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终端的低碳效应

2010-05-24 11:39中国商贸吴晓
中国商论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世博卖场零售

《中国商贸》记者 吴晓/文

哥本哈根这个城市的名字,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最初的印象应该是丹麦首都“童话之城”。从这个名字透露出来的仿佛永远是一种充满善良与童真的浪漫味道。2009年年末,这个城市带给国人一个新的概念——“低碳”。

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个词似乎来得有点早。北京不久前才宣布进入汽车时代,比美国足足晚了数十年,我们的国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刚刚迎来了较为富裕的生活方式,便开始迎接低碳时代的来临。局促之余,是否能后来者居上?对于中国零售业而言亦然,全面开放的中国零售市场上、正与世界零售巨头展开近身肉搏的本土零售企业,布局“低碳超市”究竟是把握先机先发制人,还是宜步步为营避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商家们对低碳话题显得积极而审慎,而位于零售终端的消费者则对低碳商品显得多少有些无所适从。

“低碳世博”催热低碳商品

关于低碳概念的热炒率先刮到了家电卖场的零售终端,依赖“电”而生存的家电卖场,在低碳话题上可谓是大做文章。

苏宁电器在4月份率先宣布,旗下卖场全面停售2级以下能效定速空调,这比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提前了两个月。“今年将成为高能效空调的普及元年。”苏宁华北区执行总裁范志军如是说。

乘着“低碳世博”的东风,上海世博会特许经营产品办公室及国美电器首批发布的世博会家电类特许产品涵盖7大类37个品牌409款产品。记者了解到,这些特许家电商品已经在国美电器、永乐生活家电、大中电器等家电连锁企业上柜销售,它们都统一张贴了世博特许产品防伪标识。首批“世博家电”均由行业顶级生产商采用新技术、新材质制造而成,具备低碳、高品质、节能环保等特点。

据了解,进入2010年以来,家电类品牌供应商开始加大环保低碳类商品的研发和推广,“环保”、“节能”成为品牌商品的“必修课”。另外,环保特色的小家电、小商品也在逐渐增多,节能锅、低能耗加湿器、“低碳”餐具等产品正走入大众市场。

价格偏高销售遇冷

不仅仅是家电卖场上演了“低碳秀”,竹编果篮、菜篮,低瓦数、高亮度的节能灯,太阳能家用发电系统、用再生纸或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文具等绿色环保低碳商品一应俱全,凭借低碳“理念”赚足人气。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环保类或带有“低碳”标识的产品陆续上市,在新理念的倡导下,一个新商业领域的角逐正在上演。

不过,虽然低碳正成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除了价格以外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为什么一提起环保或者是低碳商品,就要让消费者承受高昂的商品价格?”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出质疑。

太阳能低碳玩具100多元,低碳节能锅将近200元,低碳手袋86元,低能耗加湿器120元……几乎每种商品都比不加“低碳”二字的贵了一倍。偏高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对此,记者在京城一家大卖场随机选取了三十位顾客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仅有1名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更加节能环保的低碳商品支付更高的价钱。而近九成的消费者则在“低碳OR低价”的PK中,选择了后者。“在我看来低碳很多情况下只是商家营销或者商品提价的一个噱头。像是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同类食品要高出40%以上。而一些低碳的加湿器什么的,实际上是不是真的低碳,或者使用多久才能体现出低碳的效果呢?”一位受访者如是对记者表示。

面对卖场中相对模糊的“低碳商品”的标准,在产品的实用性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选购价格偏高的新型“低碳”产品显然还存有顾虑。而相比同类普通商品高昂过半的价格,则令更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对此,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告诫零售企业:“不要盲目跟风去炒一些虚无飘渺的概念,零售业的发展从来都是靠脚踏实地得来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不在于“不用”,而在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此为思路,零售业在店铺建筑和装饰、店铺选址、商品式样、商品包装和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配送以及业态等方面,将以节能、低碳为核心,进行新的变革。打造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商家还是要量力而行。

促进消费者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零售企业大多遍布商业区和生活住宅区,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废品回收,同样是低碳效应之下,零售企业非常可行的一大举措。专家指出,除去节能减排,环保回收链不完善也是目前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建议有条件的零售企业在门店内设有废旧物品回收装置:如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减低电池污染;商场回收淘汰的旧家用电器、易拉罐和PET瓶、月饼包装盒等,并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将这些资源配送到符合资质的资源再生中心,使消费者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强消费者关注减少包装,推动培养循环使用的意识。对于一些立足社区的连锁零售企业,不妨积极走进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公益活动,如植树、地球一小时、无塑料袋日、塑料袋消减承诺等,宣传环保、节能的理念,让消费者参与其间。

猜你喜欢
世博卖场零售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聚好”电商 赋能新零售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供求大卖场
关店,连续关店,危机中的大卖场怎么办?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影响不大,一、二线会升级运作
世博特刊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给“世博”拍张照