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庵年谱新编*

2010-05-16 01:25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子部湖州

邹 建 锋

(湖州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1497,弘治十年丁巳,六月六日唐枢生外家前溪坊。父唐诰,号南园,湖州府归安县东门人,贡任南京兵马指挥,赘乌程前溪坊监生马诠家。*惜其一代大儒,然世之饱学者知其人格、学术与教学业绩者不多。有鉴于此,笔者以浅薄之资,引古代罕见之典籍,先行编一简明年谱以惠学界。本资料,有关事迹方面如未做特殊说明,引自《唐一庵先生年谱》(《儒藏》史部《儒林年谱》,页1-101)一卷,明李乐编撰,清王表正重编,许正绶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清咸丰六年(1856)唐氏书院刊本《木钟台全集》附。其全集现可参见[明]唐枢:《木钟台集》初集十种十卷、再集十种十一卷、杂集十种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62~163册,子部杂家类,济南齐鲁书社,1999。唐枢事迹,如《唐一庵先生年谱》所载与《木钟台集》相冲突者,则以《木钟台集》为准。

1503,弘治十六年丁巳,7岁,入里塾,授百家姓、酒诗与四书。

1508,正德三年,12岁,父入成均馆。儿时多顽皮无度,见《嬉游》。*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68~169。

1511,正德六年,15岁,友人携道场山做放浪游。父知,鞭打三板有悔,见《春游》。*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69。

1514,正德九年,18岁,娶王氏。

1515,正德十年壬午,19岁,以诗经补湖州(原归安)博士弟子员(“乡荐”)。愈发奋深研理学之奥,博览群书。闲时,则访求师友。不屑科举之学。

1516,正德十一年,20岁,读《文献通考》,有得。科举,落选。

1517,正德十二年,21岁,读书刻苦,染疾。反思学问宗旨,以切于身心为要,以传注之书为末。自此,以圣贤立言之旨为依归,以融会贯通圣贤之学为学规。

1518,正德十三年,22岁,是年中提学。读《律吕新书》有得。知张邦奇22岁作《律吕图解》,踊跃进学。*据浙江通志,张邦奇(1484-1544),字秀卿、常甫,号甬川,宁波古林镇人。与郡守刘天和商音律学,郡守折服。后有《激衷小疑》专论音律之学。*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72~182。

1519,正德十四年,23岁,是年贯通《九章算法》。招陆午峰、陆平川与沈东轩诸人寓粝山,探圣贤之路。

1520,正德十五年,24岁,子唐继芳聪慧,以痘亡。

1521,正德十六年,25岁,有志经纶之学。

1522,嘉靖元年,26岁,精研数学,认为儒者学术上应该无所不究。是年,中举。

1523,嘉靖二年,27岁,会试以心学立论发挥自己的思想,不合主考官意思,下第归。

1524,嘉靖三年,28岁,湖州水灾,为郡守撰奏章,得允,民众获安。

1525,嘉靖四年,29岁,往南京从学心学巨子陈献章嫡传高弟湛若水,受教月余,得随事体认天理之说,心有得。入监,多有论文面世。

1526,嘉靖五年丙戌,30岁,会试中第8名,观政礼部(“礼部主客清吏司办事进士”),刻苦力学,撰《同官会约》,形成一个互相提携、关爱、学习、进德与议政的非正式组织,人数总计17人。撰《复大礼谏官》与《罢浙江太监镇守》二疏,上陈邓文去年杭州公然要挟富人酬劳事,豁免郎中余才、行人柯维熊等人触怒大礼议事。在奏章中,他指出:“圣贤教人,只要以敬存心,静而敬以涵养其本原。当其动时,随事省察体认,常使在我清明,不为己私物诱牵引而去,则安人安百姓,外此无余蕴矣。”

