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

2010-05-22 01:39潘晓华胡翔龙许金森郑淑霞
环球中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热像仪任脉经脉

潘晓华 胡翔龙 许金森 郑淑霞

循经感传等现象的存在和人体机能调控中的一些循经特征已为大量的事实所肯定。我们以往的研究[1-2]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中国古代医家描述的十四经脉路线一致或基本一致的IRRTM,并证明这是人群之中相当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对沿督脉和任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特点及其出现率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人体胸腹部任脉IRRTM的出现率超过25%[3]。为了弄清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IRRTM的任脉线能否诱发出IRRTM,并进一步探讨与经脉相关组织的热学特性,我们对任脉进行了IRRTM的加热诱发实验,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根据,也为临床灸疗和诊疗技术提供直接和客观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4名志愿者,男10名,女4名,年龄22~25岁,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每位志愿者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每名志愿者观察任脉线上的神阙、中脘、膻中3个穴位点和上脘-中脘中点(经上非穴位点),以及神阙水平旁开1 cm处(非经非穴对照点)。每次实验加热1个位点,两次实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3天。

1.2 仪器

使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 Thermo Tracer TH9100 型红外热像仪,其检测温度范围为-20~100℃,一般设定在32.1~42.8℃之间,最小温度分辨率为0.02℃,检测精确度为±2%。适当调整采样水平,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测试结果保存于仪器配套的SD存储卡中,可输入计算机,用仪器配套软件进行二次处理。

加热仪器为本实验室自主研制的自制加热器。将一高功率的辐射灯置于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圆筒形外罩中,光线从一直径为0.2 cm的圆孔中射出,加热光斑直径大小为0.5 cm左右,加热时加热点皮肤最高可达42℃以上。

1.3 实验方法

受试者进入实验室,裸露上半身,静坐10~30分钟,以适应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温度保持在(28±1)℃,室内无明显空气流动。调整红外热像仪的位置,使其正对被观察部位。在自然状态下先拍摄1~2幅所观察部位红外热像图。调整自制加热器的位置,使其对准加热位点,对需要加热的位点进行加热诱发。热源距加热部位小于5 mm。加热程度以受试者明显感觉到热,但无刺痛、烧灼感为度。加热时间以能够诱发出较长的IRRTM为准。停止加热后观察IRRTM消退特征。

2 结果

2.1 任脉线上加热诱发IRRTM的过程

多数受试者在任脉线上的穴位点或非穴位点加热都可以显著提高IRRTM的出现率,还可使已有的红外辐射轨迹距离增长,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非经对照点则比较不容易诱发明显的IRRTM。所有能诱发出IRRTM的受试者,加热后,任脉线上IRRTM的皮温高于两侧皮肤的温度,形成高温带。有些受试者出现的是自加热点出发,沿任脉走向的高温带,有些则可以诱发出由加热点出发,沿任脉双向扩散的高温带。停止加热,任脉线上的IRRTM轨迹会整体逐渐淡化,直至与经脉线周围温度一致而消失。图1是一个在神阙穴加热诱发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状态下,人体任脉的IRRTM是散在的,不规则,而且也比较短(图1中的A),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加热,可以看到,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皮温沿着任脉方向纵向扩散,逐渐形成一条均匀完整的IRRTM(图1中的B、C、D)。(彩图见彩插3)

图1 任脉红上加热诱发IRRTM的过程

2.2 任脉线上加热诱发IRRTM的影响因素

2.2.1 与季节的关系

将室温控制在28±1℃,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受试者感觉舒适。在这样相同的条件下,夏天开展实验,即每年的6、7、8、9月份,多数受试者可以诱发出任脉IRRTM。而其它季节则相反,多数受试者加热时不易出现任脉IRRTM。

2.2.2 与受试者体形的关系

在相同条件下,加热任脉线上的任一点,体形相对肥胖的受试者更不容易出现IRRTM,其热像图上出现许多不规则低温斑块,图像杂乱。而体形较瘦的受试者加热时比较容易诱发出任脉IRRTM。体格健壮,腹肌结实的受试者更容易诱发出任脉IRRTM。

