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台湾经济的维他命

2010-05-14 17:16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24期
关键词:降税马英九大陆

唐 磊

6月29日,又一场“重庆谈判”载入史册。经过不到半年的协商,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的重要保障机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最终在重庆签署完成。

65年前,蒋介石邀毛泽东来到重庆,讨论如何建国和复兴,谈了约莫40天,双方签了“双十协议”。只是这次谈判却最终加速了国家的内战。一甲子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带着两岸民众最大的诚意,将手握在了一起。

ECFA用台语发音很吉祥,“A搁发”,能再发财的意思。

马英九认为,它是台湾再次腾飞的重要一步,是台湾经济避免边缘化的救命稻草,就连6月26日的绿营游行也不再一味地直接反对ECFA。

大陆的底线

从2010年1月第一次正式商谈,到6月底签署协议,这样的时间被很多国外行家称为“神速”。

事实上早在2005年4月,第一次“胡连会”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就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五项愿景中的一项是,共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2008年,台湾领导人选举时,国民党参选人马英九明确提出,如果当选,将推动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简称CECA)。

大陆方面迅速做出善意回应。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这也是大陆首次明确提出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概念。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财经主管部门随即着手研究与规划。2009年2月,台湾“经济部”已初步完成“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草案”。不过,台各部门意见并不一致。尤其是 “陆委会”态度一度不够积极,虽未明确反对,但却不断表示两岸之间不只有经济议题,还有平等与主权尊严问题,不能让台湾被矮化。这一论调,受到外界广泛批评。随后,台“国安会”与“总统府”等高层明确表态支持CECA后,“陆委会”态度才有所转变。

但岛内泛绿阵营认为CECA类似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协议CEPA,是将台湾“香港化” “出卖台湾”,坚决反对,还提出要通过公投来决定两岸是否要签署CECA。有人甚至说“CECA”与闽南语中的“洗脚”谐音,不吉利,纷纷议论改名。

名不正,言不顺,先定下名称,似乎比什么都重要。马英九政府一方面坚持台湾必须签这个协议,另一方面也将名称作了调整,亦即由CECA改为ECFA。

2009年2月27日,马英九接受台湾年代电视台专访时对CECA名称重新定调,确定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简称ECFA)。马英九强调,有共识的部分先签署。

“在确定ECFA的名称之前,台湾没有和大陆沟通。大陆较被动。”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大陆很务实,强调名称不重要,达成协议最重要。并用抽象的‘经济合作协议来回应。在日后谈判接触的过程中,大陆逐步接受了英文名称ECFA,但在中文名称里,大陆称ECFA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台湾略有不同。”

在ECFA签署之前,两岸正式的会谈共有三次。

2010年1月,关于ECFA的两会首次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双方就协议名称、基本结构、建立商谈工作机制等问题取得多项共识,但实际谈判内容并没有公开。

2010年2月,双方在台湾桃园商谈,几个台湾的项目没有纳入降税清单,例如石化、机床等。谈判进程公布后,民进党开始发动民众上街反对ECFA。

“民进党在误导民众反对ECFA,而国民党又把问题讲得太简单,将ECFA描绘得对台湾有利无弊。但任何政策都是利弊之间的权衡,利大于弊就应该去做。” 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老百姓很聪明,反对党也很犀利,所以很多事情讲得越清楚越好。ECFA是一个架构协议,就是走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比如现在东盟出口对台湾的压力是哪些,就和大陆签谈哪些。马英九没讲清楚。”

ECFA协商之前,台湾岛内反对势力有一个重要理由是,台湾的一些产业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农业会受到大陆廉价农产品的影响。而来自大陆的劳务人员会抢走台湾人的就业机会。

虽然在所有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商谈中,农产品都是最先启动的一项,而且东南亚国家也已有十万劳务人员在台工作,但在协商前,台湾仍表示绝对不向大陆开放农产品市场,也不开放大陆劳务人员入台。

这些看似不合理的约束,都因为两岸特殊的关系,没有阻碍双方商谈顺利进行。

在很多台湾民众关心的农产品项目中,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曾表示:“我们会充分考虑台湾市场、台湾民众的承受能力。台湾水果假如全部都买了,一个福建省或江苏省全部都能吃掉,但大陆一个省份的农产品全部运到台湾,那行吗?根本不行,不能这么做。所以我们会充分考虑,这点在商签ECFA上,会尊重。”

第三次商谈中,大陆再次做出让步,将原来对不到500项原产于台湾的降税产品增加到539项。甚至在商谈后,在没有经过正式协商的情况下,大陆又纳入了一些台湾的石化项目,这些都是台湾一直希望纳入的。