1527,嘉靖六年丁亥,31岁,任刑部陕西清吏司主事。活强盗十五名。呈孝宗《廷审仪注》,多有利案件的审理,大司寇喜。两上疏快速廷鞫李福达案,*李福达,山西代州崞县(现山西原平县)人,弥勒教宗教首领。触逆权势,罢为民,南归。自二月二十七日授职至四月十四日去官仅46日,实居司署25日。*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68。

1528,嘉靖七年戊子,32岁,闭户潜修,潜心讲学。湖州郡守万云鹏聘为安定书院讲师,选择优秀学生入学门下。*万云鹏,字图南,号石梁,江苏兴化市沙沟镇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嘉靖五年(1526)任浙江湖州知府,勤恤利病,织毫不取,法严旌,善憎恶,受杖者恬伏不恚,监牢“楔外无滞钎舍常虚。他与乌程县令戴嘉猷和归安县令戚贤关系好,时称“三循吏”。弟子吴学鲁、严大观(江阴人)收集先生讲学语录《真谈》,提出“讨真心”说,试图挽救阳明学流传过程中的“弄精魄”、“假托”、“易简…粗率…莫知所止”之弊。*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474~476。其“真心”盖针对当时学者之心“源于气禀见闻习俗”,故“讨真心”即是从气禀见闻习俗之间体认天理,使之流行于“感应几微”之际,“见本来、务从实理”,应世间公共事务管理。在讨真心的心学体向上,他提出“一真普应”之说。*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474~476。

1529,嘉靖八年,33岁,筑室鲍山,有二十余生往从游。此年,归安令戚贤来商学。*戚贤,字秀夫,号南玄,安徽滁州全椒人,王阳明南中六大弟子之一。

1530,嘉靖九年,34岁,湖州郡守陈讃来访商谈地方政府治理之道,建言“开修荒田、一则税粮、停民兵、修护水利、稽考里长、均派运粮”等十策。*陈赞,又作攒,字允杨,或三峰,福建福州长乐人。嘉靖二年(1523) 户部郎中。守湖州,廉洁自持。

1531,嘉靖十年,35岁,友人杨镗欲毒杀不肖子,谋于先生,被劝阻。先生反复劝导,其子后成家立业。其再生之德可见。平生不轻易接受礼物,唯独此次破例接受其家之赠机绫。

1532,嘉靖十一年壬辰,36岁,门下有一生欲休妻进学。先生询问其故,循循善诱,戒以“默默体认”,勿以“意见上起念”。后其妻生四子。先生教人如此。是年,出游嘉兴,访学论道。有《嘉禾问录》记载师生问答。

1533,嘉靖十二年,37岁,是年归安县令刘塾主修归安县志,招先生参与。是年,河南濮阳桃村门人周显宗抄录刻印《嘉禾问录》(2卷),提出“心外无道、道外无事”说。*四十余年后,《嘉禾问录》(合并为一卷)再度得以刻印,门人王爱序。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637~638。

1538,嘉靖十七年,42岁,巡按周汝元(冷塘)移建景行馆,聘请先生主讲。著有《景行馆论》(一卷31篇)。

1539,嘉靖十八年,43岁,诚劝友人施某与其兄和好如初。同年,巡抚、应天都御史欧阳铎疏荐先生。

1543,嘉靖二十二年,47岁,舟赴杭州途中遇盗。先生大声问“谁”及“为何”,盗知先生大名,立时遁去。是年,先生举春、秋二社于岘山,劝德业,规过失,以圣贤相自期。时间约1543-1547年,人数规模约在6~17人。《社启》曰:“取观摩之益,温和知旧之情,申乡曲之款,寄登临之兴。”

