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曾微服私访

2010-05-14 09:07
知识窗 2010年8期
关键词:皇宫帝王康熙

常 强

康熙钟情于微服私访是很多人的“常识”,但其实,真实的康熙不仅从未微服私访过,他或许还堪称史上唯一一位曾公开反对微服私访的帝王。

住在阴森森皇宫里的古代帝王闷了、烦了、闲了,想了解民情、军事需要了,就有亲自出宫的欲望与必要。他们外出的方式有明暗两种:鸣锣开道,八面威风,周遭肃静回避,大张旗鼓地外出为第一种;神不知鬼不觉、偷偷摸摸地“溜”出去,为第二种。后一种因皇帝需着百姓便装,所以叫“微服私访”。古人言简意赅,将其称为“微行”或“燕出”。

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出宫,巡游天下。据统计,他曾3次东巡,3次西巡,6次南巡,48次北巡,此外还曾27次巡幸京畿地区。康熙如此频繁之外出,竟没有一次是微行,究其原因,当在于他始终不看好作为一国之君的微服简行。

在《清圣祖实录》卷上,记载了康熙晚年的一篇圣谕,上言道:

“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上面这段话中,康熙自己解释了他反对微服私访的原因。首先,康熙在民间的曝光率是颇高的,当时百姓对于他的圣颜,纵没有一睹之幸,也绝对能通过口耳相传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再者,康熙对自己所建立的情报网络超级自信,坚信他的忠臣遍天下,他们皆有资格做自己的“第三只眼”。

古代的皇帝,大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使皇宫生活丰裕无比,毕竟活动区域有限,高高的宫墙很难阻挡住他们对外界的好奇之心。当他们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后,自然就会把目光转移到宫墙之外。因此,中国古代皇帝微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体察民情,而是寻欢作乐。汉成帝是历史上的著名昏君,班固在《汉书》上说他“湛于酒色”,其实一点都不假。

《汉书》上说,汉成帝经常微服出宫,带着几名侍从,有时乘坐一辆小车,有时骑着马匹,便轻装寻欢去也。对汉成帝而言,他微服私访的最大收获,或许就是觅得了大美人赵飞燕。一次,成帝几人微行到了阳阿公主家中,公主设宴款待。宴乐之间,必有舞女助兴。台下一舞女的出现,立马便把汉成帝的魂魄给勾了过去,此女便是赵飞燕。后来成帝把赵飞燕带回了皇宫并封作皇后,整日与赵飞燕卿卿我我。结果,没等白头偕老,成帝便率先一步,死在了温柔乡。

汉成帝以后,把微行当作寻欢作乐之佳径的帝王,还有明武宗和清同治帝。明武宗英年早逝且未留子嗣,极有可能与宫外淫乱有关。而同治死于花柳病,更当归咎于他目的极其明确的微服私访。

中国帝王了解民情的方式有许多种,微服私访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种,甚至说完全没必要。其实,中国帝王微行,阻力颇大,约束颇多,圣君断不会轻易为之。这样讲,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微行的必要条件是帝王的平民化装束和隐蔽化行踪,这是人们传统观念所不可接受的。中国古人讲究尊卑有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人物特定身份。皇帝微行几乎要求他与随从平等相处,活动如布衣草根,这无疑是有失体统的大不雅。正因如此,古代昏君微服私访,得到消息的大臣总会苦苦劝谏,希望照顾一下帝国的颜面。而那时,昏君满脑子已全是“何以解忧,唯有美女”的情爱思维,又怎会听得进劝阻。

其次,中国古代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观念,圣君一般总会光明行事,只有阳光一点,臣民才能对其评价较好一点。至少在微服私访上,康熙倒还算个孝子,听了老爸的话。虽然他还建立过以曹寅为首的情报系统,但毕竟没有屈尊,就另当别论了。

最后,皇帝微服私访危险系数颇高,安全没有保障。以一国之尊,带着几个人外出,纵是身边护卫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冷兵器时代,也难说不会有个三长两短。■

猜你喜欢
皇宫帝王康熙
帝王计划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黑色帝王颛顼
帝王蟹
皇宫的大门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
各国皇宫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