可能。但水文是非常复杂的,鄱阳湖和长江的地理位置又非常微妙,二者互相影响。”

同时位于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入江口的九江,一方面需要时刻警惕着长江大堤上的种种险情,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着鄱阳湖的水情——庞大的鄱阳湖带来的压力不仅仅作用于鄱阳湖大堤上,更深层次地影响着这个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在巨大的洪水面前,疫情的压力要大于往年。星子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的陶站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水已经把血吸虫的易感草丛全部淹没,这片巨大的水域已经成为一潭“疫水”,并随着湖水缓缓注入长江而影响到整个长江下游的水域。

6月26日,曾庆红市长说,“九江现在还是‘于无声处,但沿用修建长江大堤的一句话就是‘杀鸡用宰牛刀。”

九江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一名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你知道,九江在抗洪上有过多么惨痛的教训。现在南方那么多地方都遭遇洪灾,但一定不能是九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猜你喜欢
警戒水位九江市大堤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九江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我爱我的祖国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捉拿
九江市青联七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