1544,嘉靖二十三年,48岁,湖州大饥,民不聊生。周济族众。

1545,嘉靖二十四年,49岁,湖州大疫。族兄有染疾者,迎医奉药。周济族亲者多。

1546,嘉靖二十五年,50岁,出游天目山,并登其巅。随后,与一僧人静坐月余。出,游齐云山,有游记。

1547,嘉靖二十六年丁未,51岁,自思“不以一隅自限”,八月遂携一仆人共游杭州、宁波、绍兴、台州、温州诸处名胜古迹、大川名山。有游记。是年秋仲,自序《国琛集》(上下卷),总结明儒事迹人物。时儒阳明高弟王畿作序,以“明兴以来,学术渐著,肇于薛敬轩,沿于吴康斋、胡敬斋,而阐于陈白沙。敬轩以修行,康斋以悟入,敬斋祖薛而得证于吴,白沙宗吴而尤主于自得,学术的归矣”总归明初学术,认为一庵“讨真心为刺贽”,“学术有赖也”。*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661~662。西陆网络有《国琛集》全文收入,有兴趣者也可查阅zjfjiaoxue.blog.163.com。另外,也可参阅唐枢《国琛集》(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同年,门人刘鉴录《偶客谈》,记载先生山西永济(蒲)之游,与杨虞坡论学语。*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43。该书是先生年轻时与杨博(1509-1574,字惟约,号虞坡,山西永济人,曾官至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谈话时语录。

1548,嘉靖二十七年戊申,52岁,继续出省外游。携二仆人,南游,历江西、福建、湖北等地,至汉口而回。有游记,大凡山川、疆域、风俗、人才、钱粮、甲兵,一一考记,无不备揽,甚为详细。是年夏六月,门生兵宪卜某辑《酬物难》于楚中刻印,学友戴金(龙山人)序《酬物难》。*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566。

1549,嘉靖二十八年,53岁,继续出省外游。携二仆人,西北游,出南京,过河南、山西、陕西,至潼关而回。门人张祥记有《游录》,王之京校刻。*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48~149。

1552,嘉靖三十一年壬子,56岁,安吉江天祥因报梅溪赵氏丑,起兵造反,规模数千人。佥宪梅尧臣谋于先生,合议以招抚策略。巡按赵某同意招抚,委派先生前往。先生一人葛巾野服独往,反复祸福,“动其良心”。江天祥以先生平生不负一人,遂捣穴解戈,自缚投降。江天祥后卒论死,先生哀之,有《焚枕文》。乡人严椿等呈请立生祠。是年,倭寇初发,巡按林某谋于先生,条具15事。凡有关海防对策论文收入《海议》(该书主要记载先生抵御海口对策与江浙地方海事官员来信,时间跨度为1552-1555年)。

1553,嘉靖三十二年癸丑,57岁,倭寇侵犯湖州,郡事伍伟图、巡按赵炳然均谋于先生,各陈防御六事、三十六事,以守险要之地、备军需、练水陆之兵等法为抗敌之方。外家侄王圻家贫,为其买屋附居。

1554,嘉靖三十三年,58岁,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就剿倭事谋于先生。巡按赵炳然疏荐先生。是年,与友人毛中岳商学。

1555,嘉靖三十四年,59岁,倭寇继续侵犯湖州,烧掠各乡镇。郡守徐洛就剿倭事谋于先生,先生荐林植素(善弓马)、李北人(能冒矢)督水军迎敌。徐洛与先生共往督师,倭寇终不敢进城。有乌程邀功者,用平民当倭寇,按律当斩,先生全活之;有一族兄女被迫为妾,先生赎之,后择配嫁之。给德清刘克学于新市镇防寇写信,疏荐巡按胡宗宪,得上达,有《复德清令书略》。

1556,嘉靖三十五年丙辰,60岁,倭寇逼近菱湖镇,大参汪柏就守御策谋于先生。号召富绅捐资慰劳守卫军民,轮流作息,倭寇终不得近城。是年夏六月,杨胤贤于晋阳刻印《礼元剩语》,陈棐、曾汴与潘高(宁化人)等撰序跋。*[明]唐枢:《木钟台集》初集十种十卷、再集十种十一卷、杂集十种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62~163册,子部杂家类,子部162,页403~414。

1557,嘉靖三十六年丁巳,61岁。冬,湛若水弟子、学友蔡汝楠再序《酬物难》,点其“理一分殊”之旨。*唐枢《木钟台集》,页567~568。蔡汝楠(1516-1565),字子木,号白石,浙江德清人。有《自知堂集》24卷、《说经扎记》、《天文略》行于世。时,蔡汝楠以年家子从学一庵。