在公布的ECFA早期收获计划公布之前,大陆考虑到台湾人的担忧没有把大陆农产品、劳务列入其中,反而主动将降税的台湾农产品在原来34项的基础上又增加18项。高雄县农会总干事萧汉俊说,这是两岸的兄弟情。

还有800多项农产品,台湾不希望对大陆开放,大陆答应了。

“台湾要价一直是比较高的。ECFA谈判之前,台湾经济部门就定调‘多要少给,一般的商贸谈判没有提前定调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大陆考虑两岸是一家人,考虑对台湾让利。大陆的底线没有太明确,能让的尽量让。产业不成熟,不能让的就不让。”王建民说。

台湾经济的维他命

在两岸签署的ECFA各章节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早期收获计划,通过这个计划马上能看出哪些行业将会获利。

ECFA早期收获计划中,大陆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等十类。2009年大陆自台湾进口这十类产品的金额为138.3亿美元,占自台进口总额的16.1%。

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石化产品、纺织产品等四类。2009年台湾自大陆进口这四类产品的金额为28.5亿美元,占自大陆进口总额的10.5%。

降税让这些行业节省出更多的资金。双方将在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对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

“早期收获计划,在类似协议中并不普遍。主要是双方无法迅速达成中期目标,比如降税时间表等等,才会出现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台湾提出6月底要签,但不可能那么快都谈好,就先拿出一部分产品降税。ECFA确立了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方向基本内容,同时也有很多实质性的东西。”

6月26日,马英九曾表示,ECFA将为过去10年萎缩的台湾经济注入新动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使劳动力成本低廉的韩国、台湾等地获利,经济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台湾等地因经济体较小,作用弱化。2003年后,中国大陆成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2009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达到837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41.1%。大陆对台湾专项采购就达140亿美元。

“从整体来说,世界的经济要往前发展,大陆这个动力很重要,因此,大陆的邻居都获利。台湾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是傻瓜。”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6月22日,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台北演讲时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ECFA是为台湾经济“精心调制的维他命”。

除了台湾自身和大陆经济的紧密联系外,迫在眉睫的压力也是促成ECFA签署的重要因素。

2010年1月1日起,被称为“东盟+1”的中国和东盟间自由贸易区启动,中国大陆和东盟十国之间的大部分货物贸易关税降为零,往来自由。

但台湾的货物出口到大陆、东盟仍要缴纳近9%~10%的平均关税,台湾货物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出口竞争力将会减弱。

两年后,随着日本、韩国加入,“东盟+1”成为“东盟+3”,台湾货物原本占有优势的石化业、机械产品将会迎来真正的对手,而关税的压力将进一步削弱台湾货的竞争力。

出口占经济总量70%以上的台湾经济,如果不能和其他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就可能面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

蓝营期待“黄金十年”

在ECFA签署后,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时说,回顾半年来的商谈进程,两岸双方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要坚持平等协商、善意互动;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要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最清晰的方向就是要深化合作、共创新局。

ECFA的签署,意味着两岸经济整合在起步,从直接利益上看对台湾的相关产业具有拉动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让国际资本重新对台湾产生信心。

“要强调一点,ECFA对台湾的经济有利影响有多大,不能过高地估计。”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台湾总的贸易量比较起来还是比较小的,所以经济直接利益不会很快表现出来。早期收获计划并不能说能挽救台湾经济,但对它的增长有帮助。我认为台湾经济能否发展,重要环节是岛内的政治。

对于台湾来说,ECFA只是迈出了重整经济的第一步,在避免自己在被经济边缘化之后,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台湾的考题。

“第一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签不签。第二是内部经济问题,产业政策在哪里,好不好。第三,内部治理能力,大企业受益了,在内部怎么分配让老百姓享受到好处。如果后两者不行,也不能全民共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马英九也承认,签署ECFA也许是维他命但不是万灵丹,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ECFA却是好的开始,让台湾更有竞争力。所以台湾未来要强调创新,打造有利企业发展的环境。

两岸ECFA正式上路,“五都”选战也已开打,蓝营称会有“黄金十年”,绿营则以“黑色十年”形容。若论对绿营最大的冲击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ECFA将加速“台独”及其意识形态的崩解。★

猜你喜欢
降税马英九大陆
制造业要求降税降价问题研究
冰之大陆
增值税税率降低1%的影响分析
冰之大陆
卖水果
不够用
“特朗普新政”解析
冰之大陆
中韩中澳自贸区已实施二次降税 产品或近千种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