2.2.3 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任脉IRRTM的变化一般出现在加热后5~10分钟,15~20分钟即可达到最长。继续加热会使高温带温度继续上升,IRRTM更明显,但并不会使轨迹距离增长。一些受试者在加热时间超过30分钟后,高温带反而变弱,有些位置甚至会有时中断,有时连续,但其走向始终保持与任脉走向一致。

3 讨论

几乎所有物体(包括人体),只要它的温度大于绝对零度(即-273℃),都在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红外辐射。利用了红外辐射的这些特性,人们通过探测人体红外辐射,获得体表温度所表达的多元信息[4]。许金森等[5]的研究表明,在无任何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用红外热像仪在大多数受试者身上都可以观察到人体固有的IRRTM,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说明经络确实是人体固有的某种“组织”和功能,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脉部位好。本实验室曾报道过加热可诱发出人体体表红外辐射轨迹[6],本文进一步对沿任脉线IRRTM的加热诱发进行了观察,表明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显示任脉IRRTM或显示不完全的,加热可诱发出连续、规整的轨迹。同时还观察到任脉线上IRRTM的加热诱发受季节、受试者体形及加热时间的影响。

针灸与季节的关系在《内经》中早有记载,《灵枢·四时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周楣声[7]也曾提到:“在温暖安静的环境里,同时皮肤湿润,思想集中,则感传较易发生,而感传速度也较快。反之,在寒冷、喧闹、皮肤干燥,同时和别人交谈思想分散时,则感传每多迟钝和不能被感知,而速度也较慢。”可见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季节对于针刺取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本文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相符合的,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人们早就注意到针灸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极为密切,并将这种关系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加热诱发与体形的关系笔者认为可能与皮下脂肪有关,体形相对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加热时热传导没有经络的相对特异性,因此在红外热像仪所采集的图像中不易观察到沿经脉走向的IRRTM。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历代医家认为“任”有载、担负之义,因其任脉与手足诸阴经皆在胸腹部相交会,对全身精血津液有总揽、总任的作用;任脉与三阴经相交,总司一身之阴精,而有任为“阴脉之海”之说。在临床应用中任脉以主气为用,概因阴经内连五脏,五脏藏五神气,任脉汇集了三焦之气:上焦宗气、中焦水谷之气、下焦原气的缘故,是以任脉穴具有调理局部和全身气机双重作用。临床上常在任脉取穴治疗气虚、气滞、气陷、气逆等各种气机失调病症。若是能使用灵敏精确、成像直观、信息丰富、无创检测、简便经济的仪器实时观察治疗过程,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无疑大大提高疗效。上述红外热像仪正好满足这些条件,已经有人将红外热像仪应用于中医临床,直观地观察病情变化,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8]。将红外热像技术运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可为临床灸疗和诊疗技术提供直接和客观的依据。

[1]Hu Xiang long , Wang Pei-qing , Wu Bao hua , et al .Displaying of the meridian courses over human body surface with the thermal imaging system[J]. Rev . Paul . Acup. ,1996,2(1):7.

[2]胡翔龙,汪培清,许金森,等.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特征和显现规律的研究[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20(5):325-328.

[3]汪培清,胡翔龙,许金森,等. 人体体表督脉与任脉的红外辐射轨迹显示的探讨——关于人体正常生命现象的一项实验解释[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379-1380.

[4]吕少文,赵丽君,李红,等.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意义[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2,7(3):150-152.

[5]许金森,汪培清,胡翔龙,等.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2,27(4):255-258.

[6]胡翔龙,许金森,叶蕾,等.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21(1):6-8.

[7]周楣声.灸绳[M]. 电子精校版.山东:青岛出版社.2006:76.

[8]唐学章,丁海涛.痛点推拿与传统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24(7):908-909.

猜你喜欢
热像仪任脉经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俄罗斯BTR—82A装甲人员输送车集成新型热像仪
空间噪声等效温差测试方法研究
平房仓空调设计及热像仪应用报告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