1558,嘉靖三十七年戊午,62岁,总督军门胡宗宪遣官礼恳先生谋划军事,上《论处王直奏情》和开市建议。族人贫困者多,甚至有一二卖身,先生赎之,育于家,待其婚配而还之。同年仲春,门生钱镇刻印《景行馆论》(一卷31篇),以性习二分、真心与俗心消长评价一庵心学。*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461~474。秋闰月,子唐炳言整理完《太极枝辞》。*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438。

1559,嘉靖三十八年己未,63岁,马道邪教兴,有“白包巾”之变,急请郡守李敏德招抚,祸乱平息。同年中秋,苏州吴江门人沈伟(时年约40)序《太极枝辞》,对此前的数十家易学做出自己的理解,批判了“言性滞于形色”的思想,以“性学”、“性为生生之易”点明先生学问。由其序言知,先生此前已完成《礼元剩语》、《宋学商求》、《国琛集》。*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435。沈伟于1557年访学先生于苕溪别墅。

1560,嘉靖三十九年,64岁,外祖家马氏子无赖,家业荡然,供给其生。后,孙复流落,先生为之购庐置产,严加管束。

1561,嘉靖四十年,65岁,湖州水灾。先生与府县领导共同商谈对付之计,包括缓征税收、挪用资金等等,有效地避免饥荒。

1562,嘉靖四十一年,66岁,四方来学者渐多,先是自己在城东门外隙地,“大树扶疏”,自筑台其下,题曰“木钟台”,唐先生于此居住,逢塑望日讲学。有诗赞曰:“钟声送晓开寰宇,木气宣时壮物华。”巡按张科(达泉)、湖州府知府张邦彦(云屏)同年于城北飞英界废寺原址(即今湖州市中心飞英塔所在地),23亩,“广阔”,“秀丽幽静”,总计银320两,“中为堂,后为寝室,傍为号舍,外衢有坊,表曰“吴兴唐一庵书院”,“重门翠树”。详见《一庵书院缘由》、陆稳《吴兴书院碑文》,“御史每省俭,此独侈者。”*陆隐,湖州吴兴北川人,字弘祚,进士,先生门人。曾官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巡抚南赣,都御史。此文作于嘉靖四十三年秋。由于前几年倭寇来犯,郡守杨裴、乌程令李橡与归安令李松协同将颜真卿、苏东坡、王梅溪等祠堂迁入书院。《吴兴书院碑文》赞有“湖州之贤者大率出于先生门下”。

1563,嘉靖四十二年,67岁,太夫人忧,此后不做音乐。

1564,嘉靖四十三年甲子,68岁。往杭州会讲,得“经师”、“人师”之赞誉。立春,先生初集《木钟台集》(十种)公开出版,内容包括元(《礼元剩语》、《三一测》、《太极枝辞》)、亨(《宋学商求》、《景行馆论》、《真谈》)、利(《辖园窝杂著》、《感学编》)、贞(《一庵语录》、《酬物难》)四卷。*全文详细内容参见,[明]唐枢的《木钟台集》。其中,门婿陆稃(汝和)笔录的《一庵先生语录》刻印,门生陶显功序,门生黄榜后序。*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528~531。

1565,嘉靖四十四年,69岁,侄子唐熏弼等五家贫不能交粮役,先生捐田100亩,永作杂粮之需。族中贫不能婚者,多资之娶。先生《木钟台再集》(十种)公开出版,内容包括元(《积承录》、《因领录》、《六咨言》、《疑谊偶述》)、亨(《易修墨守》、《春秋读易》、《嘉禾问录》)、利(《国琛集》)、贞(《正道编》、《周礼因论》)四卷。同门学友、湛若水四大弟子之一江西何迁乙丑年再序《一庵先生语录》。*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528~531。

1566,嘉靖四十五年,70岁,钱镇、进士许孚远(1535-1604,德清人)来学。*据浙江通志补,许孚远(1535-1604),字孟中,号敬庵,德清县乌牛山麓人。早年受学于唐枢。是年。提学屠英好学问,幕先生名久,嘱湖州郡守张邦彦躬迎书院讲学,并率嘉湖诸生来湖州听讲,总计人数约数百人。郡守张邦彦撰《躬迎简稿》,赞先生:“致知一本真心,近于阳明而有补。定性须融物理。”秋,聚友金波园,约管南屏、王畿(1498-1583,号龙溪,绍兴人)、孙蒙泉、王宗沐(1524-1592,号敬所,临海人)、胡石川等百人,有《金波园聚友咨言》,收入《六咨言集》。*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600~601。是年冬,明世宗崩。先生召用。

1567,隆庆元年,71岁,诏复原职,侯阙补进。建书屋,延师以教。

1568,隆庆二年戊辰,72岁,撰修《嘉靖实录》。各府学上先生实录。《湖州府学实录》赞先生“讨真心为宗旨,敦尚践履”。《归安县学实录》赞先生:“学究天人……自阳明而后,其践履真实,默契宗旨。若唐枢者,不多得也。”是年季冬腊月,门生丁应诏序《政问录》。*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6。此书范围帝王经伦、王霸之术。

1570,隆庆四年庚午,74岁,巡抚谷中虚疏请加衔致仕。谷中虚赞先生,外不忘用世之仁,内不失守身之义,“学以一为宗,以讨真心为旨。”凡性理之原、造化之奥,通方之才、进修之谊,儒宗之辩、道术之订,析道之精、应物之智,发明良知之训、揭示英才之教、讲求经史之蕴,“卓然皆可师法”( 见《加爵本檄去履历三学申词》)。是年四月朔日,德清籍弟子许孚远(时年36)承师命序其学友吴思诚(子明)录《积承录》,以“性学”表一庵学问,自勉以“精诚是学”,“实用力而求之”,“事于学问”。夏,门人潘季驯序《春秋读易》,以“存天理去人欲”为“性学”枢纽。

1571,隆庆五年,75岁,患痰疾。有劝诫养者,先生曰:“此生有不了学问,一息不容少懈,何节养为。”是年,王孺人卒。夏辛亥,门人费攀龙序吴允(敬夫)抄录的、吴兴朱樽刻印的《因领录》。*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586~7 600。

1572,隆庆六年,76岁。春正月,门人苏金刻印并序、先生自序《未学学》,论兵法之要。*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87~88。太守栗祁固请乡饮,拒。友人吴思诚家贫,先生赠田30亩。是年四月,先生病肺,居木钟台。平湖学生陆宅曾游先生门下十余年,来访。先生出示《周礼因论》,命其归读并跋。*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1~2。《周礼因论》以经制之学为要,论经世之法,秉承周公政事之治,阐发历代政治制度得失。*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3,页2~15。

1573,万历元年,77岁,痰疾,卧床数月。举学者辅修地方志。

1574,万历二年甲戌,78岁。四月,弟子吴维京刻印《素史氏感学编》。夏,乌程弟子王思宗跋先生易学专著《易修墨守》(15篇)。*唐枢《木钟台集》,子部162,页617。后,约门下士数人近榻,以敦行、会讲之风为嘱。阴历十二月十八日撰《郡建疆域》三条。十九日,卒,无一语及身后事,家徒图书数千卷而已。后,巡按萧某、提学藤某分别撰文纪念。吴兴门人钱镇撰《唐一庵先生墓志铭》。推官张应雷撰文(万历乙亥夏四月)祀先生于书院。

猜你喜欢
子部湖州
湖州农民学院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天文演算法、術數類提要獻疑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
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儒家类标点志误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從《四庫全書》對《青溪寇軌》和《泊宅編》的分類看四庫館臣分類的智慧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郡斋读书志》子部与集部类目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